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完淳赶紧拉着丁长生的手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详细的和本官说清楚!”
丁长生从怀中将那几份有疑问的邸报拿出来,详细的为夏完淳解答。
“大人你看,步军统领衙门在城外有两处军营,西山一处通州一处,分别有两个总兵统领,其中最为
重要的就是西山总兵。西山这里距离京城只有二十里不到,完全可以一夜的功夫赶到京城。原本的西山总兵张广泗是一师的人,不是马如风的嫡系,现在换上的齐欢当年可是姜鹏举的亲兵队长。还有通州大营的总兵孟庆九,他原本就是二师出身,如果城外这两个最重要的军营反水,就算驻扎在密云的两个师紧急回援也不来不及啊!”
夏完淳不懂军事,但是道路的远近还是知道的,西山大营就在城外,通州大营距离北京也只有三十里,可是密云距离北京足有一百五十多里,就算快马赶路也要一天一夜,等他们回援那可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夏大人,除了这些还有城内的布置,马如风将东城几个重要节点都换上了他的人,同时命令这些人带领手下在正月十五等会时巡夜,确保社会治安,这不正是马如风要在正月十五晚上动手吗?”
夏完淳听完丁长生的分析感到十分有理,可是这种大事也不是他一个小翰林能做主的,最后还需要太子拿主意。
夏完淳想了想说道:“丁大人,你立了大功,我马上拿着这些邸报去见太子,还有你回去后注意马如风的动向,有什么不对的马上来见我!”说到这夏完淳感觉还不托底,又从怀中拿出一方令牌,这是夏完淳进东宫的通行证,弄丢是要掉脑袋的。可是夏完淳关键时刻也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将这个令牌交给丁长生。
“丁大人,这是我的入宫铁牌,千万不要弄丢了,如果有重要事情可以直接拿着去见太子,不过切记,这铁牌只能使用一次!”
丁长生点点头郑重的将铁牌放入怀中,然后告辞而去。夏完淳等丁长生走后将那些邸报收拢一下,穿上官服去东宫见太子。
夏完淳现在除了是翰林侍讲外还是东宫的属官,所以才有入宫铁牌,有了这个牌子他可以不经通报就可以进入皇宫,但是现在铁牌给了丁长生,没办法只好站在奉天门口等太监一级一级的通报。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七,再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宫中一派繁忙景象,虽然皇帝不在宫中,但是各个宫中的皇妃可都在,这个年自然不能有半点马虎。
太子朱海这几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皇帝不在家他就是当家人,要代替皇帝去祭祖,还要举行各种皇家礼仪,还有准备年夜饭,陪同后宫的母妃们用餐,初一开始各路王公大臣就开始进宫给皇帝拜年,皇帝不在家自然要太子代劳。
今天太子刚忙完就接到小太监通报说夏完淳求见,太子听到就是一愣,夏完淳不是有铁牌吗?不过太子也没想起他,夏完淳是他最贴心的谋士,自然可以入宫。
等到夏完淳进来,太子笑道:“存古,你好休闲啊!本宫这几天可是累的要死,你却还有闲心闲逛?”
夏完淳那里有心情和太子说笑,走进太子后低声说道:“殿下,刚才臣接到密报,秦王联合马如风和姜鹏举,准备在正月十五灯会的时候攻打皇宫!”()
。。m。
………………………………
正文 第九百六十四章 乱起(5)
朱海是朱宏三的嫡长子,从神武元年被立为储君后已经做了十四年的太子,这十四年朱海经历过很多朝廷动荡,包括马明远第一次第二次被罢相,南京的流民案、苏州的动乱等等政局,朱海已经磨炼成一个极有城府的老练政客,可是在听到夏完淳说的这个消息后还是让朱海大惊失色。
朱海呼的一声站了起来,追问道:“什么?消息准确吗?”朱海站起来的时候将桌子上的茶杯扫到,掉在地上啪的一声茶杯碎成几片。门外伺候的小太监听到屋中有声音赶紧进屋准备打扫。
但是现在朱海那里还顾得这些,骂道:“谁他娘的让你们进来的,双喜,让这帮奴才滚远点!”双喜知道主子发怒了,赶紧拉着那个小太监出去,屋中现在只剩了朱海和夏完淳两人。
朱海低声问道:“是真的吗?”
夏完淳点了点头,将丁长生早上说的话重新复述一遍,然后将步兵统领衙门的邸报拿出来,交给朱海观看。
朱海并没有接那些邸报,朱海面色惨白的坐在椅子上,他十分了解现在京城中的情况。
朱宏三离开北京时将北京防卫力量抽调一空,主要的武装力量禁卫军全部跟着朱宏三出关,现在皇宫中只剩下两千多人的锦衣卫。除了这些北京城里倒不是没有兵力,只是这些兵力都归步兵统领衙门辖制,现在作为步兵衙门提督的马如风要反水,那城里在没有制约马如风的力量。
“不行,本宫不能坐以待毙,本宫要给父皇写信, 让父皇收拾老二!”朱海就像打架输了的孩子,一碰到危机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家长。
“殿下,陛下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现在关外大雪封路,没有半个月时间信根本送不到。还有秦王既然想要铤而走险,必定对陛下那边早有安排,辽东现在可是赵国栋的地盘,赵国栋可是秦王的老长官!”
朱海听夏完淳这么说就是一呆,赶紧问道:“难道老二还敢对父皇不利?”
夏完淳低声说道:“殿下,危及陛下生命臣相信秦王是绝对不敢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秦王学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将太子这边解决完后,将陛下奉为太上皇,接下来秦王就会登基了!”
朱海听夏完淳这么说仔细的想了一下,夏完淳说的很对,弄死朱宏三后患太大,远远没有让朱宏三*退位来的实惠。
朱海毕竟当了十多年的储君,经过刚开始的惊慌失措,现在已经缓过神来,重新冷静下来。
“存古,本宫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办?”
朱海原本的谋士有两个,一个钱遗爱一个夏完淳,但是钱遗爱半年前回家给老子守孝,能商量的只剩夏完淳一个人了。
夏完淳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对策,现在听朱海问起咬咬牙说道:“殿下,这次虽然是危机,但是处理得当也不失为一项机遇!现在是秦王先起了不臣之心,不
如咱们借着秦王的手逼迫皇帝陛下退位,让太子殿下你直接登基!”
夏完淳深受朱宏三大恩,当年如果不是朱宏三占了南京,夏完淳就要被洪承畴杀了。就是到了北京,朱宏三对夏完淳也有知遇之恩,他一个举人被提拔到翰林院当侍讲进入丞相预备班,这份恩情不可谓不大。
夏完淳心中也记得朱宏三的大恩,可是现在实在没有办法,如果秦王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太子的一系党羽。秦王顾忌影响可能留太子一条命,但是太子的党羽绝对逃不了,作为太子心腹的夏完淳那就更不用说了。
夏完淳现在也不是当年十几岁的少年,他经历过官场的动荡已经成为一个官僚,在这场危机中第一想到的就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至于朱宏三对他的知遇之恩,只好以后再说了。
夏完淳说的很得朱海胃口,他做了十四年太子,这十四年中朱海谨小慎微,既要不能让父皇感觉到威胁,还要让父皇看到自己的能力,既要躲开自己亲兄弟的明枪暗箭,还要摆脱马明远对自己的控制,所以这十四年朱海过的别提多窝囊了。
朱海今年三十二,经过多年的太子教育他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同时朱海性子和他的老子朱宏三完全不同,朱宏三好大喜功,干什么都讲排场,这次辽东之行在朱海来看就完全没必要。大明刚经过战乱,全国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作为皇帝正要与民生息,可是朱宏三却在边疆屡兴刀兵,如果对付台湾的郑氏集团还算统一战争的话,朱海完全不知道朱宏三为了黑龙江上游的几处无人之地就和俄罗斯打了半年仗。
要知道极北之地交通不便,黑龙江之战规模不大,可是花的银子一点不比福建少。朱海以前作为储君看到眼里急在心中,可是他手中半点权利没有也没办法。可是如果这次借着秦王的事逼迫朱宏三*退位,那朱海就有了绝对权利控制这个国家,到时候朱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这个国家。
当朱海听夏完淳说自己可以借着这次的危机上位,朱海赶紧问道:“存古有什么好建议,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