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李易?”
“真的假的,在哪?”
“真是李易!”
排队有没有,管你是谁,都没有特例。李易这一出现,倒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但粉丝们都很理智。没有要死要活的那种疯狂,最多就是签名以及合影,没有更加变态的东西,其中以女性居多。
流行音乐是港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国际埠口由半岛和235个小岛组成,总共才1000多平方公里。在这片狭窄的土地上,高耸入云的大楼鳞次栉比,因为楼群太高太密,旅馆中的空气都是人造的。香港各种广告霓虹灯也有40层,马路表面反光,像铺满了黄金。站在皇后大道天桥上往下看,长街上的巴士如流水不断,人行道上人流亦黑压压没有空隙,即使关夜,都还是那么多人那么多车。
生活在这个超现代化城市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匆匆地奔来跑去忙生意难得有闲情,所以快餐文化风行,流行音乐如同不可缺少的调剂品,日日抚慰人们高度紧张的身心。
深得女性歌迷崇拜的李易,乃温情、体贴的典范。这个年代的女性,早已没有那么多跟自己过不去的被虐待狂倾向,她们需要全新的梦中情人。李易除拥有无以伦比的磁性声线,看上去又非常健康开朗,更具时代感,自然容易为女性接受。
在李易身上,几乎可以找到各个时代青春偶像的影子,象六十年代詹姆斯.狄恩的叛逆、沉郁,七十年代周闰发的英伟、冷峻,八十年代哥哥的性感、温情,李易都有一点,所以有媒体人讲他是集时代之大成,既复古又现代,既怀旧亦前卫。
不过比较起来,李易最接近的还是哥哥的路子。曾有杂志露骨地说,哥哥不需要宽衣解带,背景声音皆性感诱人。
李易举手投足间,神似哥哥,尤其唱歌的时候,浑腔如醉酒,情意绵绵,只是李易形象比哥哥明朗些,不是纯粹阴柔醉人。所以说李易是“应时而生”,他的适时出现,使千万女性心有所寄,她们在追求美好、幸福的漫长旅程中,总算望见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影像。
因为这部电影是刚刚上映,不少记者也是闻风而动,埋伏在影院四周,就像古时候的深宫密探。见着李易,一个个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逮着机会闪光灯就“咔嚓、咔嚓”响了起来。
一位头带鸭舌帽的女娱乐记者手持录音笔,顺势采访了一把李易,问题颇为刁钻,“李易,最近有媒体报道你和陈小东不合,是否真有其事?”
因为一张细碟火了的李易难免被人比较,甚至有传媒拿李易和眼下在香港大红大紫的陈小东相提并论。想想也难怪,都是帅气逼人,都是擅长情歌,走的似乎是一个路子,也难怪传媒们捕风捉影了。
陈小东在九五年正式进军乐坛,加盟宝丽金唱片公司,成为谭永麟,学友,黎洺的师弟。由于东东性格开朗,相貌俊俏,广大的观众很快就接受了他。于是东东在短短的两、三年内火速走红,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成为了新一代的乐坛宠儿,风头是一时无两。
李易、陈小东说起来还算是同门师兄弟,相煎何太急!但俩人都是以歌喉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可想而知,无论他们主观愿望如何,都注定会在崇拜者之间引发火爆战,一如张、谭当年。为此所苦,也就成了李、陈的必然命过。
说起张、谭之争,就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哥哥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他风格独特,有几分病态之美,令迷他的拥趸迷到不能自拔。同时期另一位红星谭永麟和他正好相反,浑身充满阳刚之气,在电影电视片中所演的角色也是一副男儿本色。
整个八十年代,哥哥和谭永麟的歌迷影迷势成水火,两派争斗到令风云为之色变。每有张、谭同时参加的演出或颁奖大会,两人的拥趸便互相起哄,还买来物品互掷、把对方偶像的宣传照踩在脚下,所用言词让人恨不得少生两只耳朵。
走到场外,两派发烧友也不肯歇手,碰上就开仗,还借传媒的读者栏、信箱等恶言恶语互相攻击。无论张、谭怎么呼吁大家理智一点也没用,双方拥趸丝毫不肯忍让。最后,谭永麟潜然泪下宣布不再领任何奖项,哥哥则索性宣布退出歌坛,搞得追星族们无比失落。
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记者是出乎于李易意料之外的,不过这个记者的问题他倒觉得没有新意。前几天就有记者问过类似的问题,说俩人同公司、走的也是同一条路线,甚至拿陈小东和自己做比较!
当时李易就做出了回应,“我与东东怎能比呢?他是前辈,经验比我多,我要向他多多学习!大家可不要这样讲了。”
陈小东的反应则脸色一黑,不做应对。其实在眼下,拿李易和陈小东论成绩还不大能相提并论。演戏方面,李易或许可以说占有优势;但论唱歌,陈小东出道三年多了,发过几张专辑,张张大卖,身价上千万,岂是初露蹄声的李易所能比拟的?
所以对外界这种提法李易多少有些诚惶诚恐,陈小东则有受辱的感觉。不过陈小东是个很善长掩饰自己的人,他在娱乐圈打滚了这么多年,早已懂得不能给人落下话柄。
当娱记就这个问题追在他身后纠缠时,陈小东轻描谈写地回应,“在乐坛是没有什么前辈、后辈的。”一句话既摆足了高姿态,又隐隐点出论唱歌李易还差得远。
李易却松了口气,他认为陈小东是做出了友善的姿态。娱乐圈多个敌人不如多个朋友,因此忙对人讲自己跟东东同属一家唱片公司,完全是良性竞争,言语间也顺便吹捧了一下。
有人笑话李易自作多情,说陈小东那时的举动无非是走过场戏,显摆自己乐意鼓励后进。假如那时就有人将俩人相提并论,陈小东未必还会有那个心胸来讲什么鼓励的话。
这种猜测或许过于刻薄,便对于李易的示好,陈小东确实反应淡漠。娱乐报刊拿陈小东的态度巧做文章,刊出火药味十足的大字标题,诸如“陈小东反驳李易”等等报道,东东亦保持沉默。
眼下这个记者再问同样的问题,李易淡淡一笑,说得不卑不亢,“没有不合,东东的上一张心有独钟专辑很棒,我很期待他的新唱片!”
这个女娱记显然不肯这么轻易放过李易,剑走偏锋,“我们查周刊不断接到不少东东粉丝的投稿,大肆抨击你的音乐,说你的音乐是垃圾,你能回应一下吗?”
其实这也是身为偶像歌手的心酸和无奈,粉丝大多是不善控制自身情绪的青少年。他们对自己的偶像忠心不二,排斥性极强,时时外于一触即发的危险状态,无人从中挑逗都摩拳擦掌。在娱乐记者们天马行空的不负责煸风点火之下,更斗得硝烟四起。
于是谭、张故事再版,眼下,李易和陈小东双方拥趸在BBS上可是吵翻了天,必相对大喝倒彩,骂个你死我活。报刊杂志也不断收到发烧友们明争暗斗的投稿,只是言辞不似八十年代那么赤裸裸,更文雅的同时却也更毒辣,显示人类果然在进化。
………………………………
146章 暗涌(二)
眼下,各大电台的排行榜上TOP10李易最少也有三首上榜,港台甚至有四首入围。消息一出,随即引起不少网友和业界一片质疑声,甚至遍地谩骂和讽刺,痛批这是香港乐坛的悲哀。有网友爆料,据知情人士透漏,说得有鼻子有眼,总之说啥的都有,没几句好听的,颇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更有甚者,直接鸡蛋里挑起了骨头,拿李易的语言问题说事。来到香港以后,李易说话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成为他的大障碍。虽然能说、能听,但并没有到滔滔不绝的地步,说话时不时有些较为生僻的发音李易也会停下来斟酌一下。
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发奋苦练,电影的剧本台词,他基本都能咬准发音。但逮着机会的媒体大作篇幅,不止一次批评他的声音太沉,缺少抑扬顿挫。
不过李易也有别人望尘莫及的长项,那就是他一双圆圆亮亮的大眼睛会放电,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当他凝神观望时,连眼睛的颜色都会忽深忽浅变化多端,说不出的神秘浪漫,被公认为除了歌声意外最具有杀伤力武器。
假如谁不留神和他那双眼睛交会,无论男女,刹那尖都会有种移不开的感觉。最奇的是他的眼神从冷漠如冰到热情似火,根本不需要过渡,直接可以把对方吓得心怦怦乱跳。这种高深功力,有可能是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