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神演义-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便是赵匡胤胞弟?”钟离归哑口不言,只听钟英言道:“启禀帝君,那赵氏兄弟合谋起事,夺了柴姓江山,赵母多爱少儿,令赵匡胤崩后传位赵光义,赵光义崩后传位赵光美,赵光美崩后再传给赵匡胤之子,如此,可避主少国疑之忧,亦可让赵家子弟均可享世间富贵。刑部侍郎虽然未得那兄弟二人当面对证,但这金匮之盟却是人尽皆知,如今赵匡胤喊冤,不过是不舍得那锦绣江山拱手让人,这不尊太后之命,是为不忠;不顾双亲之愿,是为不孝;不念手足之情,是为不仁;不守盟誓之约,是为不义。想那赵匡胤,如此之人,怎可掌握天下,还请帝君拨下严旨,严惩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成道听罢,拍案而起,道:“孤原听闻欺上瞒下之说,还道是空穴来风,如今看来,要比听闻还重。钟离归,你束下不严,延迟政务,且令你闭门自省。渎职军卒,每人杖责八十。”吴明远刚要启奏,只听大荒落奏道:“帝君,微臣乃是刑部主官,此事虽是属下怠慢,微臣亦有失察之责,愿同领刑罚。”成道见钟英等人不语,准了大荒落之请。自此,成道已有肃清之念,但恐时机尚未成熟。

    成道命大理寺卿涒滩引了亲兵,将那赵炅、赵普、王继恩等人魂魄引到恒元宫,并令摄提格、敦洋前去寻那赵匡胤,护送前来。待众人到齐,李成道亲自升堂,审理这千古奇案。

    那兄弟二人见面,分外眼红,赵匡胤直冲过来,拽住赵光义便打,赵炅连连后退,不敢还手。成道喝止,令众人不得咆哮公堂。众人见神帝在此,纷纷下跪。成道命赵匡胤自诉,那赵匡胤泣说了冤情,成道转问赵炅:“赵炅,你胞兄所述,可否属实?”那赵炅言道:“不实。”成道问道:“何处不实,你须道来。”赵炅沉默片刻道:“母后曾有遗命,令我可承皇兄之位,因此没有篡位之实。”赵匡胤言道:“你休得胡说,母后偏爱于你,可也绝无这等不明之命。纵使母后有得遗命,也应传召报与我知,焉何我不得而知?!”赵炅言道:“母后传召之日,除你我兄弟,还有赵普、王继恩在场,他二人俱可作证。”成道转问赵普、王继恩二人:“赵炅所言可否属实?”那二人早吓得抖似筛糠,喃喃道:“属实、属实……”那一边早气坏了赵匡胤,起身便要暴打二人,被殿上军士牢牢摁住,但仍大骂:“乱臣贼子”。成道言道:“尔等所言,孤已知之,但孤念在尔等俱非乱世害民之人,孤再问一遍,但尔等不要忘了,在这仙宫之内,一切因果均得以见,殊不知尔欺尔我不欺尔,人负人天岂负人?”

    听罢,赵炅叩头言道:“帝君,臣有错……”正说到此,只听山外仙乐升起,有恭天殿军士报有天使捧圣旨至。成道乃命停审,早有大渊献设下香案,准备接旨。天使当庭宣旨,称赵匡胤虽然功高至伟,然亦是取了不义之功。故令赵匡胤苦修五百年后可转世投胎至金国,成为一代人王地主。赵炅虽然有弑君之实,但气数尚在,今后宜应崇尚道义,广设道宫,弘扬道法,不可征伐金国。成道领了圣旨,待送走天使,心中不悦,但天庭旨意不得不遵,因此断道:“赵匡胤虽然崇仁奉法,但夺得孤儿寡母江山亦是不义,如今惨遭杀戮,也是因果循环。今天庭有旨,汝二人须当奉行,着赵匡胤即可赴妙严宫担任礼司官修行。赵炅等人均称有金匮之盟,既如此,赵炅崩后理应禅位,尔等不得违誓。”众人纷纷谢恩而去。

    书中代言,那赵炅本是北极战神转世,乃是玉皇大帝嫡系臣子,怎可遵守李成道命令,此事过后不久,便鸩杀了胞弟赵廷美,那赵廷美原名赵光美,为避皇帝讳,更名赵廷美,按金匮之盟赵炅崩后,当由赵廷美继位,赵廷美崩后再有赵匡胤之子、燕懿王赵德昭继位。赵炅鸩杀了赵廷美之后,又杀死赵匡胤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后又逼迫赵德昭自杀谢罪,如此,赵宋皇位便由赵炅一脉专享,赵炅崩后将皇位传于其子赵恒。那赵匡胤眼见子嗣后人惨遭杀戮,甚是愤恨,尤其是四子赵德芳,赵匡胤在位时,封赵德芳为太子,但因虑德芳年幼,未予封王,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如今,金匮之盟诓言不攻自破,天庭上下却未与惩罚,而此时西教又广派弟子东渡,成道领下圣旨阻其前来,根本无暇顾及人间事务。那赵匡胤见此发誓报仇,急急而不可耐,还未修行届满,便偷下界来,未经人间净桶便转世投胎,成为完颜晟,成为金国开过皇帝完颜阿骨打同母胞弟,天会元年即位,掀起天下百余年纷争,此乃后话。正是:

    帝王争杀为己利,疆场阵亡百姓家。

    纵然得胜全身去,不增田亩不增夸。

    欲知后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六十七回 成道弹劾文财神 黑虎转世成名臣

    第六十七回成道弹劾文财神黑虎转世成名臣

    凭栏吊古登高楼,万丈豪情溢心头。

    常山子龙今犹在,万里朝堂竞风流。

    上回说到李成道擅理阴界之事,令众天官口诛笔伐,玉帝心有所想,因此不予责备。只是当初天下大立成道宫观,玉帝心有不悦,后见成道自行拆毁,也就不了了之,却不想成道却将宫观改为学馆,供奉孔圣仙师塑像,再令天庭动怒。那成道虽然撤去宝像,毕竟人间已知有此专纠不平之神,尤其那些寒门学子,感念成道恩德,亦对世上奸恶暴富之人愤愤不平,祷告成道。成道招来李宣、白贤等人询问,那二人奏报:“如今天下,虽然赵宋一统南方,但毕竟天下仍是四分五裂,各处屡有征战。北地百姓,多受征战之苦,更有不义之人,为保私利,大发国难之财,更有趁乱倒行逆施者,良善百姓尽受其害,只不过那些恶人财帛丰盈,引得众多破落子弟依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成道听到此处,亦知己有失当之处,但人之常情,乃是掩饰己失,一面令奉义率人巡视凡间,见有不平,即可拿问,一面上奏天庭,弹劾文财神比干,奏道:

    臣同元持正妙法广圣大帝李成道望天叩拜!臣主尘世,见不义之人甚多,多有恶行,而富聚财帛。想天下万物,芸芸众生,有生而富贵者,有始终贫贱者,不过前世报应,循环使然。三界万灵,有积德行善者,有积殃使恶者,唯是因果轮回,人心而已。富而有善者,贫而亦有恶者。善恶德行,与贫富无关,然贫而为善者众,富而为恶者隆。盖贫贱之身,愿取为善之名;富有余资,易偿为恶之果。今世人离心,急功近利,弃宁静以远,动辄争斗,荒弃仁义荣耻,实乃天之过。又有攀权附贵、气有笑无,唯以钞资使脸色,人前谄媚、背后阴刀,一派小人行径,人不守理、行擅越制、只为财生,确为地之错。千诞万错,为根源者,乃因财神无心、文圣受阻,大道无致以扬、仁义不足以彰,正气消尽、奸佞丛生,致使天下丧心离德。

    臣惶恐再谏,罢财神比干之职,弘扬衍生先师之德,宣示人主尊崇道法、和谐自然,以仁义倡导良知,使善心勿泯、使邪念难生,则人心凝聚、万灵朝宗。臣饮泣再拜!

    成道命吴明远上奏天庭,玉帝看罢,轻笑曰:“无聊。”别无他语。天庭吏部主官言道:“天下人心离失,确与财神失职有关。臣曾听闻人言,若是财神便要谁富,无论是否善类,一夜之间便可做得富家之翁。倘若财神有意为难,便是做尽善事,亦是不得分文。尝有太白金星与财神打赌,太白金星称道:‘倘若白地洒金,穷人必然而富;倘若斩尽贪官,百姓必然不贫;倘若严苛法纪,世人必定无怨。’那财神言道:‘大仙差矣,这钱财虽是身外之物,亦是命中注定的,若命里无此,便是送了与他,也是枉然。’太白金星不信,乃与财神打赌,在河堤路上丢下一锭金子,不久但见一推车的穷汉,刚从农忙回来,走到金子处,被金子绊了一下跌倒,大骂了一声,一脚将金子出路外,滚落在堤坡上的草丛里。财神笑道:‘大仙,这便是命里无的。’不久,又见有人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而来,望那衣衫便知是富足之人。财神笑道;‘大仙,这该是命里有的。’二神静静观瞧,只见那人行到此处,见四下无人,连忙下马,将马拴在树上,走下堤坡方便起来,不想返回身时竟然望见草丛有一锭金子顿时喜出望外,四下里再找了找,见再找不到,连忙骑上马,飞奔而去。财神道:‘大仙,这便如何?’那太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