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是八百个死士,是勇士,是壮士,他们给绝望中的守城军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曙光,鸣海军民终于像海浪一般扑向了东古正军,把他们淹没在了绝境之中。
宽阔的平原上,及川带着士兵不断的向杨遂反扑,发起一次次的冲锋,可是没有一次能够有一个人透过杨遂的弹幕,他们几乎全部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没有一次强大的侵略和征服,会遇到如此惨烈的抵抗,这是任何的侵略者都不曾想到的,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万盛南百姓为了他们心中的**毫无怨念的牺牲了生命,他们不是无辜的平民,而是全民战争的英烈,他们的灵魂会化作最大的动力。
在那力量爆发的一刻,侵略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挠和包围,他们眼前的点点人烟化作了百万大军,他们用自己民族几十年的抗争换来的精神最终还是败在了这令人震撼的铁流面前。天皇的帝**队的心理防线不可挽回的崩塌了,他们由衷的产生了一种敬畏的恐惧感,他们要用未来年轻人的勇气去换来弥补这伤痛的药了。
天皇的耻辱在永不停息的爆炸声中启始了,他忠心不渝的陆军投降了。不过,七千余人的伤亡已经让这支帝国的骄傲几乎不复存在。在自杀妄想中徘徊的及川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他别无选择,只有投降。能真正活下来的人,也都是看穿了那不可能实现的军国主义的清醒者,他们做出了正确而毫不耻辱的选择。
杨遂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撤回海子岛,当及川、中村、高山三人再次和杨遂见面时,这将是最后的诀别。高山不明白,为什么义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军事冒险的决定,杨遂能告诉他的只是:
“我们没有强大的先进军队,我们方方面面技不如人,我们没有详细的战略部署,也没有准确的战术安排,我们什么细节都没有,我们只能用一天的时间来做出一个决定,用生命换来勇气,用勇气换来胜利。”
这一次,杨遂和及川真的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吧?他们两人相对,回望的是这短短几个月带给他们人生的巨变,以及带给两个民族的改变。他们曾经是主宰历史进程的砝码,而今,历史已成定局,一切都注定了。只有疲惫的双眼对视和两张愁容,因为已经没有言语能够表达他们的心情了,或许不言而遇就是最好的。
历史把他们推向前台,及川注定要在海子这座孤岛上,忍受着失败耻辱的谩骂与诋毁,他的生命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铜雀437年正月,及川被革职为少将外放到海子岛,永生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铜雀436年11月23日,杨家(包括郑钧及其他将领家眷)近几十余口,在新盛宁被悉数杀害。亲人的鲜血化作了滔天巨雨,击碎了杨遂所有充满幻想的面具,叛了国,没了家族,曾经年轻的杨遂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做出这一切,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他既不可能做忠臣,也当不了孝子,盛南王的名号,无非是让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颗棋子,把其他人都变成了棋子。他只能接受,自己对命运的抉择,命运对自己的摆布。
此时的杨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平凡与理智,他只能继续为自己的理想效力,他再也不可能逃出自己的宿命了。
修建好的官邸中,一道显露阳光的长廊里,他和郑钧都穿上了新的军服,而郑钧还有许多的问题想要问他。
“将军,我想以天下为己任,做一个铁肩担道义的人,我要用自己的全部的能力,为民族创造一个真正理想的世界,让所有公民都能享受民主,让民族**,让国家有完善的体制!”
“你的想法很好啊,但是你要明白,历来要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都是要靠革命的,你看西方的查木斯,东方的东古正,不都是这样吗。只有对奉行国民革命(日后有法西斯独裁和暴力革命主义的倾向),对革命的信心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是,将军,钧必定助将军完成大业!”年轻的郑钧,身上穿的是笔挺的军装,这一刻,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理想。
哦,对了,或许还有一点杨遂并不知道,此时的及川正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着另一条小生命。
'小说网,!'
………………………………
第七十五章 碎瓦之声 震彻人间
还没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行路缓慢的马队却已经到了这个穷乡的地界儿。壮观的马队停在穷苦人逃荒的地方,十几匹马连吃的都不够,招待贵人们的,也只能是几碗茶水罢了。
“几位夫人,我们这儿就只有茶水了,还请将就将就吧。”
“没事,喝茶有什么不好,润润嗓子。”徐素一边说着一边喝了口茶水。
“来,拿钱去。”大奶奶拿起手里的银钱就给了店小二。
“谢谢夫人。”
“五妹,你心情还真是好啊,咱们都到了这么个地步了,你还是一点都不悲观啊。”四奶奶调侃了起来。
“不开心着点儿,不得烦死啊。”
几个女人的笑声便传开了。
不知不觉,马队已经走的够远了,李逸的人马是找不到了,可是她们还得想着回去,当家的和老太太给的钱虽多,可是现在世道这么乱,再多的钱没个好地方使也是白费的。
一整天了,大奶奶都在打听孙元庆的事,其他的奶奶都在顾着找乐儿,只有徐素一个人独自在山间踏青。话说回来,自从他被嫁到孙家,也没出过几回远门,今天能再回到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也算是出来透透气了。
夜深了,六个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少了往日的生活,每个人都难以入睡,不过想的不同而已。差不多的,其他人想的都是一样,迷茫,困惑,不安,比起过去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的条件实在比不上,还得天天担惊受怕的。徐素想的就不只这些了,他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被一时看中的,孙元庆看她,只觉得她和别的女人不一样,不怕吃苦,坚毅刚强,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当大姐说着孙元庆跟着赵梁撤退时,其他人都是唉声叹气,心灰意冷,担心害怕。而徐素心中却是既担心又窃喜,毕竟他和李逸远了,两个人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起来。可是回头想一想,这样的日子还能有多久呢?他们两人迟早还是会打在一起的。想到这儿,大家都累了,还是回去睡吧,躺在床上,徐素愁思不断,摸了摸肚子才想起,自己肚里的孩子。
谁怀了当家的孩子,谁当然就是最受照顾的,仆人们都得围着徐素转。一大早起床,就得为她忙活这儿忙活那儿,其实她自己挺不适应的,没怀孩子前,她一直是家里最闲的。她更愿意出去走走,她已经被原来的生活憋坏了,怎么能放过现在这个难得的机会呢?
这一天,徐素就出去了,一个人出去的,离客店不远,骑着马去的,大伙儿非陪着她,就是性子烈,非要一个人去,没想到她们也就同意了,说实话,这几个女人最坏也不过争风吃醋,除了少数的人,谁会真正去关心别人呢?
骑在马上,慢悠悠的,徐素在想很多事,不免也变得忧心忡忡。她知道,李逸找不到自己,肯定会觉得自己是被元庆带走了,必然会不停进攻他和赵梁的,这样的局面可不好。更重要的是,她根本就不愿自己曾经心爱的男人帮着绥人,而且是绥人的叛贼,她希望能找到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山沟沟越走越远,安静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只听得见马儿的缓缓脚步声。前面是零星的小屋,一条土路从中穿过,杂草绿绿的,越看越绿,再看就全是绿了。没有一个人,他们可能都逃难去了吧,或者,像那常有的景象一样,每一个家,每一个人,都要去找吃的,因为动荡,他们已经找不到吃的了。
直到没有了一点声音,徐素才想起来,自己也是在逃难啊,可是和穷苦人相比,自己却要好太多了,她怎么还能为自己感到悲哀呢?在她短暂的童年中,生活不也就是这样辛酸的过去吗?现在还能这样活着,又有什么痛苦可言呢?
她虽然也是封建传统和变革时代之际下的女人,可她却有着和其他人全不一样的地方,她不向这一切屈服,相反,她想改变自己,即使并没有多大的学识,也不是什么才女,可她作为一个女人,也有一颗慈悲的母性的心啊。她不忍看到自己的同胞就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自己分明能为此做些什么,却没有做。是啊,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