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没考好,他们此刻也要装出一副试卷很简单,他们全都做好了的样子。
“张公子,考的怎么样?”
“还好还好,这些题目还难不倒我。”
“张公子厉害,我就不行了,有几题真的想不出来。”
“看来张公子这次肯定能进前三。我在这里先提前恭喜你了。”
“哈哈。”
只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十张试卷,他能答对一半就已经非常好了。
差不多有三张试卷的内容,他都没有填写。
这在一千名考生中,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超过一半的人,至少都有五张试卷是空白的。
但是身为世家子弟,他们心中都是高傲的,这次和寒门子弟一起考试,他们自然不愿意被寒门子弟压着。
寒门子弟现在垂头丧气,他们就要趾高气扬。
也不管他们是真的考的好,还是假的。
反正他们就要在寒门子弟面前表现一下,让寒门子弟明白,寒门就是寒门,就算是参加科举也没用。
门口的人渐渐散去。
有的人继续享乐,有的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第二天的数科。
经过第一天的文科考试,原本信心十足的人,现在都开始忐忑。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考题,他们不知道明天的数科的题目,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心中没底,越是在意的人,这个晚上,都没睡好。
当然也有不在意的人。
一千人,就选前一百人,世家子弟中,很多人心里只是抱着过来走个过场的念头。
就算他们不承认寒门子弟,可是世家子弟也有七百人之多。
即使前一百全都是世家的人,那也是七选一。
另外六百人会落选。
如果第一天,他们还有期望,想要通过作弊提升自己的成绩。
那么第一天过后,他们也就真的放弃了。
当然就算心中放弃了,他们表面上可还是要在寒门子弟面前,展现他们的轻松写意。
第二天到来,所有考生再次进入考室。
只是昨天抄袭作弊的人,他们的位置空在那里,他们被禁止进入。
今天的数科还有明天的武科,他们都无法参加。
连今后十年的科举,他们也都无法参加。
几个寒门子弟,跪在门口苦苦哀求,他们不在乎其他人的指指点点。
他们现在只求,能够让他们进去,参加完这一次的科举。
他们的家人,砸锅卖铁,才筹到他们的路费。
如果因为抄袭而他失去这次的机会,他们将无颜回去面对自己的家人。
对于昨天作弊,他们非常后悔。
他们非常珍惜这次的机会,他们非常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不是什么不会做那些试题,他们只是想能够多考一点分数。
只是不管他们怎么哀求,大门都没有向他们敞开。
郑东也在人群中,只是他很低调,没有去门口哀求。
他看了一会之后,就带着人护卫书童离开。
而昨天那个贴身丫鬟,此刻已经不知所踪。
郑东没有带她回去。
不过只是一个小丫鬟,郑东随意掌控她的命运。
在蓟城,还没有人敢私自杀人。
但是对于郑东这些世家子,想要刁难,对付一个丫鬟,真的太容易了。
就算郑东什么都不做,只是让那个丫鬟离开他,这个丫鬟以后的生活也会很困难。
郑东离开了,他不可能求人。
其他和郑东一样作弊的世家子弟,也都离开了。
他们没有留在蓟城。
留在这里,也只是成为别人的谈笑资本。
昨天一千人,除了少掉的那些作弊抄袭的,还有一部分人,体验了昨天的试卷,今天直接就放弃了,没有来参加考试。
他们以为很有把握的文科,几乎交了五张白卷。
对于数科,很多人更加没有把握。
对于算数一道,大多世家子都没有去深入了解。
文科在他们眼中,都已经很难了。
对于不擅长的算数,很多人都没有信心。
第二天,参加科考的人数,直接就减少了两百人。
这反而让来的人,心中又有了期望。
人少了,就等于他们的机会变大了。
数科的试卷比文科少了五张,但是题目却没有少。
每一题的答案都需要他们用心去算。
就算是王强,做题的速度也很慢。
这些人,几乎都没有正规的学过算数。
(本章完)
………………………………
第386章 最终选择甄途信
数科又倒下了一批人。
昨日王强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今天五张试卷,等到时间结束的时候,他也还有两张试卷没做。
算数一道上,王强也只是略有接触,只会简单的计算,而且计算的时候很慢。
赵徽出的题目,很多都已经超出他们所学。
很多题目,他们都不会做,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明白。
二元一次方程,三角函数,几何。
这些知识,在赵徽办的那些学院,都可以学到。
可是这次来参加科考的人,就没有在赵徽的学院上过。
毕竟赵徽的学院,主要教授的的还是那些年龄较低的小孩。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年龄必须要满十八岁。
就赵徽出的这份试卷,换成上谷学院和蓟城学院的学生来做,虽然也有难度,但是绝对会比现在这群人要好。
钟声响起,所有人的试卷都被收了上去,名字都被纸条遮住。
相比较昨天,今天虽然大家都没有做完试卷,但是在收卷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哀求了。
他们心中都清楚,就算他们跪在地上,也不会多给他们一秒的时间。
寒门子弟再一次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
世家子弟看到后,再一次趾高气扬的离开。
不过也要一些世家子弟,皱着眉头,心事重重。
昨天的文科,他们虽然没有全部解答,但这是时间不足,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有自信可以全部做完。
就算不行,在翻一下书,总是能知道答案。
可是今天的数科,他们真感觉无从下手。
这不是时间问题,就算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不会做的还是不会做。
就算让他们把试卷带回去,他们也做不出来。
虽然这个时代,算数已经有所发展,九章算术也都出现了。
但是这些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太难理解。
普通百姓算数,还是用绳子打结计数。
赵徽出的试题,整个大汉,肯定是有人会做出来。
但绝对不是世家的人。
算数在大汉,不是主流。
世家子弟中,没有多少愿意去精修算数。
他们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儒学上。
这才是他们晋升之道。
至于算数,他们平时很少用到,就算需要,也会有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
第三天的武科,人数并没有变少。
很多人也都想明白,他们自己不会做,但是其他人同样也不会。
不过就是矮子里挑个高的,到底谁能进入前一百,现在谁都说不准。
所有人都有希望。
武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赵徽挑的一些战例,让他们进行分析。
这些战例,有的是秦汉春秋时的,也有的是唐宋元明时期的,赵徽也都搬了出来。
双方兵力对比,地形,等等数据全都给出来,让他们选择一方,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
还有就是军阵演练和平时训练。
这些属于笔试。
笔试结束之后,他们还要和军中的精兵进行实战考核。
自认不行的,也可以直接放弃。
并不会强制要求他们一定要进行实战。
赵徽并不是要挑文武全才的人。
不管是文科还是数科,以及武科,只要有一科表现优异,其他两科就算成绩差了一点也没有关系。
武科实战,所占的分数并不高。
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只要他所在的岗位,是他擅长的就行。
全才确实让人喜欢,可就算真的有全才,赵徽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让他做。
只是用起来更加方便放心一点。
三天的科举考试结束,世家子弟大多都还留在蓟城。
但是寒门子弟大多都回去了,留在蓟城,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