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黄巾神将-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心中就有了希望。

    民兵训练,和人口统计一起进行。

    两百陌刀队的王牌兵王,每个人带着二十个军中精锐,前往幽州各地县城。

    赵徽在幽州的声望越来越大。

    不管那些太守是否有异心,如今都不敢站出来。

    虽然觉得不应该对普通百姓,进行军阵训练。

    但是没有人敢当着赵徽的面提出来。

    对于赵徽派去的王牌士兵,也没有人敢无视。

    各郡太守都很配合,下面的县令更是将陌刀队的士兵,当做大爷供着。

    这让赵徽有些失望,他还想等着一些人跳出来阻挠,好将他们清理出去。

    在这些人没有罪名之前,赵徽即使是州牧也不好动他们。

    只能通过各种事情,抓到反对自己的人的罪名,然后慢慢将之清理出去。

    如果真的想杀就杀,没个理由,不管有异心还是没异心,谁还敢为赵徽做事。

    今天赵徽把人杀了,明天就会有很多人离他而去,选择去投奔袁绍曹操。

    他们并不是只有赵徽这一个选择。

    赵徽不知道,到底是没有人不满自己,还是真的这些人都跟他一条心了。

    这一次没能引出来,只能通过时间,再慢慢观察。

    民兵训练,和人口统计,都遇到太多的阻碍。

    即使有些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要训练,但是在通过报纸宣传后。

    很多人只要有空,就会跟着派去的士兵训练。

    幽州明报,现在分为大期小期。

    小期半月一刊,大期一个月一刊。

    每一期印刷十万份。

    赵徽要宣传什么,都可以通过报纸来进行。

    可以在报纸上,将很多复杂的事情,百姓不能理解的事情,全都讲清楚,从而得到百姓的支持。

    即使是民兵训练,也非常辛苦。

    这些普通百姓平时一天做到晚,难得休息一天,有的人也会去砍个柴,或者去帮别人做点事情。

    谁没事会愿意去训练。

    但是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后,他们也就明白了民兵的意思。

    民兵训练是为了他们能够守护自己的村庄。

    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结束后,成为正式民兵后。可以减免掉一部分的赋税。

    在报纸的特意宣传下,赶来训练的人有很多。

    只是并非所有人最后都能成为正式的民兵,只有训练中表现优异的人才能成为正式民兵。

    但其他的人也可以减免掉一部分的劳逸,后面也还是有希望成为正式民兵。

    减少赋税,这个对大汉的百姓,吸引力非常大。

    整个幽州,目前一共有三百个县城。

    辽西过去的五郡,赵徽暂时没有派人,主要还是以北平辽西渔阳范阳几郡为主。

    一共有两百零八个县城,刚好陌刀队的王牌一人一负责一个县城。

    每个人又带了二十个精锐士兵,负责下面的村庄。

    民兵的训练,只是进行最简单的体能队列的训练。

    训练的内容少了很多,但是训练的量也都不如军中士兵。

    赵徽也考虑过他们的伙食问题。

    来训练的百姓,每一顿吃的东西,肯定是不如赵徽军中士兵。

    赵徽可不想因为这一点训练,反而把来训练的百姓的身体给弄坏了。

    体能上主要是以跑步为主。

    赵徽并不要求他们,能够和军中士兵一样的实力。

    主要是希望,这些民兵除了可以防备山贼盗匪外。

    日后他需要招募新兵的时候,这些民兵肯定是优先被选的对象,进入军中后,有一些底子,可以减少训练的时间。

    赵徽也是抽空去看了一下民兵训练。

    每次训练,面对新兵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

    因为这些新兵,大字不识一个,什么东西都要从最基础开始。

    有的人甚至连左右都分布清楚。

    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基础训练,让他们的肌肉形成条件反射。

    想要让这些人知道每一项口令,并且身体动作能够跟上,这才是每次训练新兵时最难的。

    只要新兵能弄懂这些,后面的训练也就是按部就班,日积月累了。

    户籍的登记,也在有条不絮的进行。

    虽然有很多百姓不愿意登记。

    但是赵徽也是出了各种政策。

    至少想要成为民兵,肯定是要上了户口。

    另外在报纸上,也是刊登了一些信息。

    上了户口的人,日后家中的小孩,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到官府举办的学院就读。

    当初在上谷郡的时候,赵徽可以让小孩免费进入学院学习。

    可是整个幽州太大了,需要建立的学院更多。

    赵徽不会靠教育来挣钱,但是他现在也不可能一直往里面投钱,毕竟这天下还有打不完的战。

    赵徽即使能弄到钱,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只要能保证学院可以收支平衡就行。

    目前的话,还是只有上谷郡有学院。

    其他郡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在建中的,也只有蓟城学院。

    这是当初赵徽接替为幽州牧后,就开始修建了。


………………………………

第262章 新学院郭嘉谏言

    在敲锣打鼓声中!

    蓟城学院的大门打开。

    徐庶兼任校长。

    不比上谷郡的学院,只是几栋院子打通。

    蓟城的学院是新建起来的。

    占地一百亩。

    城内已经没有这么大的空地,所以学院建立在城外北郊。

    不仅是蓟城的小孩可以到此学习,其他郡的小孩,只要送过来,都可以留下。

    学院内有宿舍,也有食堂,不过伙食费要学生自己出一点,价格会比较便宜。

    只给学生提供,禁止外来的人食用。

    伙食很便宜,不仅因为没有加价,而且因为有补贴,比原价还要低。

    这所学院,是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所办,并不是贵族学院。

    即使以正常的价格提供伙食,普通百姓也很难负担。

    即使赵徽不收学费,很多普通百姓,也会因为伙食的问题,而不会送自己家的孩子来学院学习。

    当然,蓟城的学院,前来的学生,还是要上交学费。

    学费为一月一交,也可以可以一年一交。

    一月一交虽然麻烦了很多。

    但也是为那些家中没有多余银钱的百姓考虑。

    即使赵徽收的学费低到每月只需要一百钱,一年只需要一千钱。

    但是除了那些殷实之家,没有多少百姓能一下子拿出一千钱来。

    即使一个月一百钱,也还是阻挡了很大一部分人。

    这个价位的学费,是赵徽和徐庶走访了多地,从各地百姓的收入消费中得到的数据。

    幽州现在的壮丁,一天如果出去给人做事,一天的工钱能有五十钱。

    不过这种事情很少,毕竟现在的经济太落后了。

    多数人主要还是以务农为主,给别人做事的事情,一个月差不多也就两三次。

    樵夫一天砍伐的木柴,能卖个二十到三十钱。

    一个两三口的家庭,一天的开销差不多在十到二十钱。

    这样的开销,只能保证他们能够吃饱。

    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

    一个月一百,一年一钱的学费,虽然还是会挡住很多人。

    但以赵徽现在的条件,根本不没有那个能力,让所有人都接受教育。

    教育是千秋之事,不可能一蹴而成。

    赵徽只能慢慢的来改变。

    今天改变一点,明天改变一点,终究有一天,所有人都能进入学院。

    有上谷郡的学院在前,蓟城学院还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询问了。

    第一天入学,来了一千多学生。

    当中大多都是只上交了一个月的学费。

    虽然上交一年,可以少两百钱。

    除了很多人因为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可以一次性拿出,但还是想看看学院的效果。

    看看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在这里学到知识,能不能在这里改变命运。

    第一批几乎都是蓟城的百姓。

    入学的学生,也都是十岁以上的小孩。

    不管是上谷的学院,还是蓟城的学院,赵徽都没有考虑收那些已经成年的读书人。

    学院所教授的知识,和他们之前所学的有很大的区别。

    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赵徽按照记忆中的知识,新编出来的。

    都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