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鬼才郭嘉-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算是两世为人,看的多了,也遇到过许多嘴上心连心,背后玩脑筋的虚伪之辈。

    而真正的好朋友,或许几个月,半年不在联系,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只需一个电话,他就会出现在你的身旁。

    郭嘉叹了口气,向帐外喊道:“大力。”

    汪大力入账颇有默契的说道:“外边没有人监视。”

    郭嘉又吩咐道:“好,通知五部军司马,三更灶饭,四更整军,五更拔营,兵指荥阳!”

    郭嘉领兵行军的路上,遇到一百多名从洛阳逃亡出来的百姓,时不时有人脚下阑珊几步,跌倒在地。

    仔细一看,其中不少老幼,一个个面黄肌瘦,手中也没有盘缠,可能是逃亡时忘记带,也可能是吃没了,也可能是被人抢夺。

    看到这些人颇为可怜,吩咐将士留下足够逃亡到城镇的粮食后准备继续赶路。

    没想到,从人群中突然走出来一个少年,那少年剑目星眉,面白无须,微微抬头平视着坐在马背上的郭嘉。

    汪大力等人手按刀鞘,护在郭嘉身前,毕竟他们不清楚这个少年有什么目的。

    “有事么?”郭嘉皱眉问道。

    “说吧,你叫什么名字,当我欠你个人情。”那个少年朗声道。

    “呵。”郭嘉一愣,也不知是谁给的这少年自信和勇气,郭嘉反问道:“是因为我给了这些人救命的盘缠么?”

    “是。”那少年答道。

    郭嘉笑道:“好,我叫郭嘉,字奉孝。”郭嘉思索后又开口道:“现在嘛,也算是小有名气,你打听打听应该能找到我,记住了,你欠我一份人情。”

    郭嘉感觉这个少年很有意思,敢口出狂言者,要么是有大智慧,要么就是脑残,郭嘉看他不像后者。

    人情是个好东西,有时候或许比钱更重要,郭嘉对人情这东西可谓来者不拒,恨不得全天下都欠自己的人情,那时候自己就可以横着走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富则兼济天下,人在有权有势的时候帮助别人,就是为了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得到别人最无私的帮助。

    不过世上总有些人忘恩负义,在你辉煌的时候,你无私的帮助别人,别人却认为你本来就应该帮助他。

    当你落魄了,别人还会落井下石,并且会沾沾自喜的认为你一直就不如他,现在你终于被他踩在脚下。

    郭嘉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称为人。

    郭嘉清楚这样的道理,比如说这个少年,只要你能记住恩情,我管你是聪明还是弱智,你都是一个合格的人。

    记得有一个恩情的例子。

    战国时期大将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一次一个士兵长了毒疮,吴起竟然用嘴为士兵吸脓,所有人都为此大为感动。

    士兵的母亲听闻此事,不禁大声痛哭,旁人不解便问其缘故,士兵的母亲回答道,过去吴将军也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脓,结果孩子父亲为了报答吴将军的恩情,奋不顾身,奋勇杀敌,结果战死沙场,现在吴将军又这么对待我的孩子,我能不哭么。

    这个故事不是在说那个母亲如何伤心,而是在讲恩情的重要性。

    那个少年对着郭嘉一拱手,退回人群中,郭嘉淡淡的笑了笑,继续赶路。

    ……

    ……

    曹操带本部五千兵马,追击董卓,行军至一处险地时,突然两旁山中出现无数甲士。

    一名将领跃马扬鞭大喊道:“你已中我家军师之计,还不下马受擒!”

    曹操大惊,拔出腰间佩剑,大喝道:“曹家儿郎,随我冲杀出去!”

    那将领乃是董卓麾下大将徐荣,听从军师李儒的断后之计,一直埋伏于此,又看到曹操只有几千兵马,顿时指挥手下两万大军冲杀一番。

    又有地势之优,曹操军自然不敌,麾下人马溃不成军,曹操下令,让麾下兵马四散逃命。

    胯下战马被乱箭射死,他的右手臂也中了一箭,当他逃出战场时,身旁只剩下堂弟曹洪。

    曹洪看到曹操失掉战马,而董军追袭甚急,连忙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曹操。

    曹操推脱不受,曹洪道:“大哥,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可以没有你啊。”

    曹操只好上马,曹洪步行保护曹操到了汴水旁,看曹操右臂血流不止,脸色苍白,又没有多少力气。

    曹洪背着曹操,一口气游过汴水。

    刚过汴水,后边追兵又至,而此时夏侯惇和夏侯渊各带一百多名残兵也从远处寻到曹操。

    “孟德,你快走,某来断后,宁战死,也当护你周全!”夏侯惇翻身下马,就要把曹操往马背上扶。

    曹操茫然四顾,后有追兵数万,身旁只剩二百残兵,战马七八匹,心生悲凉。

    左手抽出佩剑,披头散发仰天狂啸如同疯魔,双眼布满血丝怒视数万敌军,视敌军如无物。

    “我岂能弃你们于不顾!元让,妙才,子廉(曹洪的字),今日我们兄弟四人,便于董贼战个痛快。”曹操怒喝一声,视死如归,豪情万丈。

    突然身后又有马蹄声响起,曹操麾下将士已如惊弓之鸟,弯弓搭箭,还以为又有伏兵。

    扭头望去,看到来人只有一骑。

    那人高举右手,一路大喊:“我是袁绍麾下,带我去见曹孟德!”

    曹操心中一喜,抬头望去,来人他认识,正是郭嘉帐下的汪大力。
………………………………

第33章 书信

    片刻间,人已至军前,汪大力翻身下马,被引到曹操身前,身旁的夏侯惇暗自戒备,脸色有些不快。

    汪大力拱手道:“曹公,我奉军师之命,在此等候多时,军师说,让曹公汇合残兵,依河暂退三里,等对面敌军兵过半渡,军师领兵与曹公共同击之。”

    “善!”曹操大喜,他深谙兵法,兵过半渡而击之,此一胜也,偃旗息鼓,待兵过半渡,伏兵一齐杀出,此二胜也。

    曹操意气风发,在心中又燃起了熊熊战火,吩咐左右将士依计行事,而他则上马敌视着敌军,装出一副欲与敌军同归于尽的架势。

    徐荣也是董卓麾下大将,久居西凉,经历战阵无数,岂会不知兵过半渡而击之的兵法。

    只不过他看到曹操只有两百名残兵败将,已有同归于尽之势,便未细想,挥军渡河袭杀。

    等徐荣大军已渡河三分之一,突然喊杀声震天,战鼓齐擂,徐荣放眼望去,只见对岸两旁树林中突然战旗飘扬,数不清的甲士如下山猛虎,杀向已渡河的先锋。

    而对岸中间处又尘土飞扬,放眼望去,约有几千骑兵高举着袁字战旗,也向渡河的先锋冲去。

    徐荣大惊,要知道董卓三十万大军中骑兵才有四五万,而此时竟有几千骑兵埋伏在河对岸,又高举着袁字大旗,必是袁绍主力无疑。

    暗道一声中计矣,迅速下令撤军,在他的心中已经放弃渡过汴水的六七千将士。

    曹操扭头一看,大喜过望,从骑兵的数量上看必是袁本初大军无疑,左手高举宝剑,大喝道:“曹家的儿郎们,袁本初三万联军已至,正是我等报仇雪恨,杀敌建功之时!”

    “杀!”曹操一拍战马,歇斯底里的喊道。

    曹操本部那两百多名将士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本部一共五千人马,被徐荣两万大军埋伏,能够杀出重围者,必是精锐。

    徐荣中已渡河的先锋部队,看到远处冲杀来数不清的袁军将士,和那飞奔而至的几千骑兵,而自己军队的主将徐荣却已下令撤兵,先锋部队顿时乱了套。

    还没开战,有些胆怯的士兵已经开始下水,企图逃回对岸,可惜的是,他们这些将士刚游过汴水,身上已无太多力气。

    而对面袁军又是以逸待劳,士气高昂,结果显而易见。

    曹操带领本部兵马与援军汇合一处,一同杀向岸边,手下那二百将士可谓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董军一触即溃,被斩杀者,溺水身亡者,在河水中被乱箭射死者不计其数。

    一战定,袁军伤亡将士五百,斩首四千!

    曹操劫后余生,心态也冷静了下来,发现身旁的将士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多,急忙拉住身边袁绍军的一个将领问道:“某是曹操,曹孟德,你军领兵主将是谁?”

    那将领刚想开口,便看到本部主将已至,抬手一指道:“那便是我军主将,郭校尉,你请自便。”

    曹操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少年身穿青色儒衫,脸庞稚嫩,身材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