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家玉说道:“楚王,现在最受欢迎的还是铁制农具和刀具,反馈回来的信息说咱们的产品十分锋利,还很轻便,最重要的比当地的铁制工具便宜一成以上。现在南直隶和江西湖广本地的官办制铁所大多已经停产,只有一些私人的小作坊还在维持生产。”
朱宏三点点头,说道:“继续倾销,打垮当地的小作坊。还有再加上食盐,白糖,没有白银没问题,用原材料换。”
张家玉问道:“王爷,铁制品大量流入满清控制区,万一他们把刀具和农具都收去做武器怎么办?”
“元子放心,咱们的配方很独特,这种生铁在溶化后就会非常脆,用石头都能敲断。至于真正的钢,我的火炮厂都不够用,还卖给他们?”
现在朱宏三在搞海军,这才是使用钢材的大户,每艘八
(本章未完,请翻页)百吨的海船上就有五十门火炮,二千斤的二十门,一千斤的三十门,这就三十五吨,还有其他的武器生产,那还有产能出口。
张家玉听到朱宏三这么说,放下心来。接着说道:“现在工业的问题是木炭使用太多,煤的产量还是上不来。”
一提到这朱宏三就上火,付文龙和马绍光去上思州快三个月了。半个月前第一船煤运了回来,质量很是不错,鸿基的无烟煤真不是吹的。但是运量太少,每半个月才能运来二百吨,根本不够塞牙缝的,所以现在炼钢厂主要使用木炭和广东本地的褐煤生产。
木炭和褐煤的发热值当然不能和上好的无烟煤相比,所以现在煤炭成了工业发展的瓶颈。
朱宏三问道:“付文龙他们来没来信,说没说什么情况?”
“来了,半个月前付知府来信中说道当地实在没有矿工,这些煤都是从当地地主手中收上来的。”
听到张家玉这么说,朱宏三怒道:“废物,都是废物。谁让他们去买了,去抢!没有矿工就抓当地越南人去挖,人手不够去灭几个村子。元子,你写封信,交给付文龙,让他这么办。”
张家玉听得冷汗直冒,心说这个楚王真是心狠手辣。虽然士大夫没把越南人当人,但是这样就为了挖矿就是灭人村子的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朱宏三说完想了想,自己拿出纸笔写了封信,交给张家玉说道:“那这封信也一起交给王进宝。”
张家玉没敢看信上的内容,连忙低头答应。
朱宏三问道:“元子,还有什么情况,一起说吧。”
张家看了看手中的资料,说道:“其他的都是好消息了。广州府冯知府说已经选定地址,准备在东门外依照东莞发开区的模式建设广州开发区,同时广州城内的改造也已经开始,预计明年五月广州就能大变样。”
“还有肇庆府,徐知府那边也一切顺利,先期已经开发出五十万亩的荒地,现在有二十万流民已经分到了地。每户分得二十亩土地,规定前三年要交七成的地租,后七年交三成,十年后土地归流民所有,所以现在流民的生产热情都很高。”
终于听到点好消息了,朱宏三说道:“给徐大立写信,让他不要全部种土豆和玉米,这东西有其他府县种就够了。他那主要搞桑基鱼塘,毕竟生丝要比土豆值钱的多。还有冯自用那里和他说千万不要照搬东莞的模式,让他考察好广州适合发展什么。”
张家玉连连点头,把朱宏三说的都记了下来。
(本章完)
………………………………
第二百零二章 永安州
广东承宣布政司廉州府永安州,这是永安州的全称,看着高大上,其实这地方是个兔子不拉屎地方。
永安州就是后世广西自治区的防城,这地方在后世是个旅游胜地,但是在明朝的时候还是个三不管地方。
防城的历史很悠久,在秦汉的时候就归属中华帝国,这地方改了很多名字,宋朝的时候叫瀼州,元代叫上思州,明朝前期叫高噩州,后期又改回上思州,防城的名字到清末才叫的。现在因为朝廷弃管十多年,这地方被越南郑氏占了,给改名叫永安州。
在明朝的时候这地方属于汉、瑶、壮、京各族杂居的地方,明朝官府对这里管理很是薄弱,现在这地方可以说的是快变成海盗窝了。
马绍光他们是十月初十离开的东莞,和他们一起坐船来的还有王进宝的三千人新军。朱宏三也知道永安这地方远离内陆,根本是个没有王法的地方,所以给王进宝的团有三分之一是老兵。
永安州这地方距离东莞一千四百多里,马绍光他们走了半个月。在半路上还去了趟雷州府拜望了下马济远。
付文龙还是那副谁都欠他钱的样子,不过这一路上马绍光鞍前马后的伺候,付文龙对他到还有点好脸色。
付文龙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马绍光,心想这个孩子还算不错,自己和他父亲又是同年,这次去了上思那地方一定要好好帮助马绍光。
想到这付文龙不禁想起那个混蛋王爷朱宏三,不禁心中有气。问道:“伯玉,你们马家是怎么和那个混当王爷结亲的?”
听到付文龙问,马绍光说道:“牧村先生,父亲和我长期在河南,实情不知道。但是听说是我姑姑和楚王青梅竹马,因为我祖父不同意,我姑姑为了等楚王一直到二十了也没出嫁。最后不知道楚王使了什么手段,我祖父就把我姑姑嫁给了楚王。当时他还是个奉国中尉。”
付文龙用鼻子哼了一声,以那个楚王的德行,一定是用了什么卑鄙手段。别说,还真让他猜对了。马绍光不是不知道马小芳未婚先孕,但是这种事情太丢人,能不说还是不说的好。
付文龙看到马绍光恭恭敬敬,问道:“伯玉今年二十八了吧,可成婚配。”
提到自己老婆马绍光心中一痛,本来他老婆是大家闺秀,结婚后和马绍光也算是举案齐眉,再加上给马绍光生了个儿子,马绍光对这个妻子很是满意。
但是经过信阳一场变故,再加上这一路上颠沛流离,马绍光哪有心事续弦
(本章未完,请翻页)。现在听到付文龙这么说,赶紧低头说道:“我和父亲从信阳逃出来的匆忙,没带上家人。”
说道马济远从信阳跑了的事,付文龙就来气。在付文龙心中马济远也算是正直之臣,那能放弃黎民百姓跑路的?
付文龙说道:“你父亲这件事是他一辈子的污点。”
马绍光听到付文龙这么说,当然要为自己父亲分辨,正好在船上无事,也就把朱宏三在信阳干的那些腌臜事详细的对付文龙说了一遍。
听完后付文龙好悬没气死,站起来大骂朱宏三,说:“我要是知道楚王这个样子我就是死也不会帮他的。没想到我错怪了子明兄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给他赔礼。”
马绍光赶紧拱手说道:“多谢伯父能理解父亲。”
付文龙点点头,说道:“你父亲知道楚王这么无耻,为什么还要为他效力呢?”
马绍光那敢说朱宏三要造反,马家都给他绑上战车,不跟着不行了。马绍光想了想编了个理由说道:“楚王说我父亲不帮他就要到处宣扬是我父亲打开的信阳城门。”马绍光说完想到,反正朱宏三已经臭底儿了,再编一条大概也没什么。
付文龙听到马绍光这么说立刻就信了,因为他也是这么被朱宏三骗上船的。
付文龙现在可算是和马绍光找到共同语言了,二人一起大骂楚王朱宏三。付文龙说道:“贤侄放心,到永安州我就给黄侍郎写信,一定还给你父亲一个清白。”
马绍光连连摆手,说道:“万万不可,伯父没看到和咱们一起来的那三千楚王护卫,那都是楚王的心腹,小心消息传到楚王耳中。”其实是马绍光害怕自己把屎盆子扣在朱宏三头上这件事传出去,他可是看到朱宏三手段多么残忍。
付文龙点点头,说道:“贤侄说的有理,这件事以后再说。”
听付文龙不再坚持写上访信,马绍光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付文龙接着问道:“贤侄啊,我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七,是我正妻所出。年龄有些大了,主要是他娘舍不得女儿,所以现在还没有婆家。我看贤侄也一个人,你要同意的话就给你续弦。”
马绍光一听这是好事,付文龙子息艰难,只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才五岁,留在了东莞。再加上付文龙和吏部侍郎黄道周是同年加好友,对自己将来仕途也是有助力的。
马绍光连忙说道:“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