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倾国-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污极你我家族声誉,得不偿失!”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统治下,虽然利益都掌握在士族手中,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崇尚君子之风的。像定品这样备受瞩目的事情,暗箱操作虽然也简单,但一旦被人揭发了,那传出去确实难听,所以王彪之觉得干脆就不让这个刘苏去参加定品,这是最好的办法。

    反正他自己也说了,不想参加定品,那以后没有入品,成就也肯定有限,因为有九品中正制的存在,那些没有定品的人是无法入仕为官的。

    哪怕将来他刘苏被破格提拔了,那也在别人面前要低人一等。

    别人问起来,你刘苏刘郎君当初定的是几品呀?

    作为刘苏,你怎么回答?

    王彪之继续说出了第三点:“汝欲使会稽王,待他定品之后封为县官长,然后再寻找机会除去此人,这种办法,想当然耳!那刘苏若真是如此泛泛之辈,岂不是一莽夫便可以要了他的性命?再者,会稽王殿下也不会将他封到南疆蛮夷之地,毕竟此子乃是公主之下,挂名了的儿子!”

    确实,刘苏的身边,有神机坊护卫,上一次王凝之派人刺杀,便失败了。

    如果他派出的不是死士,估计这个时候他的身份就已经暴露。

    而且,还被刘苏掌握了他王凝之派人杀害的证据。

    王凝之仔细想想,便觉得后怕。

    如果真是,那他这辈子可就毁了。

    在王彪之面前,王凝之才知道自己的那些小聪明,和阴险狠辣的手段,根本就不足一提。

    王凝之便问道:“那依叔父之言,当如何为之?”

    王彪之笑道:“其实某近来仔细思量多日,觉得此子要求使秦,其实也无异是自寻死路。要想除去此子,其实不难!他不是要使秦么?便让他去,不过必须派人与他同去,然后再从中想办法让他再难回到晋室”

    “叔父是说”王彪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王彪之摇摇头,笑道:“叔平,你呀!呵呵,其实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只需要善用反间之计,让氐秦设法将他留下,那刘苏纵然有三头六臂,又岂能再会我晋室?”

    王凝之闻言,又一次被叔父的智慧折服。

    姜,还是老的辣呀!

    王彪之见到侄儿乖巧了,又想起一件事,便对他笑道:“听汝所言,这谢家娘子似乎与汝见过面了,是什么时候见到的?”

    “只是惊鸿一瞥”王凝之不好意思地回答着。

    王彪之无语了,只是惊鸿一瞥,就喜欢上了人家小娘子?

    这些年轻人还真是

    摇摇头,王彪之问道:“此事汝父可曾知晓?”

    王凝之答道:“不敢告之。”

    王彪之沉吟道:“陈郡谢氏与我琅琊王氏同为王佐之族,又同是北迁侨姓士族,门户倒是颇为登对。娶他那谢家娘子,也不辱没了你这样吧,你这便去寻你父亲,另外我修书一封与带过去,他看到了信又见到你,便自然明白此事,会为你做主的!”

    王凝之大喜,磕头跪拜而出。

    三日后,冉操和郗超,比原计划提前了几天,踏上了回到建康的路程。

    郗超笑道:“会稽王突然传你我入府相见,先生可能猜到是为了何事?”

    司马昱传召的文书,是握在郗超手中的,冉操并没有见到。

    所以郗超让冉操猜猜看,他觉得以冉操的智慧,这应该不难。

    冉操也没有让他失望,答道:“郗掾笑脸如春风拂面一般,喜上眉梢、溢于言表,诚乃喜事近矣,莫不是会稽王要为郗掾撮合一桩因缘美事?”

    郗超闻言老脸一红,随即反应过来他这是在开玩笑,便道:“先生可恶,竟然打趣于某!”

    冉操哈哈一笑,然后收敛笑容,正色说道:“无非便是准许使秦罢了!”

    郗超点点头,见到冉操的脸色不怎么好,便问道:“为何先生闻此佳音,似乎却反而不快?”

    “福兮祸所依,郗掾又岂止我心中之忧?”冉操不是很乐观地回应。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出自贾谊的鵩鸟赋,意思是说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值得恭贺的喜事,往往就暗藏祸事在其中;而一些看起非常不好的坏事里面,又往往会有一些值得恭贺的喜事跟随而来

    郗超立马想到了冉操在担心,因为之前以陆始、王坦之等士族公卿,都反对他们使秦的,可是现在这些人还没有一一说服,司马昱便下令准许使秦了,这件事情虽然是一件值得恭贺的喜事,但是谁知道暗地里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那些士族公卿,为什么突然间都没了反对的声音呢?
………………………………

第160章 一匡天下之士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使秦之议争论许久,朝中反对的声浪也一直很大,可是司马昱不过病了一些数日,便突然同意了,这便是反常。

    所以冉操和郗超,也就此事,有一番计较。

    回到都城,二人便立马拜见司马昱。

    在郗超与冉操看来,不论如何,使秦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一定要想办法促成。

    所以哪怕有些反常,他们也打算先得到司马昱的同意,让他颁下出使秦国的诏书再说。

    司马昱的府邸中,早已经聚集了满堂卿士。

    这其中,更多的是永嘉之乱以后跟随晋室乔迁江左的士族人物,有一个成语就是形容这些人的,这个成语叫做‘过江之鲫’。

    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中有云:“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这一句便是指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

    逃离中原偏居江左的名士,都比河中的鲫鱼还要多

    当然,拿这些当时鼎鼎有名的名士,来与河中的鲫鱼比较,这有些损人,而‘过江之鲫’本身也包含暗讽的意思。

    这是冉操,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公卿大臣、高门名士!

    因此,冉操被安排坐在了最末端,郗超倒是坐在了和王坦之相对的位置。

    冉操却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地坐在人群的末尾。

    不知是否有意,众人皆不看冉操一眼,似乎当他不存在一样。

    还有一层寓意,便是看不起他。

    冉操对此,也没有任何表示,也不与旁人交谈。

    须臾,司马昱盛装而来,坐于主位,面见众卿,因而询问:“刘尹之子何在?”

    冉操正要起身回应,却听见有人哈哈大笑,说道:“刘尹之子,未有名焉?”

    闻声,众人哄堂大笑,有的甚至捧腹倒在地上,似乎笑得要背过去了。

    冉操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

    如此嘲笑,着实过分。

    可是很快,冉操又恢复了淡然自若的面容,并且从容起身回应:“某在斯!”

    众人闻声这才纷纷侧目而视,朝冉操看了过来。

    因为冉操的回应,着实巧妙,说白了就是非常的有内涵。

    甚至,还让司马昱感到尴尬,连刚才发声嘲笑‘刘尹之子未有名’的那人,也连忙低下头不敢再造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某在斯’这三个字语出论语: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冕指鲁国的乐师冕,是盲人,与孔子相见,于是每走到一处,孔子便告诉冕这个地方是阶梯,这个地方是坐席,然后大家都坐下了,孔子又怕冕不知道他坐的方位,就说‘某在斯’,后来冕走了,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说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这样,这应该是帮助盲人的方式。”

    冉操这是在引用孔子见乐师冕的典故,来讽刺这些嘲笑他的人,都是盲人,看不到他坐的地方,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

    本来众人都在捧腹大笑,以此侮辱冉操,可冉操只说了三个字,就让满座名士,哑口无言。

    就连会稽王司马昱,听到冉操的回应也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接话。

    唯有王坦之起身坦然说道:“刘郎君,可知某亦在斯?”

    刚刚大家都嘲笑冉操的时候,王坦之和郗超是没有笑的。

    所以王坦之心中坦荡,表情坦然,也敢用冉操的话回击他。

    冉操闻言,以礼待之,王坦之大笑。

    司马昱的尴尬便也化解不少,他刚才询问也是无心之举,想不到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