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禅这是在逼自己站队。
一脚天堂。
一脚地狱。
刘备的身后只能有一个太子,刘禅要的是张家的绝对支持,而不是张家对刘家的绝对支持,这是根本上的不同。
要么成为刘禅最核心的兄弟,要么被排除出刘禅的权力中枢。
这时哪是犹豫的时刻,张绍迅速分清了形势,冲着刘禅沉声说道:“鲁王与梁王虽然年幼,但是臣认为此次太子遇刺,必定与他们身后的势力洗脱不了干系。臣认为,如此谋逆犯上的恶行绝不能轻易放过,姑息则养奸,无论是谁,只要参与谋刺太子,杀无赦。”
关兴突然之间福至心灵,也醒悟了过来,冲着刘禅开口说道:“太子,关家向来以太子马首是瞻,只要太子一声令下,刀山火海关家子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关兴的表白更加彻底更加干脆,就连罗欢也偷偷给关兴竖起一根大拇指。
刘禅动情,伸手分别抓住了张绍和关兴的手,目光望向了罗欢。
罗欢微微一笑,把自己的手也伸了过去,几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刘禅动情说道:“有你们三个忠肝义胆的兄弟相助,区区宵小何足道哉。”
罗欢呵呵一笑喊出了一句在这三人耳中听来颇为新鲜的口号:“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干1他2娘3的。”
三人愣了一下,也跟着笑着喊了出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干1他2娘3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理顺了很多,首当其冲的关中都督吴懿被纳入了视线之中,几个人心里都清楚,无论刘禅遇刺这件事是否刘永刘理兄弟所为,如果能够把吴懿除去,刘永刘理兄弟就等于是被斩断了手脚,根本就无力作为,就算误杀吴懿也不足惜,因为他毕竟是刘禅继承大统路上潜在的威胁之一。
至于如何除去吴懿,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详细谋划,此时暂且搁下。
罗欢又辞去了前往秭归劝说刘备的差事,自己人微言轻的,去了算怎么一回事,就算此时的刘备已经知道了刘禅身边有一个自己的存在,但是毕竟分量不足,就算刘备有心找一个台阶下,也应该是选择一个牢靠一些的台阶。
在罗欢的鼓动下,刘禅决定游说诸葛亮亲自前往秭归一次,在成都唯有诸葛亮和糜竺二人够分量劝说刘备,不过看糜竺风烛残年的样子,恐怕也没有两天好活了,遣他去,恐怕还没到秭归就死在路上了。
商定了这桩事情,天色早已大亮,张绍关兴二人大张旗鼓的护送刘禅返回宫中,罗欢则悄悄从后门溜出返回自己的宅子补觉。
………………………………
第028章 水师换将
太子遇刺,震惊朝野,满朝大臣义愤填膺者有之,忐忑不安者亦有之。
并非说义愤填膺者就能与太子遇刺事件撇清关系,也并非说忐忑不安者就一定会与太子遇刺有什么关联,如此大的事件,没有个结果肯定是不行的,而这些大臣们没有表现出一个姿态来也是肯定不行的。
朝中各种揣测纷纷冒了出来,事件真相到底如何暂且不说,这种种揣测中不乏有混淆视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借机给对手上眼药下绊子的。
当然,也有很多大臣怀疑此事与争夺太子之位有关,而且既然已经到了兵刃相加的地步,那么就必定是一个不死不休的结局。
不过怪异的是,人们虽然有此怀疑,但满朝上下却没有一个揣测指向此处。
人们心里都明白,刘备年事已高,将来继承刘备大统者无非就出落在刘禅、刘永、刘理这三兄弟身上,而刘永刘理二人一母所出,可以看作是一脉,与当今太子刘禅形成对垒。
此时选择支持哪一个,看似机会,实则也是冒险,万一自己押错宝,那就意味着自己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沉沦。
这是一个二选一的赌局,风险与回报同样丰厚,但是大多数人却是不敢去赌。
一些老城稳重的大臣干脆选择了缄默,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至于谁将来坐上那个位置就效忠谁。
满朝上下反应最大的也偏偏是嫌疑最大的当属关中都督吴懿,他在听闻刘禅遇刺之后,连夜从治所赶到秭归,向刘备面陈。
坐镇成都的诸葛亮也使出了雷霆手段,从刘禅前往秭归乘坐的那艘楼船入手追查,结果跟罗欢当初预料的一般,当时操船的那些水兵均已下落不明,估计不是被人灭口就是已经逃匿了。而后来追杀刘禅的那艘楼船则根本毫无线索,成都水师及沿途水师在刘禅出事当晚均未有调度,并无一艘舰船外出。
刘禅闻报大怒,借机陈书刘备,请求撤换水师统领。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说个不字?就算诸葛亮也陈书刘备,认为水师应需整顿,其他的满朝文武自然更是不敢赘言。
这个事情已经摆明了,刘禅遇刺,水师负首要责任,更何况如今担任水师统领的吴班乃是吴懿的族弟,吴懿就算真的与此事无关,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为吴班求情,不仅是他,就连皇后吴苋也不敢多言,否则恐怕更会令人猜忌。
当年刘备盘踞荆州的时候,手中拥有一支水师,这支水师划归关羽治下,由陈式统领,不过只有大小舰船三十余艘,并没有形成规模和有效的战斗力。刘备夺了益州之后,原本刘璋的水师也一并降了过来,使得刘备手中水师力量大增,大小舰船增至一百余艘,原刘璋水师的统领正是吴懿的族弟吴班,刘备就将荆州水师与益州水师并归一处,自成一师,分别任命吴班和陈式为正副统领。
刘禅和诸葛亮的两封书信送至秭归,刘备看罢很快给了回复,调吴班至秭归前线另有任命,提拔陈式担任水师正统领,另调关兴担任水师副统领,谯周担任水师军司马。
陈式追随刘备多年,在蜀军中属于那种恪尽职守中规中矩的中级将领,即使是刘备命令其身陷险地或者是孤军深入也会毫无疑问的执行,其忠诚毋容置疑,可以说是军人中的典范。但是陈式在勇武和谋略方面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表现,是那种不显眼但是有不可或缺的人。
满朝大臣都是成精的人物,从刘备的这一系列任命中可以揣测出刘备对水师甚至是对吴懿已经不再如以前一般的信任,而提拔起来的关兴、谯周二人,身上都有着明显的太~子~党的印记,或者干脆说根本就是刘禅一党,人们哪里还不知道在刘备心中嘱意的太子依旧是刘禅一人,一时之间很多大臣也亮明了态度支持刘禅,使得刘禅更加坐稳了太子之位。
还有一些更加精明的大臣从关兴调任水师副统领这项任命中嗅出了不同的味道。
刘备此次伐吴打的就是为关羽复仇的旗号,而关兴在秭归大营中也是一面旗帜,此时刘备将关兴调到了水师担任副统领,明面上看来是不信任水师以及支持刘禅,而更深一层的意义会不会是此次伐吴就此暂缓呢?
半个月后,丞相诸葛亮离开成都前往秭归,与其同行的还有孙权二度遣往蜀国求和的使节,使节同时带给刘备的还有南郡太守诸葛瑾写给刘备的一封信。
刘备想要夺回荆州的心情谁都能够理解,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和荆州就是整个蜀国的南北两个门户,尤其是荆州更为重要,出荆州,北可攻打魏国的襄阳等地,南可直指东吴腹地以及交州,是为蜀国出兵的第一要冲,失了荆州,故可借助蜀地外围的崇山峻岭偏安一隅,可是也限制了将来的发展,以刘备的志向,必定是要重新夺回荆州的。
而恰恰相反,孙权在夺得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绝不愿加剧与蜀国之间的冲突,令更加强大的魏国坐收渔人之利,所以才会被刘备拒绝过一次之后,再次遣来使节向刘备求和,以希平息争端,再度携手共抗强魏。
且不说诸葛亮前往秭归能否劝动刘备就此罢手,这一次刘禅遇刺不仅没有任何损失,反而是实力大涨,朝中众多大臣的支持是一方面,最实惠的还是借机将关兴、谯周二人提拔了起来,等于控制了整个水师,真正手握了兵权。
兴奋之余,刘禅召集了自己的小团体秘密庆祝了一番,这一次范围有所扩大,除关张罗欢三人外,谯周张翼二人也有参与,还有黄武、赵广、马承三人,聚会的地点就在罗欢的酒楼里,害得罗欢又是大大的破费了一笔,不过这一次马承等人见到刘禅拉着罗欢的手令其坐在自己身侧相陪,心中原有的那点轻视之心早就灰飞烟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