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锦绣-第8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赋税之地,苏松二府。而这两年苏松二府新政推行缓慢,朱宏三心中十分不痛快,在神武八年三月份,找个理由将原苏州知府下狱,然后派来潘自得当新一任苏州知府。

    潘自得是崇祯十年进士,正是首辅马明远的同学,到了苏州这里自然全力推行皇帝的新政,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新政先期土地测量工作已经差不多做完,只有几个偏远乡镇还没有做。潘知府为了在皇帝面前留个好印象,准备在年前将苏州治下所有测量工作做完。所以在十一月份就严令治下六县一州,一定要在年底前完成所有工作。

    而作为吴江县大地主的张庆芳早已经接到知府衙门中朋友的报警,让他早做打算,这次和上次可不同,看样子知府大人要动真格的了,他们也不敢在包庇张庆芳了。

    接到消息的张庆芳心中也很焦急,他是张家的外围成员不假,但是和皇权作对还没有这个胆子。今天接到明天工作队就要来他们家测量的消息,赶紧叫来自己的师爷拿主意。

    张庆芳的师爷原本是个穷秀才,没了出路才投靠张庆芳,平时为他写写算算,出些不入流的狗屁主意。今天梁师爷听到老爷叫自己,赶紧来到前院老爷的书房。

    梁师爷听主家说完事情经过后,心中也没了什么主意,捻着胡须不说话。这可急坏了张庆芳张老爷,这个师爷可是他用每月十两银子雇来的,现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还要你干什么?

    “梁兄,怎么办你倒是说句话啊!”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梁师爷听张庆芳这么说没办法只好说道:“东主,这次知府老爷可是下了死命令,听说常熟的钱家都乖乖的按律接受测量,咱们顶不住啊!”

    张庆芳听梁师爷这么说怒道:“他钱谦益算什么东西,只是暴发户而已,一个靠女儿上位的家伙怎能和我们张家相比!”

    梁师爷听完心中暗自撇嘴,你骂钱谦益靠女儿上位,那你们张家又靠什么上位的?人家钱谦益的女儿好歹是个贵妃,你们张家的两个儿女连正式身份都没有,只是皇帝的玩物而已。但是梁师爷心中这么想,可不敢说出来,毕竟现在要吃人家张庆芳的饭。

    “东主,半月前东山那边传来消息,黄老爷不配合工作队测量,被知县老爷查出来当年和满清有过勾结,还给满清送过军粮,全家都被锦衣卫抓了起来,听说男丁送到吕宋开矿,女眷都被卖到南京教坊司,惨的很啊!”

    听梁师爷这么说张庆芳浑身就是一哆嗦,这件事他也听说了。不止东山,整个吴江县治下的几个乡镇都有或多或少反抗新政的地主,这些人无一幸免,都被锦衣卫编排上各种罪名,纷纷获罪下狱,最惨的直接定了个斩监候。

    南直隶这里和浙东不同,这地方本来就对朱元璋没什么好印象,在满清刚占领南京时他们并不太反对,满清还将他们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赋税降为正常,所以南直隶的士绅并不反感满清。至于以后南直隶的反抗是因为满清要搞剃头那一套,为了保存自己的汉家衣冠,南直隶各地才爆发激烈的反抗。但是随着满清将洪承畴调过来,在洪承畴软硬兼施的手腕下,南直隶各地反抗逐渐减弱下去,各地的地主开始或多或少的和满清政权有过接触,这一点和自始至终和满清战斗到底的浙东完全不同。

    所以南直隶这些地主都有小辫子握在锦衣卫手中,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反抗就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张庆芳知道现在测量土地是第一步,紧接着就要按照测量数目进行收税。最近的一次全国土地测量是在万历九年张居正推行改革时测量的,可是到现在已经距离八十多年,张庆芳家的土地经过这些年已经扩大了十多倍,让他现在按照实数交税实在肉疼啊!

    “梁兄,你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法子让我躲过这一劫?”张庆芳实在不想拿银子,只好让梁师爷出主意。

    梁师爷毕竟拿人家钱,想了半天说道:“东主,办法倒不是没有,只是需要绍兴张家出面!”

    听到有主意,张庆芳眼睛一亮,赶紧问道:“梁兄请说,需要我大哥出面我就去求他!”

    “东主,俗话说法不责众,明天工作队来测量土地咱们可以鼓动佃户闹事,但是估计老爷要被工作队拿下,这时就要绍兴的张老爷出面了!到时候由张老爷联络南直隶、浙江各地乡绅,再来一个苏州之变,也许可以让皇帝的新政无功而返!”

    张庆芳听梁师爷这么说心中大骂,这算什么你娘的好主意,这不是让老爷我填坑吗?但是张庆芳前思后想再也没有什么好主意解燃眉之急,只好答应梁师爷说的主意。张庆芳这边自己写信给远在绍兴的张家二老爷张联芳,梁师爷那边去收买佃户,准备明天的事情。

    第二天吴江县城门一开,省里下派的工作队就准备出城,去城外十里的同里镇,现在吴江县只剩下这么一个镇子还没有清丈完毕。

    省里工作队一共来了十八人,由布政司衙门下属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经历司四个衙门派人组成,布政司衙门派出一个从五品的参议负责,同时还有三个锦衣卫衙门的人,共同组成江苏省清丈田亩工作队。他们已经在苏州待了足足一年,今天这里是最后一站了。

    工作队带头的是从五品参议杨宗简,他站在城门口对来送行的吴江县令王章说道:“王大人请回吧,这个同里镇应该是我们最后一站了,五日后我们清丈完毕直接回南京了,就不回吴江和王大人告别了!”

    王章是神武三年进士,是朱宏三当上皇帝第一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自然也是马明远的学生。

    作为马明远的学生王章自然知道这次清丈田亩是自己老师全力推行的新政,不容有半点失误,所以在接到省里的行文后,王章这一年来可是兢兢业业,生怕新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有什么闪失。不过好在只剩一个镇了,吴江县在这一次清丈土地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这一点王章还是很欣慰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正文 第七百九十六章 同里镇

    为了不在自己的地头上出事,吴江县令王章对杨宗简语重心长的说道:“杨大人,同里镇作为最后一个镇子,请杨大人还要小心!同里的张庆芳可是绍兴张家的人,张家的影响不用卑职说了吧,请张大人一定要小心!”

    对张家的影响,久在南直隶当官的杨宗简自然知道,现在听王章这么说杨宗简有些不高兴,你一个七品县令,怎么管起本官的事情来?

    可是杨宗简还不敢说什么,这个王章来头甚大。王章是山东莱阳人,除了是首辅马明远的门生外,还是内阁阁老王云昌的老乡,这个后台实在太厉害了。

    杨宗简拱手说道:“这就请王大人放心吧,本官也不是官场新丁,还不用王大人教本官如何为官!”

    王章听杨宗简误会自己的意思了,刚要解释,但是杨宗简已经带着手下十八人,还有县里给派的三十个衙役,上了马走了。王章叹了口气,心中暗骂这个杨宗简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那个张庆芳依附张家,自己完全是为了杨宗简好才小心提醒他。

    看着骑马离开的杨宗简,王章心中保佑,这几天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

    同里镇的历史悠久,远在北宋这里就有人居住,同时这里地处太湖流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向来富庶的很。这时同里镇的镇长陈选正焦急的站在镇子北面,准备迎接省里来的工作队。

    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对农村的治理和控制,希望通过在基层社会设立基层组织来对基层社会进行权力渗透,从而更好地控制乡村社会。于是在秦汉有了乡里亭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三老制度、宋元时代的保甲制度,还有就是朱元璋依据前朝的经验,设立的里甲制度。

    在立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削减江南豪强地主的势力,在全国推行里甲制度,也就是将一百一十户编为一甲,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先后顺序根据丁粮多寡预先编排,每年由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朱元璋原本以为这项政策和其他所有他制定的政策一样,可以实施万年,但是到明代后期,特别是到晚明,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比如人口数量的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