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奴扶起冉操,却发现这个时候,冉操的眼中有泪光闪动。
“少主!”应奴连忙呼唤了一声。
冉操抬头看向他,却是苦涩地一笑。
见到冉操这个笑容,应奴心都要碎了,跪在一边不知所措。
“放心。”
冉操对应奴说道:“我没事,我也不会让自己有事的,我只是……不习惯离别,对吗?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也是一个不喜欢悲欢离合的人,可是……父亲、兄长,还有应闯他们,一个个都离我而去了,但我还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应奴你说,我是不是很坚强,是不是?”
两世为人,结果却都是孤家寡人一个,前世他父亲死得早,这辈子也是这样,唯一一个待他向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现在却又要与他分别。
这一别,冉操明白,或许就是一世!
应奴眼中含着泪花,点了点头。
“走吧!”冉操又对着华南子的茅屋,拜了三拜。
应奴身体健壮有力,他见冉操背在身上,主仆二人就这样往山下走去。
当走到华山脚下的时候,应奴回过头来,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便背着冉操,坚定地往前方走去。
……
七日后,灞上,晋军驻地营帐。
此时,王猛正一边抓着他身上的虱子,一边口若悬河地和坐在他对面的晋征西大将军桓温,谈论着天下大势。
桓温也是一个身长八尺的伟岸男子,而且兼具狼顾之相,他素有大志,也称得上当世英雄,而且特别爱才,像王猛这样的人才,他自然能够辨识。
而且王猛侃侃而谈,也不是空无一物,甚至还可以说是字字扎心,每一句话都扎在了桓温他的心窝里。
特别是王猛见识非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中豪杰不来投靠桓温的原因,隐隐间还说破了桓温他这次北伐并不是为晋室而是怀有私心的举动,顿时便让桓温觉得王猛是世间少有的人才,于是脱口说道:“像先生你这样的才干,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的!”
王猛哈哈一笑,站起来向桓温告别。
桓温连忙挽留,可王猛却拒绝了他的好意,不过在临别之时,王猛特意对桓温说道:“将军已经知道世间有一个王景略,可却不知江东还有一个刘远之,岂能说江东无人耶?此人才干,在下深深拜服、叹为观止,将军又何必舍近求远,重王景略而不知刘远之哉!”
说罢,王猛大笑告辞,不过他的风范谈吐,却让桓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第四章 西府谋主
王猛说得不错,桓温北伐,确实是出于私心,并非是为晋室收复关中失地。
现在北伐节节胜利,桓温提高自己名望的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前秦又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将关中小麦全部收割,让晋军无粮补给,桓温只得撤退。
只不过,桓温在撤退的时候,还带了关中数千户百姓,这彻底惹恼了前秦,于是秦军大举追杀,晋军一路撤退,死伤无数。
桓温回到江陵,便与军府诸人商议,想让朝廷加封,不过大家一时都没有好主意,便不了了之。
可桓温的心里,却不是滋味,这个想法如鲠在喉,真是不吐不快。
就在此时,突然有人传来消息,说是南康公主的妹夫,丹阳尹刘惔病重,将不久于人世。
桓温与刘惔虽然同为晋室驸马,但二人素来不和,刘惔甚至还曾经当面称呼桓温为老贼,并且不止一次向上进言称桓温怀有异心。
所以桓温与刘惔这对郎舅,向来不和。
听说刘惔要死了,桓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在他看来刘惔这个人虽然可恶,但却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更何况刘惔现在都要死了,将要彻底地闭嘴,再也说不了他的坏话。
桓温便对他的首席谋士郗超说道:“刘惔病重,此时我若以探病吊唁之名,领兵顺江而下威逼都城建康,你看朝廷会怎么做?”
郗超沉吟片刻,答道:“不可,此次北伐虽然收复失地饮马黄河,但秦最后一击让大军也伤得不轻,此时恐怕还不足以耀武都城威逼庙堂……”
看得出来,桓温对郗超是非常信任的,像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敢拿来商议。
桓温有些急了:“这算什么?我劳师动众北伐,难道到头来却什么都得不到吗?哼!”
他觉得,这笔买卖做亏了。
郗超知道桓温的心思,有心再劝止一番,但终究还是选择了沉默。
安静了片刻,桓温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刚才说话的语气有些严重了,不过也不必道歉,因为他是桓温!
“依你看,刘惔病危,我有没有必要亲自前往探病?”桓温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与郗超商议道:“刘惔其夫人与公主乃是姐妹,在外人眼中,我与他终究是姻亲,不去只怕不好,况且刘惔膝下无子……”
郗超连忙打断桓温的话,说道:“刘惔有子,而且一个月之前便千里迢迢从他养病的华山南下,估计现在已经快要到建康了!”
“刘惔有子?”
桓温笑了,问道:“我怎么不知道?”
郗超答道:“据说此子幼年曾失散落于民间,后来身体残疾,刘惔的部曲在长安一带寻到,后来送到华山之上救治,此后便一直在北方养病。此事乃庐陵公主亲口所说,想来断然不会有假!”
“哈哈哈……”桓温突然仰头大笑,说道:“原来这个老贼有子,却一直藏在民间。嗯……想来这个儿子必定不会是庐陵公主所出,怕不是他瞒着公主在外面生养的吧?如今临死了,老贼再隐瞒下去也没有意义,所以只得如实招出来。那庐陵公主也是无奈,她与刘惔成婚十几年却一无所出,为了不落人口实看来也只能吞下这个苦果了。”
听着桓温的分析,郗超一直点头,笑而不语。
本来心情很不好的桓温,听到这种‘八卦’倒是来了兴致,他又问道:“对了,刘惔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郗超答道:“刘苏。”
“刘苏?”
桓温想了想,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好像听到刘惔的八卦,能够让他非常愉悦一样。这也难怪,谁让刘惔以前,老是要和他过不去呢?桓温笑完了,又摇摇头感慨起来:“连表字也没有吗?此子还真的可怜,明明出身世家却只能长在山野之间做一个村夫……”
郗超眼睛眨了眨,努力回想着,然后对桓温提醒道:“将军,这个刘苏有表字的,字远之,据说还是在他十四岁之时,刘惔写信给他取的。”
“远之?哈哈,老贼这是觉得儿子离他太遥远了吗?”恒温又嘲笑了一番,但是他笑着笑着,突然笑容便凝固了。
郗超奇怪,问道:“将军,怎么了吗?”
“刘远之……”
桓温念着这个名字,一连念了好几遍,然后又摇摇头,自顾自的说道:“不可能,或许是巧合也不一定。”
郗超纳闷了,越发好奇地看着桓温。
终于,桓温开口了:“郗掾,你多在扬州游走,可曾听说过世族高门之中,有一个也叫刘远之的?”
掾是官职,郗超投奔桓温之后便成为了正西将军府的属官。
郗超回忆一番,答道:“将军,刘姓世族之中,并未有叫刘远之的,不过这个刘苏……将军,为何独在意此人?”
桓温看了郗超一眼,于是便将他见到王猛以及谈话的经过都说了出来。
郗超听罢,居然拍手叫好,问道:“将军,此人见识非凡而且颇有识人之才,为何将军见了,却不相留?”
桓温白了郗超一眼,答道:“你以为我不想留下此人,为我西府效力吗?但此人特意前来见我,洋洋洒洒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却又走了,你说这……他走也就罢了,但回绝我的理由更是奇怪,居然说我错了,江东并非无人,一个刘远之的才干,就在他王景略之上!”
原来,问题的关键是出在这里!
郗超终于明白了,然后他摸着胡须含笑说道:“将军,看来这一次你完全不必亲自前往建康,只须写一封手书,由属下带着前往刘府便可。”
“派你去固然可以,只是……”桓温还是不甘心,又试探性地询问道:“郗掾,那上表朝廷封赏之事……”
郗超摆摆手打断了桓温的话,笑道:“将军何必劳心着急,当属下这一趟去建康是白跑的么?请将军放心,若这个刘远之果如王景略所言才干非凡,这次正好利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