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却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我们要知道,这个性格固执的神父为什么会被淹死
因为神父不懂得抓住时机,柏拉图说过:“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机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神父面前,可神父仍不懂得接受机会。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培根说过:“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机会并不是给每一位创造的,有一句话说的好:“幸运每个月都会降临,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去迎接它,就可能失之交臂。”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究竟有多少个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且换句话来说则为,我们要抓住时机。
不仅是在做事方面找准时机,在与人交谈中更需要时机。
雪莱说过:“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他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在我们与人交谈时,多留神对方的脸色如何。有一句谚语说的好:“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它的意思是:外出时看看天气的变化怎样,进门时看看人的态度如何。谓到人家去要看人家脸色行事。且天色: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脸色:脸上的表情。
看见别人因自己的话题而愤怒时,应避免继续交谈下去,例如在说服对方时,需要耐心的讲解。若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时,尽量避免与对方进行大量的交流,若继续进行交流,对方会没有心情听自己的话语,且有可能对方会比较急躁。
所以,真正的沟通,提现了我们的自身素质。当然察言观色是必不可少的,且还要注意我们的说话方式、时机。
20161116更
非常感谢书友1050171414的推荐票!
(本章完)
………………………………
第59章 适应环境
既然不能驾驭外界,我就驾驭自己;如果外界不适应我,那么我就去适应他们。――蒙田。
在还没有发明鞋子以前,人们都赤着脚走路,不得不忍受着脚被扎被磨的痛苦。某个国家,有位大臣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觉双脚舒服极了。
为了让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国王下令,把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都一筹莫展,知道这实在比登天还难。即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凑不到足够的牛皮来铺路,而且由此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如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说:大王可以试着用牛皮将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捆紧,大王的脚就不会忍受痛苦了。国王听了很惊讶,便收回命令,采纳了建议,于是,鞋子就这样发明了出来。
把全国的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这办法虽然可以使国王的脚舒服,但毕竟是一个劳民伤财的笨办法。那个大臣是聪明的,改变自己的脚,比用牛皮把全国的道路都铺上要容易得多。按照第二种办法,只要一小块牛皮,就和将整个世界都用牛皮铺垫起来的效果一样了。
有一句话说过:“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改变不了复杂多变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且有一句话说的好:“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这句话并不是虚谈,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能改变自己的人非常多。例如,大作曲家贝多芬、爱伦坡、曾国藩等。
有一种动物,叫毒蛇,这个相信各位都不陌生。可毒蛇为了更好的捕捉猎物和保护自己进化出毒液,当然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写了许多生物进化的知识,且这些生物是因环境转变而转变。
陈鹏说过:“去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那么该如何更好的适应环境呢
首先,自己的人际关系是最主要的。若你到了一个新环境,那么你的一举一动肯定是会被人留意的。所以言行举止也是重要的。
若自己受到对方的鼓励、批评时,应感谢对方。“人无完人”,我们身上的缺点总是有的,所以要慢慢改正缺点。对方鼓励自己的时候,自己不能太骄傲,懂得谦虚。正如张咏在《劝学篇》中曰:“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意思是:人小志弱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满足一次的成功也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耐久的、持续的挑战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挑战者必须经得起成功的熏陶,从不成功到成功,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从一次成功到经常成功,日久月累,不断前进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我们要知道,人人都知道“努力”这两个字。当我们在努力时,其他人也在努力。所以努力也是有方法的,这个我在前几章里讲过。
20161117更
(本章完)
………………………………
第60章 挫折情绪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让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小盖茨从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得到了友情的满足。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但父母极力反对儿子开公司,尤其是毕业以前。父母还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个著名企业家……斯托姆来说服盖茨打消开公司的念头。斯托姆不但没有劝阻他,反而倾听了这位十几岁孩子的演说后,鼓励他好好干。
1977年盖茨正式退学。他不是厌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远大前程。进80年年代后,ibm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在于盖茨交谈了5分钟后,ibm的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英格索尔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