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不是正常情况,而是徐晃一手导演的。
战斗中的两人都在喘着气,身下的战马,速度也都放慢,手中的兵器,挥舞的时候,已经没有之前有力。
第一百回合!
徐晃和韩猛的战马再次交错,只是徐晃的脸上突然露出笑容。
韩猛心中一突,徐晃的笑,让他的感觉很不好。
“他为什么要笑?”
韩猛一直以为,他和徐晃势均力敌。
出城的时候,他还很小心。
但是打了几十回合后,韩猛认为徐晃杀不了他,就算不敌,他也可以脱身退回去。
两马交错,徐晃和韩猛之间的距离拉到最近。
徐晃手中的战斧,朝韩猛劈了下去。
看起来和之前的九十九回合,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徐晃刚刚露出的笑容,在韩猛心中挥之不去。
韩猛咬牙,举枪要挡,但是突然感觉,徐晃手中的战斧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
韩猛心中大惊,手中的枪,拼命的想要拦住劈下来的战斧,可是双臂已经很是酸麻,他的速度比平时慢了很多。
只能看着战斧离自己越来越近,而他手中的长枪,始终差了一点。
这一点距离,他怎么也伸不过去。
“为什么他的速度还这么快?”
“我命休矣。”
韩猛的眼睛瞪的很大,手中的长枪,已经跟不上了。
他以为他还可以在坚持,但是现在,他突然感觉身上的力量,一下子全都被抽空了。
越想快,他的身体就越僵硬。
高览已经发现不妙,马上冲了过去。
但是徐晃这一斧,是要一击必杀,不可能给韩猛机会。
如果韩猛能先挡住徐晃这必杀的一斧。
高览就能救下他。
但是韩猛身体僵硬,他没能等来高览。
高览才冲到一半,就看到韩猛的身体被劈开,鲜血洒了一地。
“啊!”
高览大吼,他没有停下,继续冲向徐晃。
徐晃虽然和韩猛战了一百回合,但是除了这最后一斧外,其他时间都只是用了七八成的力量。
看着高览冲向自己,徐晃也没有后退,暗道一声:“来的好。”
如果他能够连斩袁绍两员大将,他的第二战就很完美了。
给徐晃压阵的典韦,也是一点都不急。骑在黑旋风上,不动如山。
高览同样没能威胁到徐晃,反而是城墙上的袁绍,先让人鸣金。
高览和韩猛的实力差不多,而且体力没有消耗,他要走,徐晃还真的拦不住。
听到鸣金,高览就算在不甘也只能退回去,连韩猛的尸体,也没能收回去。
城墙上,袁绍的脸色非常难看。
短短几天,先是淳于琼断臂,然后是颜良被俘,现在韩猛又死在他面前。
虽然说颜良已经回来了,可是这个损失,袁绍也很难接受。
本来是他一心求战,可是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与袁绍心中想的完全不一样。
袁绍心中有些后悔。
或许之前,就应该听从举手沮授的建议,直接退到界桥。他就不会损失两员大将了。
高览退了回来,城墙上射下一波箭雨,阻止徐晃追击。
不过徐晃也没打算追击,他只是拉着战马,在城下继续搦战。
韩猛被杀,袁绍已经不想再派人出战了。
(本章完)
………………………………
第367章 逢元图再生一计
接下来几天,赵徽让徐晃赵云等人,轮流到城下搦战。
而袁绍一直避战,没有派人出战。
袁绍自己也是躲在城内的府邸中,没有在上过城墙。
即使城外骂得在难听袁绍也不出战。
而同时袁绍也产生了撤回邺城的心。
只是他现在离开,常山要交给谁镇守?
之前袁绍都是让颜良负责,他也非常放心。
但是现在,在没有弄明白赵徽放颜良回来的目的前,袁绍已经不敢再将前线的军权交给颜良。
如果颜良反叛,带着几万人反戈一击,在配合赵徽的攻势,完全可以瞬间席卷冀州。
袁绍马上就要成为丧家之犬。这几年打拼的一切,都要化为乌有。
在没有确信颜良可信前,袁绍不敢冒这么大的险。
可是如果不留颜良,让高览他们镇守,袁绍也没有信心,他们能够挡住赵徽。
袁绍回去,肯定会带走一部分兵力,留守常山的兵力数量,将会少于赵徽的兵马。
正常情况下,守城方,就算是兵力少于攻城方一倍,也能守住城池,问题不是很大。
如果不是赵徽亲自率军,袁绍让高览等人负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虽然在言语上,袁绍一直蔑视赵徽,可是在心中,袁绍已经一点都不敢小觑赵徽。
就算他亲自坐镇在此,袁绍都有很大的压力。
颜良的伤势好了很多,本来就没有伤到要害,不至于要一直躺在床上。
听着城外的骂声,颜良很想出战可是嘴巴蠕动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发声。
他身体没有受伤前,都不是典韦赵云的对手,现在身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好,出战只能让他再被人俘虏一次。
那个时候就算赵徽不杀他,他也没有颜面再回袁绍这里了。
“吾欲退回邺城,诸位认为谁可镇守常山?”袁绍问道。
沮授道:“可让颜良驻守常山。”
袁绍道:“颜良伤势还未痊愈。”
逢纪出列道:“主公,不必急于一时,我还有一计。”
袁绍本来已经不报希望了,见逢纪还有计谋,于是问道:“你还有何计?”
虽然逢纪之前的几个计谋,全都失败了。
但是袁绍还是愿意听听逢纪新的计谋。只是在心中打定主意,如果逢纪这次的计谋,沮授还是反对的话,那么他也就放弃执行,还是老老实实退回邺城。
这一次,必须要沮授等其他谋士也都同意,袁绍才会考虑。
逢纪道:“可让王家人,假意投降赵徽,和赵徽里应外合,诱骗赵徽前来攻城,到时候先打开城门,放赵徽进来,等赵徽进城之后,在把城门关上。”
后面的话,逢纪也不用说了。
城门一关,进城的人插翅难飞,只能任由袁绍处置。
“诸位,以为此计如何?”
袁绍朝沮授辛评等人问道。
沮授道:“此计可以一试。”
辛评本来想说点其他,但见沮授同意,于是跟着点头道:“就算失败,主公也不会有损失。”
此计是让王家的人假装归降,配合赵徽,夺取常山。
赵徽如果信了,进城之后几乎是必死的局。
而赵徽如果不信,识破了此计,那么就不会进城,袁绍也不会有损失。
“去将王家家主请来。”既然沮授等人都不反对,袁绍也愿意一试。
“主公,还是派个人去王家吧。”沮授道:“城内可能会有赵徽的耳目。”
袁绍点头道:“元图,此计既为你提出,就由你走一趟王家,务必要王家的人配合。”
袁绍心情好了一点,难得喊了逢纪的表字。
逢纪欣然领命,道:“绝不负主公所托。”
王家是常山大族,在常山郡内,势力盘根错节。
但是面对袁绍,王家的人即使心中不愿意,此刻见到逢纪的时候,也只能点头同意。
他们要是敢不配合,袁绍就敢直接对他们动刀子。
袁绍在城内,可是有将近十万的大军,王家就算是常山地头蛇,也只能乖乖听命。
“王家主,最好派一个机灵一点的人去,可千万不要露馅了。”
逢纪已经将计划,全都告诉王家家主汪沆。
“军师放心,我会亲自写一封密信,让王恒送去。”汪沆道。
王恒是他的二儿子。
逢纪在王家,亲眼看着汪沆把信写好,交给王恒,这才离开。
之前几个计谋都失败了,这一次逢纪说什么也要成功,一切都要小心。
就算是汪沆写给赵徽的信,他也要亲自过目一遍,确定没有问题,才让王恒送去。
王恒是悄悄出的城。
等到夜里,才靠近赵徽的营寨。
他一靠近,马上就被辕门处站岗的士兵发现,然后被带到赵徽面前。
“你是汪沆之子王恒?”赵徽打着哈欠道。
他刚刚已经睡下了,不过这个哈欠打的只是给王恒看。
对于赵徽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