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莱!”面对着严绍的提问,董昭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东莱太守蔡起,不过是一无能之辈,之前已经中了太史将军的计策,麾下兵马损失了八成左右,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退守东莱,此人之前便屡次挑衅主公,这次又自寻死路,不拿他先开刀又该拿谁…”
严绍点点头,他对蔡起到是真的很愤恨,别的不说,之前他派人收买太史慈的事情就让严绍极为愤怒。恨不得亲自将蔡起斩杀。
“但是,若是我派人到东莱郡去招降呢?那蔡起不识时务,他麾下总该有人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吧…”沉吟了片刻,严绍开口问道。“如今东莱郡所存的兵马不过千余人,还要分守各地,能给蔡起的兵马恐怕只有三五百人,如何能跟我麾下的大军抗衡,东莱郡也该有些聪明人,若是我派人过去游说一番,说不定可以收到奇效…”
这便是严绍的想法,就算蔡起作死,别人也不会跟着一块作死吧。要是派人去东莱郡一趟,说不定能说得东莱郡的世家及其他一些人反对蔡起,弄不好不需要他动手,已经有人献上了蔡起的人头。
不过听了他的话,董昭却连忙摇头道。“主公不可如此,这蔡起乃是一个难得的道具,主公何忍就这么毁掉…”
“什么意思?”严绍有些不明白董昭的话…
董昭抱拳一礼,很是诚恳。
“这蔡起屡次挑衅主公,确实该死,至于剩下的人,相信也不会跟着蔡起一块走向黄泉路,可是剩下的呢?”
“剩下的?”
“正是,如今青州各郡,多倾向于主公,此正印证了主公兴兵除暴的争议性。可是他们会这么做,也有部分是出于对焦和的不满,还有就是希望能得到主公的庇护。而不是真的想屈从于主公,若是主公就这么凭着一番口舌劝降东莱,只怕很快就要应对其他几个郡的问题。”
跟东莱郡比,这几个郡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若是一个郡一个郡的去攻占,不说伤亡,时间上也是个问题。到不如挑选一个杀鸡儆猴的对象,这个鸡既要有名望,实力也要比较弱,青州六郡,东莱郡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首先其他几个郡的实力都比较保全的好,就算是最差的乐安郡,好歹也有两千多的兵马。而且随着这段时间的恢复,兵马的数字也在不断上升。
剩下的,济南国差了点,但好歹没受到什么波及。
齐国比较差,内乱不休,本身的实力却是青州除了北海最强的一个,即便是内乱状态也不是很好惹的,要是人家团结一致,最后赢了也是两败俱伤。
只有东莱郡,本来东莱郡的实力也不错,偏偏蔡起自己作死。居然领兵来犯,最后导致全军覆没,现在东莱郡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拿他开刀绝对是最佳选择…
“等到主公以雷霆之力解决蔡起,其他几郡必会受到震慑,那时相信就很清楚该怎么选择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起兵东莱(中)
董昭的有些话确实是老生常谈,可也有些却很有见地,尤其是关于青州黄巾的问题上。考虑到他并不是穿越者之后,这点就更难能可贵了。
严绍虽然嫌弃他没有诸葛亮、周瑜或是荀彧等那样有名气,但也清楚眼前的人确实是个大才,至少比自己身边那几个只长肌肉的要强的多了。
“你们觉得公仁的提议如何?”
正殿内,将自己帐下除了黄忠之外全部的战将都集结起来,严绍把昨日跟董昭谈论的内容告知了众人。
当然,关于青州黄巾的事情并没有说,只是把对东莱郡的解决措施说了一下。严绍对蔡起的愤恨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战争并不是让自己愉悦起来的唯一办法。若是有人能把蔡起的脑袋送上,严绍一样很开心。
反之要是起兵,不说伤亡问题,单单是粮草上的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东莱郡确实损失惨重,严绍兵力上的优势也是前所未有的高。但守城这东西从来都是不讲道理的,想要攻下黄县跟其他几个城池,需要死多少人严绍自己也不清楚。但是想来怎么的也给有个数百人把?
若是能避免这个损耗,对严绍的霸业而言是极好的…
但是董昭的话也提醒了他,青州六郡,北海郡暂且不提,齐国正处于内乱,济南国态度中立,而乐安跟平原都倾向于严绍。不过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严绍的影响力能真的影响这两个郡的事物,北海郡跟另外两个郡的地位是平等的,平起平坐,这也是平原跟乐安郡愿意受到严绍影响的原因之一。
他们是严绍的小跟班,却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严绍的归属物,从理论上讲双方都是平等的。而且他们对自己现如今的身份也很满意,一方面能得到严绍的帮助,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
可要是严绍打算突破这个界限,那问题就有些麻烦了。至少这几家似乎不太愿意让自己的身份从跟班,一下子就变成奴隶…
谁也不敢保证,若是严绍露出野心勃勃的一面,这几个郡是否会跟严绍翻脸。这个时候要是用些温吞吞的办法,恐怕反而会助长这几个郡的抵触心理,也会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到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解决全部的问题。
那时被严绍兵马吓住的其他几个郡,说不定会直接献城。就像历史上的韩馥对袁绍一样,那时的韩馥坐拥冀州,是天下最大的诸侯之一,而袁绍?说的好听是个枭雄,说的不好听就是寄人篱下,只要韩馥断了他的补给,袁绍怕是就要栽个大跟头。
可惜的是,韩馥却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居然被人给吓住了,将自己的辖地跟一切都献给了袁绍,最后更因为过于惊惧的关系,居然在厕所里面自杀,实在是丢人现眼到了极点——————当然,他的存在也让很多人明白过来,这个世界上不但有着枭雄,也有着许多跟他一样的普通人。
——————————分割线——————————
“我赞同公仁先生的看法…”听完叙述,管亥第一个表态,看上去很有些兴奋的样子。
也不奇怪,作为好战派,他可是北海一系里最崇尚武力的了。再加上这次蔡起过来找死,在他看来最好的反击手段就是把蔡起从他的被窝里揪出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其处死!
若是非要等着他们内部有人背叛,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周仓跟武安国也点点头,跟管亥是一个心思,对他们这些头脑一根筋的人来说,还是真刀真枪的去拼更简单直接一些。
到是太史慈跟赵云等想的要更多一些,但也比较赞同董昭的看法。
想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其他几个郡,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到不如起兵先找一家杀鸡儆猴,等到其他几个郡都怕了,自然也就会把地方献出来——————至少不会多出许多麻烦…
“公仁的提议确实不错,若是我等就这么西进,齐国内乱不休或许比较好解决,可是乐安郡跟平原君恐怕未必心甘情愿的听从我等,还有那个济南国,一直以来都保持中立,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不过这次只怕就很难在保持这种姿态了…”其实济南国的态度到是不难理解,在焦和死之前,青州的局势还是比较平稳的。齐国加上东莱郡,对抗北海加上平原跟乐安。
这其中齐国的实力是所有郡里面最强的一个,就算兵马比较少。好歹也是家大业大,作为当年齐国的根基之地,齐国的富饶不是其他几个郡短时间能赶上的,就算是北海也是如此,唯一吃亏的就是摊上焦和这样的刺史。
还有东莱郡,也有一定的实力。
反观严绍这边,北海确实强盛,但更多的还是靠着严绍这个君主还有他手底下的部将们。至于平原跟乐安,一个是黄巾的重灾区,一个则是被黄巾闹腾的不行,要不是严绍帮忙,恐怕连郡的治所都被攻陷了,这两个军的实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从数量上相比,这几个郡固然是三比二的形势,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双方却有那么一点势均力敌,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严绍到是觉得,凭着太史慈等人,想扫荡青州还是没问题的。
既然青州的局势比较平衡,济南国又何必着急战队?
若是支持焦和,一方面得罪了严绍,另一方面将来万一有事,想要得到北海郡的支持就很难了。
至于支持严绍?到是不怕得罪了焦和,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