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锦绣-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后宫。

    朱宏三今天喝的不算多,回到乾清宫后有小太监奉上醒酒汤,朱宏三喝了几口后问道:“太子,今天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海能怎么看,他恨不得皇帝能弄死姜鹏举,但是他是太子,在皇帝面前就要装出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父皇,如济南之事真是姜鹏举做的,那他死有余辜,如果不是他做的就应该还他清白!”

    朱海这番话等于啥也没说,到底是不是姜鹏举做的你心中不清楚吗?朱宏三十分不满意朱海说的,皱眉问道:“如果是姜鹏举干的呢?”

    朱海抬头看了看朱宏三,然后说道:“那就因该按照国法来办理!”

    朱宏三听朱海这么说心中知道朱海和朱江二人已经势同水火,想到这朱宏三心中十分沮丧,自己难道要走所有皇帝的老路吗?老年还要为继承人问题发愁?想到这朱宏三郁闷的很,挥了挥手让朱海退下,然后自己休息。

    朱海出了乾清宫,心中盘算,看来老二朱江的势力在逐渐扩大。刚才在大殿中为姜鹏举求情的就有三十多人,这些人都是二师出身,将来保不准能不能反对自己,看样子自己要早做打算。

    这件事过了半个月了锦衣卫那边有了答复,那个济南知府的侄子在牢中自杀,留下字句承认自己诬陷姜鹏举。这下人证都死了姜鹏举自然无罪释放,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回事,再锦衣卫的诏狱中想要弄死个人不太轻松了?所以大家都没将这件放在心上。

    不过紧接着皇帝的圣旨下来了,在京师城里组建步军统领衙门,也就是后世俗称的九门提督,让马济远的儿子马如风出任正职,倒霉蛋姜鹏举从前线调回来,出任这个副职,也算是对姜鹏举闹事的一种变相的惩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正文 第七百八十九章 云贵军情

    神武八年五月,朱宏三已经占领北京快两年了,整个北方都已经归于朱宏三统治下。山西的姜壤最后在大同举家自焚,他的手下数万人马都成了朱宏三俘虏。不过这些人朱宏三并没有杀他们,这帮家伙原本就是边军,战斗力强劲,正好用他们入陕西收拾乱局。就这样左军大都督的马昆,带着这帮边军和他的两个师火枪兵入陕西,收拾乱局。

    四川那边战事早已经结束,四川的大小军阀看到中原已经统一,纷纷交出兵权当了寓公,现在四川总督是何腾蛟,作为后军大都督的周玉驻扎在重庆。

    现在国内除了云贵和陕西大部分的战事都已经结束,朱宏三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上面,毕竟经过二十多年的乱世,北方经济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和四川,境内上百里没有人烟很正常。根据周玉的奏报,本来有四十多万人口的重庆府,现在居然在中午出现老虎伤人之事,可见人口凋敝成什么样子。

    所以朱宏三第一步就是恢复当地人口,河南、四川人口损失的多,就从周围省份调去。山东和安徽距离河南近,从这两个省移民百万去河南。湖广距离四川近,那就湖广填四川,从湖广移民到四川去。

    就在整个朝廷都将注意力放在恢复生产上的时候,一封来自云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打破了朝堂上的平静。

    军报是云贵总督吕大器写的,很简单,就是告诉皇帝在神武八年二月,远征缅甸的李成栋部,在云南腾越州,也就是后世的腾冲。在怒江以西的磨盘山,李成栋中了李定国的埋伏,一战而败,五万大军丢了两万,剩下的不到三万人退到昆明,建宁郡王李成栋死在军中。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自从神武五年朱宏三离开云贵后,将兵权交给了李成栋。李成栋不愧是明末名将,在他的带领下稳扎稳打,将朱由榔从云南昆明一直撵到缅甸边境。同时被称为四健将的艾能奇病死在云贵边境,刘文秀在昆明被李成栋打死在城头。战事顺利让李成栋起了骄傲之心,感觉能在一年之内平定云贵。

    李成栋不是穿越人士,他不知道四健将中最能打的并不是艾能奇和刘文秀,也不是大哥孙可望,而是那个被朱宏三打的满两广乱跑的李定国。

    李定国为了这一仗准备了两年,他发现这只明军和广东的那只明军并不是一样,火器十分稀少,虽然盔甲兵器装备精良,但是和自己的军队已经没有了代差。仔细研究过后,李定国决定在磨盘山这里利用山势设伏,打击一下气焰嚣张的李成栋。

    而李成栋占领昆明后,完全忘了当年朱宏三离开前让他稳扎稳打的吩咐,同时也忘了让他小心李定国的嘱托。李成栋觉着李定国一个小孩子,老子当年打仗时他毛还没长出来呢!所以李成栋不管云贵总督吕大器的警告,马不停蹄的追击残余的桂王军队。

    在神武七年十一月,李成栋在大理击败李定国的部将白文选部,又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  接到消息后的李定国在怒江以西永昌境内的磨盘山一带设下埋伏。他以泰安伯窦名望为初伏,广昌侯高文贵为二伏,武靖侯王国玺为三伏,准备等待李成栋进入三伏之后全面出击。

    二月二十一日晨,也就是李定国渡怒江的第二天,李成栋率大队人马也渡过了怒江,进至磨盘山下。他环视四周,群峰丛峙,林木茂密,惟见磨盘山高矗其间,除了一条屈曲小路,别无路径可寻,经察看,不见一兵一卒,只有鸟雀飞来,偶尔发出几声欢叫,打破一片寂静。

    地形如此险要,兵家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要格外留心,谨防伏兵。但李成栋却不在意。他自昆明出师,一路追剿,把白文选撵过澜沧江,率部编筏而渡,再渡怒江,行军数百里,无一人抗拒。他自以为李定国已逃窜,近处不会有桂王军队,因此不再存有戒心,队伍也散乱不整,他也不以为然,便放心大胆进兵,下令军队继续前进,欲越过磨盘山向西追击。

    李成栋的部队已进入山间小道,摆成一字长蛇,鱼贯而行。行过一段路,开始登山,持续不断上山的已有一万余人,仍看不出有伏兵的任何迹象。  突然,有一明将装束的人,不知从何处跑出来,慌慌张张地赶到李成栋军前投降。此人叫卢桂生,任南明永历政权大理寺卿。

    卢桂生当即向李成栋泄露了李定国的伏兵之计,指出清军已误入埋伏圈。李成栋听闻后大惊失色,急传令停止前进,部队速撤,并令骑兵下马,舍骑步行,搜索伏兵。同时,命炮兵对准沟莽树丛中发炮,弓箭手用箭矢猛射,一时之间,两旁丛莽中“矢炮雨下”。伏兵不得号令不敢出战,听凭枪炮与箭矢袭击,倒毙在林沟中。

    隐蔽在第一道埋伏线的窦名望,知道埋伏已被识破,不得已发炮出战,第二伏的明军也发炮冲出救援。于是双方在山上接战,短刀肉搏,血肉横飞,霎时间,双方战死者的尸体如堵墙般遍布。

    战斗打响时,李定国正坐在山顶,一听号炮失序,十分惊异,由于卢桂生投降告密,打乱了李定国的部署,他也无法统一指挥,伏兵被迫出阵各自为战。但李定国仍据险督战。激战从卯时一直持续到中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山上山下,到处都布满了尸体。

    血战之下看出来士兵的身体素质,李成栋的军队吃得好装备好,虽然刚开始有些慌乱,但是缓过神来马上对李定国部发起了反击。而这边李定国因为叛徒的告密,已经失去伏击的突然性,再加上李定国的士兵确实身体素质不如明军,所以连番苦战下损失殆尽,孤立无援力不能支。李定国看到这个样子也打不下去了,只好率残部撤退,去缅甸追寻永历去了。

    磨盘山一战虽然双方损失差不多,但是李成栋在战略上输了个彻底。朱宏三在云贵只有这五万士兵,距离最近的军队远在千里以外的四川和广东。现在五万军队被李定国消灭了将近两万,这就让云南明军失去了战场主动权。虽然可以再从四川、广东调兵,但是也就给了桂王朱由榔喘气的机会。

    损失些军队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成栋这个指挥官竟然在乱军中挂了。要知道朱宏三手下能打的武将不少,但是帅才就那么几个,现在死了一个李成栋,马上打乱了朱宏三的全国部署。

    军报到了朱宏三手中后,朱宏三一边感慨李成栋的好运气一边为无人可派而上火。没想到就在朱宏三要下手收拾李成栋的时候,李成栋能有这么好一个结局。现在李成栋是战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