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程宜妗却摇摇头,瘪着嘴说道:“我不去,上次我打碎了大姐的一个玻璃瓶,她还打了我。我已经决定再也不找她玩了!”
程宇华知道,上次程宜妗将大姐做实验的一瓶试剂毁掉了,害的她一个月的成果全部废弃,因此一怒之下追打了小妹几下,没想到小妹居然记仇成这样。
程宇华正打算再劝劝小妹的时候,一旁看着他们的程传民说道:“小妗,今晚不学习了,我和你哥哥还有事要谈,你去找你母亲玩去。”
“真的,那我去了,哥哥父亲你们忙。”程宜妗并不是真要程宇华带他玩,而是找借口不想学习,现在听到程传民说今晚不学习了,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一溜烟就不见了人影。
两父子看着门口,都不禁摇了摇头。
程传民在程宇华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喝了口茶后说道:“说吧,有什么事?”
听到程传民问话,程宇华调整了一下坐姿才回答道:“父亲,刘叔得了重病,右腿僵直不能行动,不日就将到南宁来找华老看病。”
程传民知道程宇华口中的刘叔指的是谁,南宁能够被程宇华称一声刘叔的可不多,知道老友病重的消息后,皱了皱眉头说道:“刘永福不是活了九十来岁吗?原史上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听说他有什么重病记录啊!”
程宇华也是有同样的疑问,原史上此时刘永福正在越北与法军激战,根本就没有患病,而现在却患了重病,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现在远东因为有了南宁这个政权,局势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但是现在的刘永福却比原史有了更好的条件,不再是被清廷收编之前,一直在越北苦苦支撑了。而是在南宁政权稳住阵脚后,就源源不断给他送去援助,帮助他在越北迅速壮大起来,最后逐步控制了越北。
按理说,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刘永福不应该得这样的病的,可是事实上却得了重病,这让两人不得不仔细思量起来。
尽管现在大的历史轨道还没有改变,但是程宇华两人担心的是刘永福的改变原因,如果是因为南宁的存在而被动改变,那么以后的局势变化还可以有道可循。而如果是主动改变的,那么就真得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了,以后做任何决定都不能过分依赖原有历史了。
而正是因为对历史的熟知,程宇华才在这两年里连续扩张得手,很多布置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这个优势失去了,那么以后再想有这样的便利就很难了。
因为有了突如其来的压力,所以两人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最后还是程传民洒脱些,对程宇华说道:“先不管这些,等你刘叔到了,让他住到这里来,这样不仅我以后做理疗有个伴,而且还可以让华老好好帮他查一下患病原因,也许是我们的存在,让他出现了意外也说不定。”
听了程传民的安慰,程宇华也知道现在过分担心也无济于事,只有等到检查结果出来,才能知道刘永福身上变化的原因。
………………………………
第一百一二章一见钟情
腊八节这天,程传民父子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刘永福一家人。不说整个军界,就是南宁的整个官场,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也就只有刘永福这独一份了。
当初与程传民一起起兵的兵头,现在还活跃在军政两界的,也就只剩下刘永福一人了,而且两人关系又很好,因此对于刘永福的这份殊荣,别人想争也争不来。
刘永福来了南宁,而且他的病看样子也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好的,因此程传民这次也让他的家人一起跟了过来。
刘永福有四男三女,儿子分别是成章、成业、成良、成文,女儿分别叫穆瑾、英娇、秀蓉。这些儿女中,刘成良最为特殊:他是刘永福收养的义子。
刘成良本姓邓,家境贫寒,其父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小镇开打铁铺。1866年,刘永福率部经过这个小镇要打一把刀,看见只有8岁的刘成良,长得虎头虎脑,憨厚可爱,于是问他愿不愿意跟随他,刘成良虽然年幼,但竟一口答应了。刘永福在征得他父亲的同意后,带着小成良伴随左右。
刘成良自幼便很懂事,得到刘永福妻子黄美兰的悉心教导,文武双全,胆识过人,与刘永福性格最相似。后来他跟随刘永福南征北战,成为刘永福的得力助手,20岁不到,就做了刘永福亲兵营的营长。刘部被南宁改编后,刘成良被提拔为主力团团长。
此时刘成良25岁,由于其成年的二弟三弟都在百色陆军学院读书,而剩下的弟妹年纪又偏小,他放心不下父亲,所以特地打报告送父亲来南宁。
考虑到刘永福的特殊情况,程宇华专门为他们一家人安排了一个独立车厢,这样方便刘永福的养病。
火车进站后,首先下车的也是他们一家子。刘永福杵着拐杖刚出站口,就看到了程传民父子两人。急忙赶了上去,刘成良与最大的妹妹刘穆瑾则在两边搀扶着。
离着还有好几步远,刘永福就甩开子女和拐杖,艰难的拱手弯腰说道:“王爷,殿下,臣有愧,受不得如此的看重,还请降罪。”
看着刘永福身体这样了还讲究君臣之礼,程传民急忙走上去扶住他说道:“刘老弟,什么罪不罪的,你我兄弟二人就不要讲那些虚的了,而且你也清楚我们不讲清廷那些君臣之礼。以后我们天天见,要是你都这样,那还不累死我啊。”
刘永福听着不对劲,他是来治病的,怎么可能会每天见着程传民,因此疑惑着问道:“王爷,天天见。。。。。。?”
程宇华站在一旁笑着解释道:“刘叔,父亲安排你们一家住在府里。这样我父亲以后治病既有了伴,同时也方便华老给你们看病,不用来回奔波。”
刘永福听着他们一大家子居然都被安排住在王府,顿时急道:“王爷,这可使不得,我这一家子人,实在是不适合去王府,我们还是另寻一处宅子。。。。。。。”
看到刘永福还要推迟,程宇华劝道:“刘叔,你还是跟我们一起吧,华老现在也住在府里,他年纪大了,确实不适合再去到处行走了。”
程传民这时指着刘永福背后一家子人,接口道:“刘老弟,弟妹和成良贤侄我都见过,你旁边的是你大女儿吧?”
程传民一转移话题,刘永福也就没精力再去推辞了,这才意识到还没介绍家人,因此急忙对几个子女吩咐道:“都愣着干什么,赶快去给王爷和世子殿下见礼。”
一旁的刘成良几步上前立正,接着敬礼大声说道:“王爷,殿下,卑职擅自离职,还请责罚。”
程传民看了看刘成良,赞赏的点点头:“嗯,不错,比上次还要有军人样子。宇华跟我说过了,你这打过报告不是离职,况且你是来尽孝道,理当如此。”
程宇华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料刘永福却哼了一声说道:“你还有理了,我又没什么大病。好好的部队不管,却来顾着我这个好端端的人,现在我也到了,这里还有你母亲和妹妹在,不要你操心,你收拾下马上销假回部队。”
看到刘永福还是以前的急躁脾气,一点都没改,要不赶紧劝下去,估计到时他能拿着手里的拐杖打人,所以急忙出口道:“刘老弟,孩子这是一片孝心,你就不要再责备他了。这样,成良在这里先安顿下,至于之后怎么安排,让宇华去考虑。”
看见程传民已经说死了,刘永福也就不好再坚持,只是还在呼哧呼哧的生闷气。
此时一旁的刘穆瑾为了缓和气氛,适时的站了出来,对着程传民父子大方的福了一福道:“小女刘穆瑾,给王爷和世子殿下问好。”
刘永福对自己的这个大女儿可是疼爱有加,主要是这个女儿虽然还不到二十,可是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女红也学得很好,不像其他的两个女儿那样跳脱。平时也是这个女儿帮着妻子打理家务,从十一二岁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让他很是放心。
现在听着自己这个女儿出来见礼,刘永福脸色才好点,向程宇华父子介绍道:“王爷,殿下,这是大女儿刘穆瑾,今年十七岁。”
程传民看着眼前的女孩,不住的点头,最后向刘永福说道:“真是女大十八变啊,以前我还抱过你,现在完全认不出来了。刘老弟,你们将穆瑾培养得很好,不像我那两个假小子,整天闹得家里不得安宁。”
刘穆瑾听了不禁脸上一红,不过还是施了一礼小声道:“谢王爷夸奖!”
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