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2辛亥革命-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楚望台上的炮火,向着督署没头没脑的狂轰,督署外边是杀喊连天的党人,从各个不同方向发起进攻,最要命的是还有三路烧街的大火,烈焰熊熊向督署席卷而来。总督瑞淡定自若,吩咐卫队凿开后墙,带着家人并亲信铁忠,果青阿逃之夭夭了。

    吴兆麟这道命令的第二个后果,就是第三十标的旗兵兄弟们,统统被杀了个净光。
………………………………

第11节 古城冤灵

    第三十标的旗兵兄弟遭受劫难,于辛亥革命中被杀得净光光,那真是没得法子的事情。

    党人起事之初,就先动手将居住在楚望台附近的旗兵家属老幼,宰杀了个溜洁干净。对些杀人狂来说,已经把人家的父母妻儿杀了,下一步当然是要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有关革命党人对旗兵的血屠,当年的新军第八镇第三十一标二营后队正兵万业才,曾有过简略的叙述:

    ……在当时,革命党人并没有优待俘虏,缴枪不杀的政策。只要捉到旗兵,不是就地杀掉,就是送到军政府枪毙,很少幸存下来的。有的旗兵被捉后,至死不讲话,越是不讲话反而证明是旗兵。有的学湖北腔应付盘查,企图蒙混过关,革命党人想出一个巧妙的法子,凡是出入城门者,都要念六百六十六后,方能进出。六百六十六的湖北语音为陆白陆司陆,不是武汉土生土长的人是不容易学得一模一样的。这样,旗兵就无法混出城去。直到首义成功三天后,军政府下了命令,捕杀才停止……

    万业才老人的叙述,透露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党人于城中的捕杀,并非仅限于旗人,而是师出无名的滥杀。

    原来三十标的旗兵,多半是从东北三省调来的,而党人单只凭东北口音来辨识,这必然会枉杀许多来自于东北甚至于其它地区的人。事实上,除了武汉本土的人能够熟练的念出“陆白陆司陆”这种腔调之外,其它地区的来人,都不可能念得出来,所以他们唯有被杀害一途。

    万业才老人解释说:

    ……或许有人用现代的眼光来责备当年的革命党人,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这主要是由于汉兵和广大群众,长期受尽清朝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和歧视,积恨太深。加以首义之时,举事仓促,并无完善的组织领导。被杀的旗兵,只不过成了封建统治者的殡葬品和替罪羊而已。对此,革命党人是无历史责任的……

    在这里,万业才老人说革命党起事时“并无完善的组织领导”,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实际上起义军的指挥系统已然被清廷摧毁,孙武被炸伤住院,蒋翊武逃之夭夭,如果不是熊秉坤逮到个吴兆麟做起义总指挥的话,此次起义的结果,殊难预料。

    当时吴兆麟命令楚望台并蛇山上的炮标,只管把大炮对准三十标的旗兵猛轰,只炸得旗兵鬼哭狼嚎,四处逃窜,许多旗兵光着脚板,穿着短裤,逃入到了长湖芦苇丛中藏身。但是起事者纷纷持枪追杀而至,沿长湖搜索,或是向着密集的芦苇丛中开枪射击,躲藏在里边的人被迫爬出来,起事者厉声喝问,只要听到对方的口音不对,立即开枪射杀。

    也有的学生们不敢开枪杀人,就将这些捉获的旗兵押送到楚望台,所以当时楚望台上枪声不断,都是将这些俘虏枪决的声音。

    惨烈的杀戮中,忽然有一个人来到了楚望台,却是第二十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的勤务兵,叫柳国祥,他对吴兆麟说了句:黎统领命令,决早5时到楚望台。说完这句话,柳国祥扭头就走。这情形引起了熊秉坤的疑心,当即将柳国祥逮住,详细审问。

    熊秉坤喝问柳国祥:黎元洪要来,是来投降我们革命军,还是要带兵来和我们作战?

    柳国祥摇头:黎元统就让我来传达这道命令,别的事我不清楚。

    熊秉坤道:那你马上回去,问清楚了再回来告诉我们。

    柳国祥走了,但吴兆麟的军事权力,也受到了限制。他现在只能指挥动工程营第八营,也就是熊秉坤本人的部队,其余的部队,却全都自行其是,各自为战实际上是都躲在一边观战,不管谁赢,他们最后都会跟谁走。

    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都统张彪,带着一支军队斜刺里杀出。

    张彪,他总算是来了。
………………………………

第1节 逼人革命

    张彪率军突出,就是吴兆麟所发布的命令引出的第三个结果了。

    最初他按兵不动,倒不是他怕了革命党,他的能力再弱,毕竟是统兵多年,治军的经验是非常之丰富。之所以迟迟不动,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希望各标营能约束好自己的士兵,只要各标营不动,起事之人就闹不出个名堂来,只等着天亮之后,派几个侦探就能够将党人捉拿归案。二来,张彪担心总督瑞的安全,不敢稍离,直到瑞率家小凿墙而走,张彪这才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出来收拾局面。

    张彪出马,带领了机关枪暨辎重营两队,并武装消防队员数十名,占据了望山门城墙。

    终究是镇守武昌多年的老将,张彪一出马,果然不是盖的。要知道武昌军人,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对他的忌禅、恐惧与服从心里,此时突然见到他现身,端坐于城墙之上,身后是一面硕大的白旗,上书:

    本统领带兵不严,致尔等叛变。汝等均有身家,父母妻子倚闾在望,汝等宜早反省,归队回营,决不究既往,若仍冥顽不灵,则水陆大兵一到,定即诛灭九族,玉石俱焚,莫谓本统制言之不预也!

    字如碗口,墨迹未干,随风展现,触目惊心!

    张彪出现的地方也有点怪异,让党人们意想不到。当时党人的先头部队已经攻过了望山门,越过了一家酱园门口,距离督署东辕门不过百余米,只要再来一次冲锋,就可以攻入督署。党人正自摩拳擦掌,打谱毕其功于一役,不提防张彪突然从后面冒了出来,一下子将党人的攻势切断。

    当时起义军诸人看到张彪,登时目瞪口呆,突然有人大叫一声,掉头就走,霎时间人如潮落,整个进攻阵势哗的一声,彻底崩溃了。

    纵然是喝断长扳坡的张飞张翼德,也未必有如今张彪的威风。

    张彪现身,竟惊得起义军全线崩溃,细究起来也属正常之事。要知道,目前的义军,是在炮口下被迫起义的,成份非常之复杂,虽然年轻的学生们醉心革命,但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一旦见到“老领导”,就如同干坏事时的孩子遇到大人,本能的产生退缩心理。而义军中老成之人,参加起义原本是心不甘情不愿,只不过看到义军有获胜的希望,这才跑来捞一瓢羹,此时突然见到张彪一身戎装,不怒而威,心里顿生畏惧之感,丢枪弃甲掉头而逃,于他们而言实属情理之中事耳。

    义军全面溃逃,却把个伍正林坑惨了。

    伍正林,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前队排长,为啥偏偏就他被坑惨了呢?

    想一想吴兆麟发布的第二道命令,第一条是什么?

    一、熊秉坤带后队全队,经津水闸、保安门正街攻督署前,伍正林带前队全队协助熊秉坤沿保安门城墙向望山门前进,惟须派兵一棚为两线中间联络。

    看清楚了没有?前队队长伍正林的防区,恰好跟张彪出来的地点重合了,都是在望山门。

    别人都可以跑,就伍正林没地方跑直接就被张彪堵住了。

    瞧瞧这张彪干的好事,你说他堵住伍正林干什么?跑都不让人家跑,这是不逼着人家继续革命吗。

    伍正林欲逃无路,只能是硬着头皮,将革命进行到底。
………………………………

第2节 最歹毒的发明

    冲啊!

    张彪甫一现身,其所辖统的武装消防队,就举着明亮的斧子冲了上来。都是龙精虎猛的壮小伙子,一顿饭只吃半饱也要两屉肉包子,打起架来更是不含糊,只一个小小的冲锋,就突破了伍正林部的防线。

    逃命啊……伍正林部下的小兵士们掉头欲逃,这一回头可了不得,只听后面枪声起处,数名士兵栽倒在地。

    是谁在背后开的枪?

    是督战队!

    督战队又是怎么个回事?

    说起这督战队来,足以给那些缺心眼的战争狂上一堂军事课。如果我们留意军事战史的话,就会发现,举凡是小规模交火,双方都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对射几番,如果有哪一方执意不退,另一方就会做出让步。

    比如说党人金兆龙迎请南湖炮标,沿途就遭遇到两次拦截,可对方都只是象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