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粮都捐献出来之后,才可真正定夺!若是这些钱粮没有到位,此时谈论一切都是空谈,没有意义的。所以,还请使君不要顾虑其他,只管让这些士族捐献钱粮便是。待到将来寒灾渡过了,届时还余下多少钱粮,我们再来计较不迟!”
都到这一步了,现在陆纳不听冉操的,担心这些钱粮拿着会烫手,也不可能去找那些士族把话都收回来。
因势利导这个词,陆纳自然也清楚。
就像冉操找他说祝玄之等人知道了他住在陆府的事情一样,陆纳当时一听,便明白了冉操的意思。
之前,冉操住在陆府,还是小心翼翼的,不让这些士族中人知道,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陆纳和冉操,是在算计这些士族中人呀!
可是到了后来,因为这些士族中人的心肠都如铁石一般,难以撼动他们的想法,所以冉操便只能改变方法。
方法改变了,那么很多东西的作用就会改变。
之前是要瞒着那些人暗中算计他们,后来冉操因势利导,干脆就不瞒着了,还借用此事造成士族中人出现心里波动,然后再趁虚而入。
先是阴谋,后面冉操所使的便是阳谋,最终还是成功地改变了会稽本土士族的一致想法。
或许有人会觉得冉操的行为前后与矛盾,但其实仔细思量之后就不难发现,其实并不是冉操前后的行为有矛盾,而是他对付这些士族的办法改变了。
之前和陆纳暗中密谋,冉操想的办法只是一味地索取,让这些士族捐献钱财。
但是后来冉操改变了方法,采取阳谋对付这些人,也不再是一味地索取他们的钱粮,而是改为以‘名垂千古’来引诱他们捐献钱粮。
之前是只有索取,没有任何回报。
后来,冉操却是给了这些士族都无法拒绝的利益,作为交换!
‘名垂千古’对于古人来说,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诗词,便是有力的佐证。
春秋时期,要离行刺庆忌,不惜自残手臂,而且让吴王杀了他的母亲和妻儿,为的是什么呢?
还不就是‘名垂千古’这四个字!
连母亲和妻儿都能牺牲,虽然说这样的人极少,但是相对来说,只是让这些会稽本土士族出一些钱粮来资助穷人,这根本不算什么。
冉操交待了陆纳,让他全力征得这些士族许诺的钱粮,然后赈济灾民渡过寒冬,便立即让应奴收拾好行李,会东山去了。
临别之际,陆纳居然亲自送冉操到了城门,然后二人话别之时,陆纳拱手说道:“今日暂别,只因刘郎君身在孝期,陆纳也不好强留。带到来日,郡中诸事皆毕,某亲自前往拜祭刘尹,以为感谢!”
这可不是什么客套话,因为这番话是出自陆纳之口。
不过冉操也清楚,陆纳时候要前往东山,可不是真的要拜祭刘惔。
到时候,多半还是因为钱粮的事情,甚至经过这一次在一起商议对付那些士族的办法之后,陆纳可能对他这个人,也开始动什么心思了。
冉操心中有如明镜,也不说破,只是答道:“陆使君驰名颇盛,又是本郡之长,若能得使君前来拜祭,相信家父九泉之下亦会感到欣慰”
话毕,二人行礼告辞。
上了牛车之后,冉操便对应奴说道:“缪尚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突然断了联系?”
应奴回应道:“少主,许是这雪太大,难以联系上他们不过请少主放心,他们的本事可都是缪尚亲自调教的,相信问题应该不大!”
冉操一脸担忧地说道:“就怕又出什么乱子!谢奕那边,可是千万不能在出乱子了呀!”
………………………………
第124章 誉过则满
二月初六,吉日,宜出行访友,入学习艺,纳采结盟。
这一天,已经是冉操离开了郡城数日之后,也是冉操重新塌上前往东山谢氏庄园道路的时候。
当冉操来到谢氏庄园的时候,一切还算是好的,当时谢安还命人前来出迎,然后冉操又拜见了姑母刘氏,而刘氏也并没有像信中那样责备冉操。
刘氏唤冉操上前,只是询问几句关于他身体的近况,便告退了,让冉操和谢安待在一起。
谢安问道:“郡城一行,可谓是收获颇丰,此时召你回来,心中有何感想?”
“正当时候!”冉操如此回应。
“嗯!”
谢安点点头,说道:“倒是老成持重,颇有乃父风范。年轻人在外,出风头是好,但须知若是太过,便则不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刘苏明白!”冉操表示虚心受教。
谢安笑了,刘氏写信,他自然知道,而且也清楚信中的内容,但是他没有阻止刘氏这样做,便说明其实他心里也是希望这样做的。
至于原因,就是他刚才说的那样,认为冉操在郡城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足够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离开郡城,不要再在那里逗留。
誉过则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道理都是一样的。
本来谢安还以为冉操的心中会有埋怨,因为谢安现在教导的子弟中,大多都是这样的性格。
要是谢玄有本事,能够在郡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估计他就一直干到底了,把事情全部做完,然后扬名立万,与有荣焉,就算八头牛也别想把他拉回来。
家中写了书信,谢玄他非但不会理会,估计心中还会不快。
但现在站在谢安身前的这个少年,年龄比谢玄大不了多少,处事的心境却是完全不一样,非常的老成!
本来这一次的事情,虽然和谢安多有关联,但其实属于是冉操他的个人私事,谢安虽然是冉操现在化名的刘苏姑父,不过并非血亲,也不好去管他的事情。
谢安他也不必操心的,事实上他也没有怎么去管,只是当听说陆纳倡导大家赈灾的时候,就让人拨了钱粮响应一下而已。
如今冉操回来了,谢安也就是心血来潮询问一番,过后才发觉这个刘尹之子真是少有的英才,更难得的是他有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冷静与判断力。
对时局的把握,非常准确!
因为冉操还说了:“其实刘苏此番回来,还要多谢安石公与姑母成全。就算没有姑母的书信催促,刘苏也当是时候回来继续为父守孝!如今已是二月,正月之期已过,刘苏想与安石公告辞,回陵园去继续守墓,安石公你看如何?”
谢安还能说什么?
郡城一行,刘尹之子刘苏声名鹊起,并且在和上虞祝氏的争锋中可谓是大获全胜,可是这个当头,他却选择回到山中隐居,进退之间,颇具名家风范,谢安自然也不会阻拦。
于是冉操便让应奴收拾行李,然后又去向刘氏辞行。
这一回,刘氏倒是和冉操说了不少话。
刘氏对冉操问道:“听闻你在郡城,破解了对你不利的流言,还写了一篇劝谏诗公诸于众,可有此事?”
冉操点头。
刘氏又问:“会稽众士族,与多有矛盾,后来你又当众许诺,与众人一起行事名垂千古千古之事,何以言能呀?”
千古之事,何以言能,意思是问像名垂千古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说得这么肯定呢?
冉操颔首,答道:“社稷之事,千古能颂,则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便足以言能!”
“说得轻巧!”刘氏教训道:“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是那么容易的吗?”
冉操可以反驳,但刘氏是长辈,再反驳便是顶撞了,只好唯唯诺诺告退。
刘氏等他退到门口,古人遵循礼仪,在长辈面前更要表示尊敬,所以冉操离开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转身走,而是一直面向刘氏,躬身倒退。
刘氏看着这个侄儿如此尊敬自己,真是欢喜得不得了,便也心软了起来,不再苛责于他,对他招手说道:“你且站住,我与你说一件事情,关于柳絮这个丫头的!”
听说事关柳絮,冉操便问道:“姑母,柳絮怎么了?”
刘氏说道:“这丫头本是阿元的婢女,如今她跟在你身边的日子也不少了,关于她的归宿,现在也成了一个问题听说,你待柳絮极好,你实话告诉姑母,可是喜欢这丫头?若是喜欢,我便做主,以后让她随你。”
冉操听了,答道:“侄儿谢过姑母,不过此事,恐怕也要问过阿元表妹吧?”
“问她做什么?此事她早便答应了的!”刘氏立马拿出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