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曹操兵临濮阳后,吕布带着大军从濮阳撤到了,山阳郡。
山阳郡,是李家的地盘。
也就是曹操手下大将李典所在的家族。
李家不仅是山阳郡的第一大家族,就算是在整个兖州,也能排在前上。
单是族人就有上万。
李家现在的家族是李乾。
李典投靠了曹操,李家同样一直站在曹操这边。
之前兖州各个世家倒向吕布,李家虽然没有作为,但是也没有帮助吕布。
曹操征讨徐州的时候,李乾也作为曹操的部将,跟随曹操出征徐州。
如今归来之后,作为李家的家主,李乾奉曹操之命,回到山阳郡安抚当地民众,以及说服山阳郡的其他世家。让他们放弃吕布,重新投靠曹操。
李乾在山阳郡的威望很大。
他回到山阳郡后,马上就稳定了山阳郡的情况。
但是现在,吕布突然退到山阳郡,带着五万大军,就算李家实力强,也不可能挡得住吕布。
吕布派人去劝降李乾。
之所以退到山阳,吕布就是冲着李家来的。
没能得到赵徽的支援,吕布现在需要李家的支持。
如果有李家的支持,吕布至少可以多支撑一个月的时间。
但是李家李乾李典李整李轩等人,全都在曹操帐下效力。
在兖州跟曹操最亲密的,并不是当初给曹操送钱的卫家。
而是山阳李家。
李乾不可能背叛曹操。
吕布没有时间和李乾纠缠。
在李乾拒绝投降后,吕布直接下令,将李乾击杀。
而后搜刮了李家众多的钱粮。
吕布的选择,彻底激怒了李家的人。
李典李整李轩三兄弟,带着他们的本部兵马,直接杀到山阳郡,要为李乾报仇。
加上山阳郡内,有李家人为内应。
吕布在山阳郡,顿时就待不下去了,只能再次退到巨野城。
虽然从李家那里盘剥了许多钱粮,但是吕布在兖州,已经失去人心了。
就算李乾不投降,吕布也不应该直接就将他击杀了。
李家在兖州是可以排在前三的豪族,李乾在兖州有着巨大的声望。
吕布杀了李乾,就算那些还在犹豫的世家,也会重新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放弃吕布,再度投靠曹操。
曹操虽然也在打压世家,但是此刻在这些世家看来,曹操的底线还是要比吕布高。
吕布退到巨野,曹操也带着大军追到了巨野。
整个兖州的城池,相继落入曹操手中。
吕布退无可退,只好咬着牙和曹操打了几场。
但是全都败了。
五万兵力,损失了一半。
常山郡,赵徽已经带着大军,继续往南推进。
兵马已经进入巨鹿郡,距离界桥仅三百里。
收到消息的袁绍,也准备从兖州撤兵。
以吕布现在的情况,就算袁绍撤兵,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袁绍撤兵之后,吕布再一次对曹操发起攻击。
但是却中了曹操的伏兵,两万多兵马,近乎全军覆没。
吕布只带着一千多人,向东逃入徐州。
张邈则是向南逃窜,想要向袁术搬救兵。
但是他没有吕布的勇猛,在半路上被曹操的人给抓住了。
即使张邈对曹操有提携之恩,即使两人当初是过命的交情。
但是曹操没有手软,杀了张邈全家。
这一刻,曹操枭雄的心性完全展露出来。
就算面对幼时的发小,曹操杀张邈的时候,也没有一点犹豫。
他心狠,可是他的心更痛。
只是曹操没有让人看出来。
他率领大军去攻打徐州的时候,是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张邈。
当时的曹操,对张邈非常信任。
可就是这个曹操最信任的发小,在曹操最关键的时候,从后面捅了曹操一刀。
不仅让曹操对徐州的战争功亏一篑,还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
当初有多信任张邈,曹操现在就有多恨张邈,有多恨张邈,他的心就有多痛。
其他人背叛,曹操可以不在意,甚至大度的挥一挥手,问问对方后不后悔,愿不愿意重新为自己效力。
但是曹操没有给张邈这个机会,不仅杀了张邈,就连张邈的家人,也全部被杀,一个不留。
在张邈的人头,被送到曹操面前的时候,曹操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曹操。
今后的路,他将不会在相信任何人。
(本章完)
………………………………
第381章 徐庶归科举在即
赵徽终究,还是没能在吕布败逃前,杀进魏郡。
袁绍派去兖州的大军,已经退回冀州。
同时又新招募了三万大军。
如果加上曹操手中的兵力,赵徽在兵力上也没有优势。
虽然如此,但是赵徽并没有马上撤退。
曹操不一定会马上和袁绍联手。
相对于袁绍来说,只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曹操肯定会帮助袁绍,但是在袁绍没有生死危机前,对袁绍的帮助是有限的。
曹操重新夺回兖州,同样需要稳固。将隐患全部清除。
这个时候,他抽不出太多的力量去帮助袁绍。
但是袁绍才帮助过他,曹操也不好意思马上就翻脸不认人。
暂时只派了李典乐进率领三万人,去支援袁绍。
毕竟袁绍现在面对赵徽,虽然压力大,但是还不至于有覆灭之危。
等赵徽的大军快打到邺城的时候,曹操才有可能出动更多兵力支援袁绍。
曹操现在还是要以收拾兖州残局为主。
赵徽的大军在到达界桥后,终于遇到了袁绍的阻拦。
赵徽的战略并没有因为打下常山,而有所改变。
他在常山驻留了一个多月,就是要消除掉各个隐患。
保证自己的后路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战争失利,赵徽也可以直接退回幽州。
大军驻扎在界桥,赵徽和袁军继续对峙,除非有非常好的机会,不然的话,赵徽不会主动去攻打袁军营寨。
最多就是派典韦赵云,到袁军辕门前搦战。
至于颜良,虽然说愿赌服输,他是归降了赵徽,但是现在的状态很不好,不要说上阵杀敌了,赵徽甚至担心他是不是哪一天就直接挂了。
现在的颜良,可没有半点猛将的样子,如同一个废人。
赵徽废了这么大的心力,才让颜良归降自己,他可不想弄来的只是一个没有用的废物。
但是赵云带颜良回来的时候,郭嘉贾诩等人,全都见过颜良,也开导过他,但是颜良并没有改变。
很难说服一个已经在钻牛角尖的人。
按照郭嘉的意思,只能是等颜良自己想明白。
着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一个月。
也可能颜良这辈子就这样了。
如行尸走肉一般,过完他后半辈子。
常山一战,赵徽俘虏的三个袁绍高层马仔,现在只有高览在位赵徽做事。
沮授还是宁死不降。
颜良已经半废。
赵徽让人先将沮授送回幽州。
希望沮授在看到幽州和冀州的区别后,态度上会有所改变。
徐庶也跟着一起回去。
赵徽和袁绍之间的战争,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而幽州的第一次科举的时间已经临近。
赵徽是回不去了。
只能让徐庶先回去,全权负责第一届科举的一切事宜。
科举制,赵徽早就和徐庶郭嘉等人进行多次商量。
一切规则都已经订好了。就连考试的题目,赵徽他们也都已经出好。
只是没有公布出去。
题目只有赵徽贾诩徐庶三人知道。
第一次的科举,赵徽认为这些题目还是比较简单。
一共是三个科目。
文科,主要考的内容是儒学,以及律法文章等。
数科就是和算数有关的。以实际情况为例,诸如户口统计,田地划分等内容。
武科考的是兵法战阵,以及个人武力。
第一次的科举,不管赵徽和徐庶郭嘉准备的多么充分,真的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问题。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这第一次,就是要向所有人表明,科举制已经正式推行,谁也无法更改。
赵徽势在必行,同时也在告诉那些世家和寒门子弟,赵徽是认真的,并不是随便说说。
很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