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遗爱各项准备都做完了,就在家等候任命书,那知道等了半个月还没有消息,这可急坏了钱遗爱。一开始他还以为太子不办事,那知道上门一问才知道,太子真将钱遗爱这件事认真办了,但是到内阁首辅马明远那里被拦住了。
钱遗爱听太子这么说一开始还不相信,马明远和自己都同属一个阵营,那里有收拾自己人的道理?哪知道问过太子才知道,马明远反对的意见很简单,去年玄武湖兵工厂爆炸,钱遗爱作为地方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有污点的官员怎么能用呢?所以将钱遗爱的升官任命书压了下来。
钱遗爱听太子这么说气的大骂马明远,玄武湖开发区是钱遗爱主抓的不假,但是兵工厂建成后就交给装备部管理了,现在出了事怎么赖到自己头上?但是钱遗爱也没办法,谁叫人家马明远是首辅,负责管干部呢!钱遗爱一气之下和太子请了假,回老家泡病号去了。
回到老家后钱遗爱将这件事和父亲钱谦益说了,钱谦益作为政治老油条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
钱谦益看着气急败坏的儿子问道:“子高,你是不是参合进太子的两个儿子中去了?”
钱遗爱听父亲这么说也想起来,难道是马明远为了他外孙打压自己?
“父亲,难道马明远为了他外孙才这么办的?”
钱谦益笑了两声说道:“孩子,你还是嫩啊,老夫临走前不是告诉你了吗?不要轻易表态,这下好,你成了马明远的死敌,恐怕是你这辈子都止步于知县了!”
钱遗爱听父亲这么说站起来骂道:“马明远这个小人,咱家为了支持他那个狗屁新政,在苏州府第一个站出来同意丈量土地!哪知道马明远反复无常,反过头来就陷害儿子!”
钱谦益看着气急败坏的钱遗爱,骂道:“小子,你太小看马明远了!咱家做出这个姿态对马明远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新政就是皇帝的意思,他马明远不过是个办事的而已!可是二皇孙朱升钰可不同,他可是马明远一家未来富贵的保证,你说马明远能不收拾你吗?”
钱遗爱听父亲这么说才无可奈何的说道:“父亲,儿子也是没办法!那个夏完淳仗着是太子府主簿,先接近二皇孙!儿子是一个外官,那里能有空常去东宫联络感情!等儿子发现后已经晚了,那夏完淳已经成了二皇子的老师,儿子就是在去投靠也要屈居于夏完淳之下,儿子咽不下这口气!”
钱遗爱说完看了看屋外,并没有什么人,然后低声说道:“父亲,更何况儿子看到皇帝陛下十分喜欢皇长孙朱升铎,这次北伐更是将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导,还有皇长孙的母家都被陛下杀光了,将来为了争位必定依附咱们,儿子这么做也是为了我们钱家啊!”
钱谦益叹了口气说道:“太早了!现在皇帝正当壮年,将来必定还会有很多孙辈,难道皇帝喜欢一个你就支持一个?再加上皇长孙年纪幼小,将来什么样还不知道呢!”
“嘿嘿,父亲你这就不知道了!儿子利用进宫探望姐姐的机会多次和皇长孙有接触,已经用手段取得了他的信任,皇长孙已经说了,明年开蒙的时候就和皇帝陛下说让儿子给他当老师!”
钱谦益看着高兴的儿子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钱遗爱是他亲自教导长大的,这个儿子他太了解了,十分聪明,但是就喜欢用一些阴谋诡计,就像三国里的杨修,没事就是喜欢揣测上意,最后还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曹操砍了脑袋。
钱谦益刚要用杨修的例子教导儿子,就看门外管家进来,高声叫道:“老爷,二少爷!有圣旨来了!是给二少爷的!”
圣旨?皇帝不是在北京吗?怎么给自己下圣旨?钱遗爱听到后不敢耽搁,赶紧穿上官服出去迎接圣旨。
………………………………
正文 第七百七十八章 军机处和内阁
钱谦益父子得知圣旨到了,赶紧准备一番出去迎接圣旨,钱谦益虽然是退休阁老,但是朱宏三给他的待遇是太师,享受国家一品大员的待遇,所以钱谦益将陛下赏赐的大红蟒袍穿上,在门口摆上香案,迎接圣旨。
来宣旨的是一个年轻小黄门,来到钱府门口笑道:“见过钱阁老,请阖府准备迎接天子旨意!”
这时整个钱府上下所有男人全都要出来跪在门口,就是钱谦益的大儿子钱孙爱也不能免跪,因为他没有举人身份,朱宏三给读书人的待遇是举人可以面君不跪。钱孙爱只是一个童生,距离举人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钱谦益看家里准备好后,带着所有人说道:“钱府上下迎接圣旨!”
那个小黄门点点头,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上元县令钱遗爱,为官清廉、官声甚好,在部选中名列前茅,特命钱遗爱任顺天府知府,接旨后立刻进京面圣!”
钱遗爱正为自己的前途上火,突然天降佳音,钱遗爱心想皇帝不瞎,真正看到自己在上元多么卖力,这才升自己的官职。钱遗爱大喜,抢在钱谦益前面站了起来,赶紧接过圣旨说道:“多谢天使!来人,给天使拿些银两!”
有家人拿出银元给那个小黄门,这时钱谦益也站了起来拿过钱遗爱手中的圣旨细看,一看之下发现了门道。
明代圣旨有固定格式,分为诏曰和制曰,诏曰是皇帝的下的法律文件,相当于后世的主席令,这个要经过内阁批准才能法行天下。制曰就随意的多,制曰只是发给官场的各个官员,多是官员的任免、人事调动,但是也要经过内阁批准才能生效,以前讲过中央有给事中,这帮家伙权利大到可以封驳皇帝的圣旨,就是代表的这个。
还有这个奉天承运也有说道,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头语也不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历朝历代是有区别的。比如唐代的圣旨,一般由门下省审核颁行,圣旨正文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即位圣旨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以阐明天子的“正统”。宋代的圣旨写作格式大体上继承了唐代,又有所变化,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时下达的旨意都用“门下”二字开头,另外喜欢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也不少。元朝时期,圣旨开头语一律为“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要饭的出生,大概中国所有开国皇帝中就属他身份最低,人家刘邦怎么说也是一个民兵队长,朱元璋直接就是一个臭要饭的。正因为没有什么才要强调什么,朱元璋得了天下后很怕人家说起他出身低,干什么都要讲个天命,他认为自己结束了元代的暴虐统治是顺应天道的,所以动不动就跟人家说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在南京定都后,便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又将皇宫里规模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甚至有时候还会自称是“奉天法祖”,大概意思就是说老子的皇帝是老天给的,老子是代表天来统治你们。
明朝以后的皇帝也这样强调自己奉天而为,所以圣旨的内容、格式和措词越来越格式化。比如,为了显示“天”和“皇帝”的绝对权威,明朝中后期的圣旨开头逐渐演变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运”放第二行顶格,“皇帝诏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运”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朱宏三这份圣旨前半部分没什么,都是固定格式,但是问题出在后面。这种官员调动的圣旨一定要盖内阁的大印,只有诏曰那种行文全天下的法律文件才盖皇帝的玉玺,可是面前这份普通调任圣旨,盖的却是皇帝的玉玺。
钱谦益当过内阁阁老,这种错误当然一眼就能看到,同时钱谦益也知道,内阁有专门的照磨,按照后世的说话就是秘书处,主要掌管内阁的官印,这种明显的错误绝对不会犯的。
钱谦益看过圣旨后问道:“这个内使,这份圣旨为何盖着陛下的玉玺,为何不是内阁的印玺?”
那个小黄门只是一个普通小太监,那里知道这种朝廷权力运作的细则。想了半天说道:“钱阁老,这个就不是奴才知道的了,不过跟着奴才来的还有几个中官,他们去南京给内阁传旨,陛下将去全天下分设十九省,同时命令内阁各位阁老去北京办公,大概军机处那帮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