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三元带了周勉进来,先见过礼,才从袖笼里摸出一封信件躬身递给李元利道:“大帅,石砫大事已定!这是刘先生写给您的密信。”

    李元利先示意周勉坐下,然后拆开信件,不一会就阅览完毕。
………………………………

第一百一十五间为虎作伥

    短短两个月时间,刘玄初就混到马万年府内,成了他的亲信,然后又拉拢、挑拨,鼓动石砫土司土官马九阳等造反夺权,将马万年烧死于府内。

    向松等早就潜进石砫的土兵,在大兴军第十二师将士的配合下,趁机发动农奴起义,以平叛为名,将马九阳等人尽数剿灭,石砫境内大小土司也被拿起刀枪的农奴和大兴军将士诛杀了个干净。

    “刘玄初这手段真是了得!”李元利把信纸在手中拍得“啪啪”直响,“正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

    “大帅,这还有湖广传来的密报。”周勉又摸出两张纸来。李元利瞪了他一眼,你当这是玩魔术呢,一会又摸两张,难道不能一齐拿上来?

    “二月十六日,孙可望与冯双礼率十万大军对驻扎在宝庆(今湖南邵阳市)岔路口的清军发动袭击。清军遂不及防,败退。明军只顾抢夺马匹、辎重财物,东虏多罗贝勒屯齐趁机与都统佟图赖反袭孙可望。”

    “孙可望大败,欲退往永州。又与东虏多罗贝勒巴思哈部相遇,再次败退回宝庆,与清军隔紫阳河相望,余部不足五万众。四月,孙可望下令大军回贵阳。因大军缺粮,六月才至靖州。”

    “五月,清廷任命降臣洪承畴为五省经略,统管湖广、两广、云、贵诸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文官五品以下、武将副将以下可先斩后奏!”

    李元利怒不可遏,“啪”地一声将密报拍到书桌上怒斥道:“洪老贼可恨!他这是铁了心为东虏卖命了!日后捉到老贼,定将他首级传遍天下!”

    发泄了一通之后,李元利才平静下来,暗暗思量现在的局势。

    洪承畴虽然是贰臣卖国贼,但却掩盖不了他极有才能这个事实。

    历史上湖广糜烂之际,正是他出任五省经略后,施展各种手段,将湖广之地的抗清势力或是收降或是剿灭,才逐渐将局势平定下来。另一方面他大力发展屯田,贩盐以作军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湖广等地经营得犹如铁桶一般。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廷三路大军合攻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与固山额真墨勒根侍卫李国翰为一路,从汉中南下四川进攻贵州;第二路为驻防江宁的固山额真赵布泰统兵南下湖南,由经略洪承畴拨给部分汉兵,取道广西会同原孔有德部下提督线国安部,北攻贵州。

    第三路则是宁南靖寇大将军、固山额真罗托和固山额真济席哈等统兵前往湖南,会合洪承畴节制的汉兵一道由湖南进攻贵州。

    可以看出,进攻云南的汉兵,绝大多数来自洪承畴经略下的湖广、两广之地!五省简直成了清军的大后方,不但出兵员,还出粮草辎重!

    满清入关定鼎天下的两大功臣,吴三桂已经死于大兴军手上,剩下一个洪承畴,李元利岂能容他再为虎作伥?

    “三元,派人去通知任武、党守素、锁彦龙、高信、吴子正、刘永昌立即到元帅府来议事!”李元利站起身来大声对门外喝道。

    “大帅,这都晚上了,要不明天早上再议?”三元探了个脑袋进来问道。

    “啰嗦!叫你去你就赶紧去!”李元利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三元见他神色不对,连忙转身跑出去派人传信。又等了半个多时辰,几个人才终于到齐。

    “任武,夏粮收成统计上来没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元利最关心的还是粮食的问题,几人刚一坐稳,他就开口问道。

    任武第一次到元帅府来议事,稍微显得有点拘谨,他欠了欠身回道:“元帅,蓉城府收粮一千两百多万石,按十税一入官仓一百二十多万石,加上将士们屯田所得,共有粮一百五十万石,其余各地收割稍迟,还没有具体的数字报上来。不过我估计全省收粮应该不低于两千五百万石。”

    现在一石有一百八十斤左右,两千五百万石还不到两百多万吨,和后世四川(不包括重庆)动不动年产粮食几千万吨比起来,真是有天渊之别。

    不过这仅仅只是大米的产量,再加上其它玉米、土豆等杂粮,这已经能够算得上是丰年!

    说到粮食,任武渐渐没了拘束,他满面笑容地道:“元帅,您让咱们种的那个蕃薯真是个好东西!产量竟然比洋芋还高,亩产二十多石,而且还好吃,这得多养活多少人啊!”

    去年在兴山的时候,李元利便叫老神仙在湖广买了几百斤蕃薯,全都拿来做了种子。这东西最少也是一年两熟,而且不占田,在山地种植就行。到现在为止已经种了三季,全川的种子都有了。

    “党司长,工务司这边如何?”李元利心里大概有了底,于是便转头看向党守素。

    “元帅,重庆、叙州的厂矿投产才两个多月,不过各种产出也还行。”党守素也是胸有成竹地站起来,摸出一张巴掌大的纸片念道,“叙州四个铁矿,月产钢十五万斤,重庆五个铁矿,月产钢十九万斤。巴东还是原来的四个老矿,月产钢二十四万斤。总计月产钢近六十万斤。”

    六十万斤听起来很多,其实只有区区三百吨!

    明朝的时候矿业开采、冶炼已经十分发达,钢铁产量最高时曾经达到年产十七万吨,明代永乐初年的铁产量已经相当于十八世纪初整个欧洲(包括俄国的欧洲部分)的全部产量。

    明宣德年之后,朝廷控制力逐渐下降,官矿、官冶产量也随之下降,但全国的金属产量却反而增加!原因就是民间矿冶迅速发展,当时的安徽芜湖已逐渐成为民间冶炼中心,专业炼铁钢坊不断扩大,私营钢铁大作坊多不胜数。

    金银矿是官府禁止民间开采的,但这也仅仅只是一条法令规定而已!盗矿之事遍及全国各省,大多数都是银矿。他们有的是在深山偷挖,有的则凭借势力占据官府矿场,有的更建立武装公然和官府对抗。

    在广东顺德,有的豪强勾结世家经营银矿达三十年之久,采银数额可想而知!不过积少成多,占数量最大的,还是民间的零星偷采偷挖。
………………………………

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

    铜的民间开采在明末时期更是兴盛,多分布在云南、陕西、四川、广东等省,连朝廷铸币也要依靠民间所产之铜。

    世家大族、地方势力垄断了铜的开采、贩卖获取巨利,朝廷反而要花钱从这些人手中购买!

    李元利显然也对这点产量不满意,但他没有责怪党守素的意思,毕竟这些钢铁厂矿都才刚刚起步。

    “竹山银矿产量略有增长,月产金银已经达到二十四万两。嘉定铜矿月产两万五千斤,全部运到重、叙两地制作子弹。”

    “军械方面,除次刘司长带走的以外,现有火药二十万斤,炮筒四百具,炮弹三千发。甲杖方面,按照元帅原来吩咐的只造了胸甲和头盔,但都装备到了各部,现在库存的并不多。”

    “新枪已经出来了三千支,但这个月重、叙各有一台钻床镗床马,下月起产量就能翻番。新枪用的子弹因为火药作坊停工,新厂房还在修建中,所以现在只有十来万发。”

    “以就是工务司所有情况。元帅看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党守素收起纸片,向李元利问道。

    李元利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暂时先这样,等一会我再一起说。”说罢他又看向高信、吴子正和刘永昌三人。

    三人连忙站了起来,高信率先道:“大帅,按照您的吩咐,咱们又将四川全境都扫了一遍,贼匪基本都已肃清。另外还有些地方豪强的庄堡,因为不听从官府命令,在限期内交出武器、解散庄丁,也被一一剿灭,首恶全部转交当地官府论罪。”

    高信继续说道:“但还有数千庄丁、打手,本是穷苦人出身,虽说有少数为虎作伥,但大多数只是为了活命,这些人要如何处置?”

    李元利惊讶地问道:“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又将四川扫了一遍?”

    “嘿嘿……大帅,您不知道,咱们年前收编的士兵当中,有不少原来都是山匪,有他们带路,那是一抓一个准!根本不会跑冤枉路。”高信咧嘴笑道:“况且咱们几万兄弟,对付这些山贼流宼,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