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锦绣-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几条对李植作用有限,因为他的海陆军给养全部来自广东。如果有什么影响的话就是现在很难弄到移民了。所以李植准备在这几个月里来一次大动作,那就是北上黄河入海口,攻打满清控制下的北方各府,争取弄到大量的人口。

    为此李植已经准备好大量的军粮和战备物质,准备过年后就开始行动,没想到关键时候楚王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的命令到了。

    李植看看楚王的诏书,对边上坐着的一个中年文士说道:“人中贤弟,看来咱们的准备白费了,楚王不准出战!”

    这个中年文人正是陈子龙,他在崇祯十年和马明远一起去应会试。但是他可没有马明远的才气,只中个三甲第五十三名。殿试结束后外放为广州惠州府司理,但是还没去上任家中老母去世,陈子龙丁忧回家守孝。

    丁忧过后看到朝堂混乱,陈子龙也失去了出山的愿望,潜心在家研究学问。在家这几年,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对于徐光启的为人和学问,陈子龙向来是十分敬佩的,早年曾到北京拜访他,徐光启谢世后,陈子龙从其次孙徐尔爵处得《农书》草稿数十卷,日夜抄录。灿然成《农政全书》六十卷。并作《凡例》,概述《农政全书》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宗旨、各篇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徐光启的独到见解。同时抒发了他本人的社会经济主张。

    面对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燎原之势和清军的步步进逼,为挽救明朝国运,陈子龙最终还是放弃个人打算,于崇祯十三年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开始兼代理诸暨知县。在官之日,由于他的辖区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他刚柔并用,剿抚兼施,一边“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动;一边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

    崇祯十七年初,陈子龙因招抚浙江东阳县诸生许都暴动有功,授兵科给事中。但许都投降后,由于浙江巡按左光先不顾陈子龙的再三要求,违背当初许下的只要许都自缚来降,“当待以不死”的诺言,在许都率众出山投降之后将许都及部众六十余人杀死。对此,陈子龙很是不满;又闻祖母病甚笃,便没有去赴任,于三月乞身归里。

    崇祯上吊死了后,朱由崧在南京接过这个烂摊子。陈子龙也在老师黄道周的推荐下出任新朝兵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但是可以直议国防要务,陈子龙在朝五十多天,上书三十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但是弘光帝这时被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弄得焦头烂额,哪有闲工夫管其他的事。陈子龙对朝政失望之极,同时由于自己的直言触犯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受到排挤,因此借故再次辞职回乡。

    没想到弘光朝更是个短命的朝廷,只维持了一年,就在弘光元年五月被清军灭亡。陈子龙在家得知消息后,和好友夏允彝一起组织了几百人的乡勇,准备抵抗清军。

    就在陈子龙准备在家乡迎击清军的时候,清军在嘉定被明军全部消灭的消息传了过来,松江府得以保全。

    陈子龙得知有明军抵抗清军后,带领人马去嘉定拜访了赵国栋。这样陈子龙才得知这只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是当年那个少年捅咕出来的,并且那个少年现在已贵为楚王。

    陈子龙回想起当年和朱宏三、马明远、冯自用三人纵论天下,没想到朱宏三当日所说一切今天都已经灵验。陈子龙看到满清的倒行逆施,又看到为了抵抗“剃头令”而被大量屠杀的江南人民,再加上当年和朱宏三的约定,陈子龙决定留下来帮助赵国栋。

    赵国栋一个大老粗,也没能力管理这么多难民,所以看到陈子龙能留下帮忙很是高兴,把十几万难民的安置工作交给陈子龙打理。

    有了陈子龙的帮助,滞留在长江岸边的十几万难民才平安的迁徙到崇明县。到李植北上后,发现陈子龙这样大才,立刻委以重任,任命陈子龙为从四品的南直隶总督参议。

    在陈子龙、夏允彝等本地文人帮助下,李植得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大量组织南直隶的难民*运往广东。

    (本章完)
………………………………

第二百六十九章 钱谦益来了

    陈子龙今天本来想要找总督李植商量扩大战果的事情,没想到进入帐内却看到李植眉头紧锁。

    陈子龙上前一步,拱手问道:“制台大人,可是有什么事情?”

    看到自己得力助手来了,李植叹了口气,把手中楚王的军令交给陈子龙观看。

    陈子龙接过信后一目十行的看完,大惊道:“楚王这是为什么?目前我们在南直隶和浙江战事顺利,正是一鼓作气反攻南京的时候,这个档口楚王为何下这么奇怪的命令?”

    陈子龙中了进士后一直是地方小官,还没有中央大员的经历,所以他想问题都是从表面上考虑问题。李植可不一样,他今年五十四了,在巡海道上就蹉跎了十多年,官场上的事情那是门清。

    李植接到楚王的军令第一时间就知道楚王这是借刀杀人,借着满清的刀,要弄死唐王一系。至于命令上说的什么用度不够什么的都是托词,如果没钱了还能从广东运来一船船的粮食?

    李植看了看义愤填膺的陈子龙,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可造之才,还是要点他一下,不要让他在走自己的老路。

    “人中,楚王的这条命令你怎么看?”

    “不是说户部没钱了,所以让咱们收缩战事吗!”

    “哎,人中,你还是年轻。广东东莞一地每年的赋税都要收上来五百万两,再加上广东各府的赋税,广东每年可支用的银子在千万两左右。咱们这流民需用的粮食都是从安南那边运来,听说每石大米不到一两银子。食盐也差不多,这样怎么还说没有银子了呢?”

    陈子龙听李植这么说也感觉有点怪,岛上的这个流民营足有十万人,每日所需粮食很多,可是这些全都是由广东运来。每日能保证流民吃上一干一稀两顿饭,这已经比有些穷人家日常吃的还要好。再加上雪白的食盐敞开供应,要知道这种精盐就是在南直隶都要二两银子一斤,弄到黄河以北那更是一两银子一两精盐。这几日广东的来的粮船并没有什么异常,为什么楚王还要说没钱了呢?

    陈子龙问道:“大人,可是楚王有什么深意?”

    “人中,你没听到福建的唐王称帝了吗?听说唐王已经给楚王下过两次诏书,让楚王去除监国封号!”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陈子龙也是智力高绝之士,以前没想到只是不了解高层的政治活动。今天听李植这么一说,立刻恍然大悟。

    想通后的陈子龙不禁怒道:“这是哪个家伙给楚王出的馊主意,这不是自毁长城吗?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福建的唐王被清军消灭,广东不就暴露在清军的铁蹄下了吗?我和楚王在湖广有过一面之缘,楚王性情豁达,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决定的!”

    李植暗自冷笑“那个酒色之徒性情豁达?那个昏王残忍好杀、卑鄙下流才是真的!”

    李植虽然这么想,但是还是要感激朱宏三。没有朱宏三的慧眼识英雄,自己还在广东当那兵不过一千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巡海道,那能像现在这样成为起居八座的总督大老爷。

    “制台大人,请给我一个命令,我要去广东面见楚王千岁,一定要说服楚王撤销这个命令!”

    看到陈子龙的年轻气盛,李植也没办法,也许让他吃个亏也是好的。

    “好吧,后天还有几船流民要运往广东,人中你就跟着去吧!”

    正在李植和陈子龙商量事情,舟山群岛外飘过来一艘小船。说是小船,但是这种能出大洋的船只也小不哪去,船上拉着的是一户人家。现在舟山定海卫这边集中了全浙江不愿剃头的百姓,除了官军组织的跨海运输,沿海的百姓也有自发组织来舟山投奔明军的。所以像这艘小船这样的也不在少数。

    船上站着的一个青衫老者,如果朱宏三在这的话一定会大骂。“你个老不死的钱谦益来干什么?”

    这个老头正是“水太凉”钱谦益。钱老头自从南京投降后满以为满清能重用自己这样的士林领袖,所以在满清让他去北京当官的时候,钱老头满心欢喜的就去了。

    可是没想到到了北京,满清只给他一个礼部侍郎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