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豪之李飞虎-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奶双失目,

    三胎九进士。

    朋友,状元府有何奇妙故事,让吴夫人打消了夸官念头?朋友,你想知道其中缘故吗?如果有雅兴的话,跟我来,咱们一起去探秘。
………………………………

136遭遇山贼

136遭遇山贼

    任王,小木匠以及刘伟男主仆几人一路行走,远远观看前面一条大山横贯前路。莽莽苍苍,巍峨壮观。临近野山荒谷,阴森森一派萧飒骇人景象。黑峰高耸,如两排赤脯****的黑铁煞对目而望,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犬牙狰狞的峰巅咬住一线天空,骇得乱云飞渡,逼急了穿谷风噼啦啦嘶号狂窜,似有无形利刃朝崖壁上阵阵猛劈。

    任王吓得心惊胆战,道:“刘贤弟,这幽静骇人的山谷怕有狼豺虎豹,或有强人出没亦未可知?”

    刘伟男飘飘巾帻,覆着两鬓青丝,薄底快皂。上马衣裁成短后,蛮狮带妆就偏重。囊一把玉靶弓,想开时,舒臂扭腰多体态;插几支雁翎箭,放着处,猿啼鹏落逞高强。他闻听任王所言,微微笑道:“任兄莫惊慌,有小弟在此,保你安然无痒。不是小弟夸海口,真个是箭无虚发,发必应弦。你来看之。”

    山前一株高大松树上,一只乌鸦停翅踏枝,对着他们呀呀鸣叫,刘伟男心里道:孽畜叫得可厌,且吃我一箭!随即扯开弓,搭上箭,飕的一声响,箭到处,乌鸦坠地。几人近前看时,鸦头中了箭,贯睛而过。

    任王看后,不由喜上眉捎,赞叹道:“刘贤弟真乃神手也!恰恰贯着他头脑。”

    刘伟男白晰晰的俏脸上绽开迷人的笑容道:“谢谢任兄的夸奖。”

    任王把玩着箭,箭杆上,刻有两行细字:“矢不虚发,发必应弦。”细看时,八个字下边还有“月娥记”三个小字。心想:月娥乃女人之名号,刘贤弟用的莫非是他姐妹或师姐妹亦或心上人之箭?看过后也没放在心上。

    一行人众沿着荒草丛生的小径行走,左边是嶙峋的悬崖峭壁,间或有一小块斜坡草地,也生长着杂枝荆棘。峭壁上奇型怪状的岩石横伸竖挺,有的好像马上要砸在头上。柔韧弯曲的葛藤如一条条长蛇,捆着危岩,缠着秃枝。右边是深涧,透过密匝匝丛生的杂木技蔓,隐约可窥视到深涧下一线流水。时宽时窄时断时续的小径顺着山势走向盘绕着峭岩,蜿蜒曲折地向山那边延伸。转过一个山弯,好远就看见凹进岩壁的隘口。

    任王的心又悬起来,说:“刘贤弟,要小心呀!这可是危险地带,真乃一人当关,万夫莫过啊!”

    刘伟男也看出玄机,谨慎道:“任兄放心,我提高警惕就是了。”

    话音刚落,斜刺刺从山顶下来一队强人挡住去路。为首之人是一位魁梧雄装的黑脸大汉,双眼毕露凶光,声音赛过雷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迸半个不字,尔等拿命来。”

    任王尽管心里害怕得要命,仍强打精神说:“好汉们,请高抬贵手,我们是赶考的穷举子哪有多余的钱财?若我们到得京城一不侥幸金榜题名后,定当多奉送银钱。”

    黑大汉听后,一阵哈哈大笑说:“此言差矣,你既如此说,更不能放过,倘若你得意高中,哪有不发兵剿杀之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刘伟男深谙其中个味,又加年轻气盛,武艺非凡,拉弓搭箭射出,疾如流星,快似闪电向黑大汉飞驰而去。黑大汉也是了得,挥舞手中方天化戟一拨拉,劲箭被打落在地。

    刘伟男连发三箭,俱被黑大汉一一化解。刘伟男观弓箭耐何他不得,右手急从腰中忽刺刺抽出七星宝剑,闪着熠熠的青光刺人眼目,发一声喊直奔黑大汉,二人杀做一团,战在一处。剑光戟影,让人眼花缭乱。

    二人战到十回合,刘伟男卖个破绽,让黑大汉来取,他却疾挥左手射出一支袖箭,正中大汉左眼。黑大汉翻身落马,众喽罗兵齐力上前抢救头目,得手后,落荒而逃。

    刘伟男催促说:“快快通过这是非之地。”

    一行人众急匆匆,慌张张,往前速行。刘伟男骑着高头大马断后。

    日落时分,一行人众来到一个村镇,投宿客店。

    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笑脸把他们迎进,刘伟男主仆两间,任王、小木匠住一间。饭后,任王去向刘伟男道谢。

    任王感激的说:“今日全仗刘贤弟的神奇武功化险为夷,刘贤弟真如再生父母!”

    刘伟男说:“任兄言重了!”

    “刘贤弟,是你非知,倘若我命休矣尚无怨言,可是坑害了小木匠兄弟是我的罪过,亦辜负了李老汉的一片诚心诚意,让我死不瞑目,做鬼也难安啊!”任王感叹的说。

    “李老汉是谁?怎的辜负了他呢?”刘伟男问。

    “唉!说来话长。”任王叹口气说。

    “愿闻其详。”刘伟男说。

    任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

136仗义疏财

136仗义疏财

    万历十年,这年是大比之年。眼看离京都文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全国各省的举子们都开始赴京赶考,他们有的坐轿,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心里都想着一码事——自己到得京城三篇文章得中,金榜题名,做上大官,光宗耀祖,威风八面,出则鸣锣开道,住则吃喝全报。

    此时此刻,任王在郓北县五十里的于家庄教馆当塾师,他也想进京赶考谋个出身,无奈自己连个多余的铜扣也没有。因此整日茶饭无味神思恍惚。这天半夜时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索性起身到村东关羽庙前大坑边转起圈子来。他想象着关羽庙的门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这对联盖帽了!不知作者是谁?这样的才子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空有一腔才华而无法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于庄村东约一里许有个百多口人的李庄,村内有个村民叫李原汉,是个勤力老实八交的庄稼人,这天夜里正在熟睡,就朦朦胧胧觉得关羽庙前的大坑里翻坑了,许许多多的人都在逮鱼,自己急急忙忙慌里慌张跳进水里抓起来。满坑的人拿渔网的,拿笊篱的,拿粪筐的,拿鱼叉的,都在忙忙碌碌,紧张的捕鱼。好大一会儿,竟无人逮住一条鱼。时来运转,平时从没发过横财的李老汉顿时感觉自己双手一下抱住一条大鱼,举出水面一看;嗬!好一条金须红肚红尾的大鲤鱼!他和看见的众人齐喊:“大鲤鱼,大鲤鱼!”

    老伴推醒李老汉,忙问:“深更半夜,咋唬个啥?哪来的大鲤鱼?”

    李老汉醒来,把刚才的美梦说了一遍,老伴开始很高兴,说是年年有余,要主大吉大利。后来一寻思又说睡着如小死,梦中是阴曹地府的事,正好和阳间相反,梦生是死,梦死是生,梦中有鱼,说不定明天赶集上店做买卖要破财。李老汉被老伴一圆梦,一喜一忧,困头被惊得跑到九霄云外,再也睡不着。干脆起床背上粪筐,拿着粪叉到村外去拾粪。鬼使神差,不知不觉间向关羽庙走去。

    正行走之间,忽然隐隐约约看到一个黑影,心中一惊,脊梁发冷,汗毛头发都竖了起来,不禁大喊:“谁?”

    “我。”那黑影答道。

    李老汉听是人声,一颗害怕的心才安定下来,二人走近,李老汉问:“你是谁?”

    “我是学堂里教书先生,姓任。”任先生说。

    “是任先生啊!你又不拾粪,咋起这么早?”李老汉问。

    “唉!”任先生叹一声说:“大叔,你要知道,今年是大比之年哪!”

    “我晓得,大比之年,京城皇上开科选,你也进京赶考,闹个一官半职,咋的也比当孩子王强阿!”李老汉说。

    “唉!”任先生长叹一声说:“我也想进京赶考,可就是去不起啊!”

    “去不起?卖地也得去唉!十年九不遇的!”李老汉劝说。

    “我家无地可卖啊!”任先生又是一声长叹。

    “无地可卖?你家中还有啥人?”李老汉问。

    “家中有老母,一个贱内及两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在外教书,所剩无几,还得加上她们娘仨纺线织布,才能勉强糊口,这神京千里迢迢,盘费无着,因此睡不着觉那!”任先生忧心忡忡的说。

    “那就向亲朋好友借借吗?”李老汉继续劝说。

    “唉!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倘若我名落孙山,穷的四个棒撑着,拿什么还人家?借钱这事也不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