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会浪费什么时间,也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魏双只要货物到达南方的那些城池,在交易的空闲时间,让人去城内宣扬几句就行了。
魏双现在身为大汉的顶级商人,这个信用也是还有,那些人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骗了。
再说,寒门子弟,他们也没有值得魏双骗的东西。
不过魏双在南边的时候,也还是要小心。
即使赵徽要的只是不被待见的寒门子弟。
但是刘表袁术可不会愿意看到。
就算他们不用寒门子弟,也不想让赵徽用。
虽然赵徽现在和他们没有战事,可是以后肯定会成为敌人。
不过袁术现在自己焦头烂额,怕是没有办法来找赵徽的麻烦了。
就算知道魏双在他的地盘,将寒门子弟给搜刮一空,袁术估计也不会把魏双怎么样。
他很早就和赵徽联盟,他知道魏双是赵徽的人。
袁术现在有些后悔,他之前不应该断了赵徽的粮草。
他断了赵徽的粮草,等于是撕毁了和赵徽之间的联盟关系。
即使他当时找了借口,可是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借口。
“主公,我也跟着去看看。”
郭嘉知道赵徽现在非常需要人才,当是靠魏双,或许还是有一些寒门子弟会怀疑。
而且郭嘉亲自去的话,也能发现更多的人才。
加上郭嘉的口才,绝对可以将那些寒门子弟说说服,将他们带来幽州。
或许不可能所有人都高中,但是冀州的小吏也是需要更换的。
即使没有高中的人,他们也是有机会,成为冀州的小吏,为官府做事。
赵徽点了点头,道:“我让王晓东跟着你。”
王晓东的实力很强,虽然不是战将,可是保护郭嘉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王晓东还有一手的易容术,可以隐匿郭嘉的身份。
另外郭嘉前去,南边的那些情报人员,也可以配合郭嘉。
那些情报人员,除了打探南边的情报外,同时也是有关注南方的人才。
………………………………
第771章 为学习手不释卷
郭嘉跟着魏双,先是去扬州,然后又沿着长江去了荆州。
荆州的刘表,这些年却只是一心稳固荆州,不过前段时间,张济前来攻打襄阳,却是中了流失,死在襄阳城下。
张济的侄儿,带着剩下的人,投降了刘表,如今被刘表安置在宛城。
宛城在荆州北部,刘表也是想让张绣作为荆州的门户,防备曹操来攻打荆州。
郭嘉跟着魏双,一路过来收获颇丰。
确实是挖到了不少好苗子。
因为有情报人员,所以郭嘉每到一个地方,就直接找上门,然后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那些犹豫不想离开的寒门子弟说动。
虽然没有发现真正的大才,但是很多人作为底层的官吏,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品行如何,还要时间来验证。
即使很多人,现在的品德很好,在家中孝顺长辈,乐于助人。
可是官场,却是最容易改变一个人。
甚至当事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变得自己都认识了。
这里就是一个大染缸,只有心智坚定的人,才不会受到影响。
赵徽也知道,想要让官场如清澈见底的池塘,那是不可能的。
他只希望,这个池塘不要那么浑浊,至少可以让他看到池塘中的鱼儿。
让那些新来的鱼儿,不要那么容易就染色了。
虽然说服了很多人,但是却没有引起刘表的注意。
刘表的进取心,是一年不如一年。
不过郭嘉也不可能走遍荆州扬州每一个城池村落。
所以能让郭嘉亲自登门的,还是少数。
在郭嘉离开的时候,还是会当初消息。
让那些有意到冀州科举的人,在这一个月内,到长江边上,到时候有船只送他们前往冀州。
郭嘉已经离开,就算刘表想要阻止,可是现在也阻止不了。
消息传开,马上有那些凑不出盘缠的寒门子弟,愿意前往冀州。
就连普通的农家子弟,也有一些心头火热,要前往冀州。
虽然赵徽在荆扬两州没什么影响。
但是赵徽的书籍,早就贩卖到这边。
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是能够买上一两本。
竹简难求,但是书籍却简单,早已不是世家能够垄断。
只是普通百姓,能够识字的少之又少,他们想认字还是太困难。
上不起学,请不起老师,没有人教,不可能自己就无师自通的认得纸张上的那一个个方块。
寒门子弟,虽说贫苦,但是之前的家道还是不错,家中长辈多是识字的。
家中甚至还有当初留下的简牍。
他们缺少的是关系,还有钱财。
郭嘉请的,都是当地有一些小名气的。
那些无名的人,就只能让他们自己前往长江边了。
刘表后面虽然收到了消息,但是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他和赵徽相隔千万里。
而且也不认为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冀州。
那些人只是寒门,刘表也看不上他们。去了也就去了。
郭嘉带着一大批人返回,又在徐州收刮了几十人。
“大人,若是我等未能高中,到时候该怎么回来?”
有人对自己并没有信心。
若是真的有十足信心,砸锅卖铁,也要前往冀州幽州。
毕竟只要科举名列前茅,他们未来就不需要再愁吃穿了。
现在砸锅卖铁,后面也能再买回来,还有宅在,还有仆役。
但是因为没有信心,他们哪里敢孤注一掷。
之前被郭嘉一通说,然后登上船的人,此刻又有人回过神来。
若是去了冀州,要是没能高中,那么他们要怎么回来?
路途遥远,可没有多少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双脚走回去。
多半会死在半路上。
“放心,到时候你们可以跟着货船回来。”郭嘉道。
郭嘉也知道,这一百多人,不可能全都是英才。
不过水平什么样,还是要考过才知道。
赵徽要的并不是传统的儒家子弟。
这些寒门子弟,之前都听过科举,也都了解到科举考试的内容。
即使他们之前一直都没有前往幽州参加。
但是心中有这个梦想,所以都买过赵徽出的书籍在家中自己学。
他们或许还是没有什么实操,但是比起那些只会做文章的世家子,还是更让赵徽郭嘉看重。
加上郭嘉从南边几州带回来的,这次冀州的科举考试,差不多有三百人参加。
不过现在距离科举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被郭嘉带来的人,全都被安排到邺城学院学习。
之前,他们都只是自己看书摸索,有一些知识看不懂,也没有人给他们讲解。
邺城学院的老师,几乎都是从幽州过来的。
郭嘉带回来的一百多人,第一感觉到他们的学识,竟然在这一个月来飞速提升。
他们就像是一块海绵,不停的吸收着水分。
除了吃饭睡觉,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想浪费一点时间。
每天晚上子时才睡觉,卯时就起来。
每天晚上不过就睡三个时辰。
而大汉,大部分人每天差不多都是睡六七个时辰。
天黑之后,早早的就上床躺着了。
毕竟越晚睡,等下肚子饿又睡不着。
而且普通百姓家的,哪里舍得点油灯,黑灯瞎火的,他们也没有事情干。
这些南边来的寒门子弟,每个人都在刻苦学习,这种氛围,也是带动了邺城学院内的其他学生。
整个学院,再不见有人玩闹,即使是下课了,他们还是留在教室内继续学习,直到肚子咕咕叫的时候,才会去吃点东西。
就算是吃饭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抱着书本在看。
他们不愿意浪费一点时间。
吃饭的时候在看,上茅房的时候也在看。
他们贪婪的在这里,吸收着他们梦寐渴求的知识。
他们不再忧虑自己是不是能够高中。
这一次能够学到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就足够了。
有了这些知识,他们回去之后,就能依靠这些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进步非常大。
冀州的世家,虽然一直反对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