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则附和道:“是啊,叫啥?”
陈幕一面看着秦双那娇羞的样子,一面假装伸手去打那些问话的兄弟,嘴里说道:“叫啥?!叫嫂子呗!”
陈幕此言一出,众人更是一阵欢呼,齐声高叫嫂子。
秦双听了是又气又羞,只好又是一跺脚,怒气冲冲的对廖淳说道:“看你带的好兄弟,都这种时候了还没个正紧!”说着顾自己扭身跑开了。
廖淳一见秦双跑开,忙让一个弟兄跑去跟着,这边又对众人说道:“好了,好了,现在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还是想想辙吧,这事怎么弄?!”
一说到正经问题众人便都收了声,因为这事众人实在也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这时,那老神棍姜半仙叹道:“哎呀!年轻就是好!年轻就是好!想老夫年轻的时候……”
陈幕一听是姜半仙又在那里大发感叹,于是就又唬起脸来说道:“老家伙,谁有功夫听你扯你年轻时候的那些破事,现在大伙儿正在为前面哨卡盘查的事情想辙,你有办法就说,没办法就给我闭嘴,再扯下去天都要暗了。”
被陈幕一盆冷水当头一浇,姜半仙顿时没了那忆往昔的缠绵情怀,扫兴的说道:“办法倒是有,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太不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了……”
姜半仙那后半句话虽说只是轻声的嘀咕,但还是被陈幕给听到了,陈幕冲上前去一把拎住姜半仙的耳朵问道:“你说什么啊?!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姜半仙忙捂着耳朵喊道:“哎呦,哎呦,疼,疼,疼,疼,疼。”
廖淳见了忙上前劝解,陈幕这才松了手。
廖淳问姜半仙道:“有什么办法快说吧?”
陈幕又大声呵斥道:“快说!”
姜半仙只得小心翼翼的瞥了陈幕一眼,而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按我说,我们就把这狗官扒光了挂在这邔县的城头。”
姜半仙话音未落,廖淳便皱着眉道:“你这算什么主意呀?!”
但姜半仙却又捋了捋胡子,神色颇为自得的微微一笑,说道:“廖头领这就有所不知了。”说着姜半仙便为众人说起他为什么会提议将黄耀就挂在这邔县城头的理由来,而这理由则要从邔县这座县城说起的。
………………………………
第十五章 邔侯国
邔县,这地方原本叫做邔侯国。
而要说邔侯国,则要从第一代邔侯黄极忠说起。
黄极忠乃是临江侯国人,是春申君黄歇之后,黄歇有子名叫黄堂曾任会稽太守,这太守乃是四品官,因而也称“四品黄堂”,这黄堂生一子取名黄敖,这黄敖便是黄极忠。
黄极忠生在秦末,不知何故落了草,在后来天下人反抗暴秦之际揭竿而起,成为当地的一支义军头目。
后来黄极忠的人马被临江王共敖收编,黄极忠因此由一名“群盗长”变成了临江王手下的一员小将,但他实际上未从此事得到任何的好处,只是换了个名号,所统御的也依然是他的那班旧部人马。
不过,没多少时候,他便时来运转。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开始消灭异姓诸侯,这便给黄极忠的发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他顺应时势,响应朝廷,反戈一击攻打第二世临江王共尉,并杀死了共尉,灭了临江王国势力。
而此后,黄极忠更加忠心的效忠于高祖刘邦,跟随刘邦剿灭各异姓诸侯,尤其是在灭九江王英布这一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而,在汉高祖十二年十月戊戌日(公元前196年11月),被刘邦封为邔侯,食邑一千户。
泥鳅与二娃子听姜半仙说到这里都兴奋的蹦跶了起来。
泥鳅道:“原来这黄极忠跟咱淳哥一样,之前也是个‘群盗长’,而且也是咱们这一带的人,那咱淳哥现在也不是揭竿而起吗,看来淳哥要是学学这黄极忠以后指定也能弄个什么诸侯的当当。”
而二娃子则道:“当个诸侯哪够啊,要我说咱淳哥就该当皇帝,谁要敢跟咱淳哥抢,我二娃子第一个不答应。”边说边又甩了几下他手中的那把“龙云”,看起来好似他很厉害一般。
廖淳听了骂道:“你们两个少在那里给我胡说八道,我自己是块什么料,我自己还不清楚?还当诸侯、当皇帝呢?眼前这坎都过不去!再说像黄极忠这等背信弃义之事,我廖淳宁死不为!”
姜半仙听了捋着胡须笑道:“少年壮志当拿云!廖头领何必妄自菲薄,老夫看你绝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有龙腾之时!”
廖淳道:“你就少拿你那套算命的把戏来寻我开心了,你刚刚讲了这么多邔侯国的事情,但我怎么听不出这跟我们要把那狗官黄耀挂起来的事情有半丁点的关系?”
廖淳说到这里,突然又想到了一点,拉住姜半仙问道:“难不成这狗官黄耀是黄极忠的后人?”
姜半仙刚要回答廖淳的问话,陈幕拔出拉他腰间的那把匕首,在姜半仙眼前比划着,说道:“你平日里装腔作势的说了那么多,也就刚刚那句还算中听,但是我还是要警告你,你要是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却说不出点道道来,可别怪我不客气。”
姜半仙忙点头哈腰道:“我这不还没说完,还没说完嘛!”接着便清清嗓子又开始往下讲,那邔侯与邔侯国的故事来。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黄极忠封侯二十七年后去世,谥号“庄侯”。
黄极忠去世后,黄荣盛以子承父位,嗣封为第二代邔侯。而黄荣盛封邔侯后九年,又于汉文帝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去世,谥为“庆侯”。
黄荣盛之后,其子黄明嗣为第三代邔侯,黄明在位共三十五年,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去世,谥为“共侯”。
同年(前124年),黄明之子黄遂嗣袭为第四代邔侯,食邑增至四千户。
但时值汉武帝为强化朝廷的权力而采取削蕃政策,黄氏家族的邔侯国也未能幸免。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汉武帝以邔侯黄遂剥夺公主之马的罪名为借口,废除邔侯国,将黄遂处以髡刑(剃去头发),罚为城旦(筑城苦工)。
至此,分封八十年之久的邔侯国才终告消亡。
陈幕听到这里,问道:“你这就算讲完了?”
姜半仙眼睛盯着陈幕手里的那把匕首紧张的点头道:“讲完了。”
廖淳问道:“那黄耀是黄极忠的后人吗?”
姜半仙摇头道:“不清楚。”
陈幕突然高声道:“那跟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半点鸟关系啊?!”
姜半仙被陈幕突如其来的一声喝问吓得跳了起来,结结巴巴的答道:“当,当,当然有关系了。”
廖淳听了姜半仙讲的那些邔侯国的事情,虽然也没听出来个说明名堂,但他怕陈幕一失手真伤了姜半仙,反而更弄出不必要的麻烦来,便劝阻道:“好了陈兄,你就别吓唬他了,我们最多再想想别的办法。”
廖淳倒想着为姜半仙在陈幕那里开脱,但姜半仙此时却坚持在那里说道:“有关系,怎么没关系了?!”
廖淳听了只好转身皱着眉头问姜半仙道:“那好你说,到底有什么关系?”
姜半仙反问道:“你们刚才没听我说吗?这邔县便是原先的邔侯国,第一代邔侯黄极忠时食邑是一千户,而到了第四代邔侯黄遂之时,食邑增至四千户。这可是‘四千户’啊,江陵城能有几户人家?你们要将这狗官悬挂城头示众,不就是要看得人多嘛。”
姜半仙说到这里,廖淳等人才算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姜兰甫听了姜半仙的话,遥望着远处的邔县县城,喃喃的自言自语叹道:“看不出来啊,这么低矮的城墙,这里面竟有这许多的人口!”
但他的这句话还是被姜半仙听到了,姜半仙说道:“这就是他们黄家人的高明之处,他们黄家是因高祖刘邦灭异姓诸侯而发的家,而高祖之所以要灭异姓诸侯,那就是怕异姓诸侯势力太大会威胁到他刘家的统治,黄家的人都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故意将这邔侯国修筑得矮矮的,看去就是不宜防守的那种,这样便能让皇帝安心。你说要靠着这区区四千户的封邑来起兵作乱,对抗朝廷,这不是天方夜谭么?而不想着造反,要高城坚壁做什么?黄家的人聪明啊!”
姜半仙这边正在发着感叹,陈幕却冷冷的说道:“聪明个屁!效忠狗皇帝,落下什么好结果?最后还不是被狗皇帝给灭了,不如一直当个山大王,快活自在!”
姜半仙听了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