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操闻言,长长一叹,然后苦笑道:“应奴你何出此言?这种情况,你应该早就想得到,从我们离开华山之后,便能想得到的。若当时,师兄跟随桓温南下,或许结果还能不一样!”
“可少主和王郎君你们的感情那么好!”应奴说着说着,有些激动了。
他是为冉操着想,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少主。
现在还好,若是将来冉操和王猛作为敌人,在沙场上兵戎相见,到时候以冉操的心肠,就算他能胜了王猛,估计也会觉得非常愧疚,从而折磨自己
应奴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好劝道:“少主,汉中也好,巴蜀也罢,都无关伐燕,所以还请少主三思,将来出山,也当以伐燕为先!”
冉操看着应奴,说道:“应奴,桓温平成汉,用了几年?”
应奴答道:“数年而已。”
冉操又问:“成汉位于巴蜀,乃魏之大敌蜀国,号称天府之国,地大物博,若你是桓温,巴蜀不平,可敢倾巢而出讨伐燕国?”
应奴答道:“不能!”
“你还要劝说吗?”冉操的声音,显得有些疲惫。
应奴不敢再劝说了,只好退下。
到了晚上,因为连续几天都是晴天,所以天上不满了繁星。
冉操坐在陵园的院子里,夜观星象,一直对着天狼星看着。
西北望,射天狼!
现在,西北的氐秦,已经是今非昔比。
虽然苻坚才刚刚即位,狄戎未平,百废待兴。
可是冉操却非常清楚,只要给王猛三到五年的时间,他必然能将氐秦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与南晋、北燕三足鼎立的大国!
到时候,这中原鹿死谁手,就难说了。
冉操的心中,伸出一股无力感。
他自问,自己是一个穿越者,拥有着聪明的头脑,而且他的头脑还是两个人结合出来的产物,非常聪明,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有着先知的功能,知道许多未来发生的事情,以及大致的历史走向。
可是,纵然如此,他却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以及许多人的命运。
像谢奕,冉操可没有想他这么早就死,但谢奕还是死了。
就像冉操打算让桓温伐燕,可结果伐燕的人还是谢万。
还有,冉操可不希望在这个时候伐秦,但桓温却还是率领大军伐秦
虽然氐秦刚刚经历了动乱,现在是他们最为脆弱的时候,可是物极必反,正因为这样,伐秦的时机就不对。
新王刚立,推翻了先王的暴政。
这个时候氐秦的百姓,对苻坚这个新王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外敌入侵的话,那大家还是肯定会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
所以在氐秦最为脆弱的时候进攻他们,反而会激起他们上下一心奋起反抗。
如此一来,氐秦便可以反客为主。
历史上,这样的战例不少,比如著名的破釜沉舟
谁说穿越者,就一定是光耀万丈,可以肆意掌控历史进程,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上的?
世事艰难,成事不易啊!
冉操长叹一声,又发觉天狼星越闪越亮,呈现出兴旺的态势,便对应奴说道:“桓温伐秦,败矣!”
四月中旬,西府军伐秦,与秦军战与沔水一带。
晋军三万轻骑先锋,率先在上洛与秦军交战。
起初,秦军多是老弱病残,根本不是锋芒正盛的晋军对手,节节败退。
捷报频频传到南阳,桓温心中大定,便下令先锋军叩关,又命令大军准备渡过沔水,破关而入,直指氐秦都城长安。
可就在桓温的十万大军打算渡过沔水的时候,却在半途遭到了亲军的埋伏,被击退回到河岸。
与此同时,前往叩关的三万禁军轻骑,也因为孤军深入,而陷入围困。
消息传来,桓温大惊失色,将账中的桌子都掀翻了,大骂不止。
他立刻召集众将议事,郗超也问讯赶到大营,对桓温劝谏道:“将军,三万轻骑不可有失,若不然,纵然大军破关,也无法驰骋关内,徒做无劳之功呀!”
桓温自然明白三万轻骑对于晋军的意义,更加明白三万轻骑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意义,他咬咬牙,然后终于做出了那个被王猛早已经算计好的决定!
于是,汉中与魏兴的兵马,开始驰援上洛。
郗超后知后觉,察觉到了这种无奈之下所造成的威胁,便对桓温说道:“将军,应当命驻扎西蜀的将领,领兵前往汉中驻扎!”
桓温点点头,然后下了命令。
可是恰好在这个时候,突然有紧急军情传到。
桓温的心中立马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果然,士兵翻身落马,滚着进了营帐之中,言语急促地说道:“启禀将军,成汉余孽造反,聚众上万,已经逼近cd!”
“什么?”桓温闻言,愣在了当场!
………………………………
第140章 五味杂陈
成汉余孽叛乱,来得可真是时候。
这几乎,让恒温应对不过来了!
特别是现在他和氐秦正在大战,这个时候荆襄空虚,如果成汉余孽的兵马不能及时消灭,那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郗超立马对桓温劝道:“将军,当回师火速支援西川,否则祸乱将至,天下将大乱矣!”
桓温点点头,可是问题来了,这个时候回师,且不说大举伐秦徒劳无功会让他折损威望,就说氐秦那边,会轻易放他们回去吗?
于是桓温有些担心地说道:“恐怕大军未必能回!”
郗超对桓温说道:“将军,氐秦新王方立,况且大乱未治,必然不敢与我决战,若我大军撤退,他们定然也不敢前来阻击。况且现在汉中、魏兴两地兵马已经驰援上洛,待他们解救上洛被围困的三万轻骑,则可命他们断后。”
桓温想了想,觉得也只有这样,才稳妥一些,虽然这样做会丢掉汉中、魏兴两地,但起来能够保证西府军不至有失,保存他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枭雄的风范,在桓温看来,国土并不是寸土必争的,汉中和魏兴这两个地方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因为只有他麾下的西府军,才是握在他自己手里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所以,桓温便依照郗超所言,下令撤兵,并且令汉中、魏兴已经上洛的兵马汇合以后,退至上庸、南乡一带镇守,以防止氐秦来犯。
然后桓温又命他的弟弟桓冲领兵入川平乱,至此,西府军不再进犯氐秦,而且还因为后院失火自顾不暇,将汉中、魏兴两地拱手让于氐秦。
刚刚登基的苻坚,便击败强大的晋军入侵,还夺取了汉中与魏兴,为氐秦开疆拓土增添屏障,一时间臣民皆服。
苻坚又因此更加器重王猛,在论功行赏之后,封王猛为丞相、魏兴侯、开府仪同三司。
王猛正式,掌握了氐秦的大权。
而这个时候,和王猛同出师门并且早于他出山的师弟冉操,还化名刘苏,在东山上隐居着。
当伐秦失败的消息传来,晋国朝野震惊,可是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却并没有责备桓温,反而代天子下诏安抚桓温及其麾下将士。
这样不寻常的举动,也颇为让人猜测。
有人认为,这是会稽王司马昱故布迷阵,来疑惑桓温的,因为晋室还有一路大军北上,在讨伐燕国。若是伐燕有成,等到大军班师,届时司马昱将会和桓温好好清算。
也有人认为,司马昱这是忌惮桓温这种权臣,因为司马昱在主政期间一向的表现都是这样软弱的,他不但多次驳回朝中对桓温的诋毁,出面维护桓温,甚至还打算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桓温的儿子。
这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桓温的耳中。
好不容易,等到了五月。
桓温在江陵已经的急不可耐,他找到郗超说道:“刘惔死了一年有余,葬于东山也满一年了。伐秦新败,西府军声望流失,而且天下又议论纷纷,况且氐秦又有王景略为相,此人玄机难测,那刘苏不出山,谁能与之抗衡?”
郗超对桓温说道:“将军,为今之计,在于平息巴蜀之乱,稳定人心,进而再收复汉中、魏兴两地,才能重震将军以及西府军的声威!”
“我所虑者,正是如此!”桓温长叹一声,然后对郗超说道:“多年共事,唯君与我知心啊!郗掾,我欲让你再去一趟东山”
郗超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桓温见了,咬咬牙说道:“我亲自去!”
郗超问道:“将军如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