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绝望主义者的自述-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跪在地上。张文的笔触已经不敢再往下画了,画中的那人已抓起米来就往嘴里送,就像张文正在看见的一般。这,让他甚至想起了鸡吃米,他怎么也没想到,人已经堕落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不敢再画了,他想离开这儿,离开这个恐怖的世界。那人一把米送进了嘴里,顿时他双眼惊突,他的双手抓狂起来,扒在自己的脸上,血痕一道道显露出来。咽喉中的米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让他躺在地上四处翻滚。他苦苦的站起来,然而殷红的污血顿时模糊了他的眼睛。那一直摆脱不掉的惨叫再次钻进了张文的耳朵,而这却是最令人震撼的一次。张文的汗如流水一般淌下,天地上下霎时间乌云笼罩一般,张文最不愿看到的一切再次出现。那人的血液已经污浊不堪,双眼顿时也流出了许多的血,痛苦的嚎叫从没有停止过,只见那人的双耳最后也流出了黑血,这震撼心扉的一幕真实的摆在了张文眼前。大地之上,狂风四起,黄沙漫卷,那人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张文的身体变得冰冷,他也跪在了地上,双眼变得无神,空灵一般。张文的脑海开始追忆过去的一切,高格,老人,花女,眼前的人,一个个都离自己而去,他多么想让自己也消失在这世上啊,可从没有机会能让他死,他已经扛不住了,他不想再活下去了!张文疯狂的拿起笔刺向画上,血一般的墨水正好从那画中人的心上四散奔流,这一切都最终并彻底的冲垮了张文的心理。

    “已经完了,已经疯了!”张文丢下所有东西不顾一切的逃着,他不知道该去哪儿了,但他知道的是,自己想要摆脱这一切。十天,仅仅十天,张文丢掉了一切,他不想再回忆那不堪回首的一切了,可他却一辈子也无法忘去那些让他刻骨铭心的记忆。或许这就是他作为人的脆弱,我们总是或多或少抒发过悲伤或欢喜,可那都不是真的,我们只是活在所谓期盼和希望之中,可是到死也永远盼望不到。

    “可能,这就是灾难和战争吧。每当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痛苦之时,我们真的痛苦吗?每当我们总是强调自己的疯狂之时,我们真的疯狂吗?无论是什么,我们都是活在被遮掩了的世界当中。我们总是在欺骗,在反悔,哪怕是再严肃的态度,我们也只是把迟早要到来的一切推给后人。我们造福了谁?该降临的迟早要到来,无论我们做再多,也只是一样的结果。因为,挣扎越多,付出的代价也是一样的。我们总是吹嘘一件事的重要,可是我们的心真的去正视过吗?我们是人,我们不是万物之首,我们不过是苍宇之中被抛弃的一部分。我们的**让我们无比膨胀。人都有死亡的一天,可是我们却把更多无畏的死亡推给更多的其他人。我们从没有真心显露出自己的本性。”

    “直到灾难真正降临,我们才会露出自己的本性。那时候我们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从始至终都在改变,可本性却从不改变,相反它膨胀了。光明将我笼罩,我却发现自己身处在更大的黑暗当中。”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逝之后……

    其实,后世在评价张文时,常把他和李奉相提并论,称为双壁。著名的三义两论其实就是指他们二人的思想。人们时常认为张文与李奉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的确如此。作为绥国的李奉,张文的思想的确和李奉极为相似,因而两人后世处于平起平坐的历史地位。他们都是在乱世之中受到过巨大打击和创伤的人,思想上充满了对社会的排斥,恐惧,批判。因而,两人的作品都表达了要对社会进行一番改变的想法。但不同处就在于,张文强调入世,改变社会。李奉强调出世,报复社会。这就让两个人的思想都十分纠结,一种独有的思想感情就体现了出来。但也正如他们自己所想,到最后他们都屈服于现实了。张文的思想其实**成派,但因与李奉思想相同,于是出现了两义――憧憬主义与追忆主义。憧憬主义,在高格的时代被广泛应用,主要就是对当时的青年对想要改造社会的想法的阐述,憧憬主义强调要有充分的信心去改造世界才能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积极地进取。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坚定的目标,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奋斗。憧憬主义这种憧憬的概念在那个年代异常盛行,但事实证明想要靠非暴力运动改变那时的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追忆主义取而代之。追忆主义,在憧憬主义失败的时期成为了青年们的慰藉,作为理想破灭的一代,这些青年就总是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当中,以致对现实的巨大变化毫无发觉。相比之下,追忆主义就更加的避世了,它拒绝面对现实,而是永远深陷于回忆中,这是憧憬主义失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而造成的。因此,这两种主义是较为对立的,但在张文的观念下憧憬和追忆都是虚幻的,因而是不可能实现也不可能用来慰藉的。这两种主义曾一度主导了当时的东北青年思想,但很快也就为李奉的更为现实与激进的理论所推倒了。

    张文的思想之所以在当时如此受到重视,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经历了这些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灾难后,张文的本性很快发生了改变,他开始以一种更为现实的态度来解决当时东北未来的问题。在李奉的理论之上,张文更以广泛的理解阐述了更为详细的观点。在李奉的基础上,张文更明确的对人性构造进行了解构,在他看来,人性是分为三性之格的,即人性是由本性,劣根性,宿命性三者构成的。本性,即人类共有的最初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张文认为这其实一直都是被隐藏的,是隐藏在劣根性与宿命性之下的,它往往就如同潜意识一般,对人性起着潜在却十分微妙的作用。劣根性,即人的劣性,儒家是认为性本善的,而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人是恶的,因而犯了原罪,而在三义两论中,人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没有所谓真正的善或恶。而劣性就是人无法抹去的消磨不掉的顽劣之性,这是人所无法摆脱的,相反它随着**的膨胀也会越来越大,直到把人自己推向无法逃避的毁灭。宿命性,就是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对事物态度发生的转变,这往往是真正意义上的灾难或战争或很震撼人心的事情所能造成的,然而这一旦造成了也就会成为人一辈子根深蒂固的想法,直到它变成**,最终将人格导向毁灭。如上所述,张文的想法不外乎意味着,人的一切想法都是一种**,但它却是在各种人格的斗争之中而产生的,并最终让人或好或坏的死亡。

    张文的思想无处不散发着对人性的悲哀与伤感,或许此时的他也该理解老人说的话了。人总是奋斗着,可能都是为了**,那么它好坏的区分就难以判断了,有些人就是如此,当他发现自己的本性之时,他已经不在了。

    张文蹒跚的脚步依旧回荡在空旷的大地之上,或许他早已忘去了对花女的思念,或许他已经抹去了对那人死的记忆,但是路依旧要走下去。那么多人的离去,再也没有打倒张文,他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他一定要活下去,因为自己是唯一的证人。

    虽然获得了又一次的新生,但张文仍然还是失意无比,他决定不再向前走,因为海浪已经告诉自己,前方是浩瀚无尽的大海。于是张文决定重新返回,他发誓一定要活着回到沉塘之底,完成自己毕生的愿望。于是,张文再度踏上了路途,他的每一步都变得充满了意义,心中的目标让张文克服万难,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最后他挺过来了,可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当一切就要过去时,他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可悲之处。

    '小说网,!'
………………………………

第五十九章 痛彻心扉 回眸一望

    这是冬季最后一个月的下旬,张文总算走到了一个还算没有被彻底毁坏干净的地方,残破的建筑,废弃的房屋,这些都告诉他,这里也曾经遭到了鼠疫的侵害。然而,在这里张文却什么也没有发现,一片空空荡荡的,张文再次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现在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知外面的情况了,他点起一支残缺的蜡烛,看着摇摆不定的烛火,张文合起双手闭上双眼默默祈祷。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窗外的风雪仿佛随时都要把这微软的光芒给熄灭,但在张文的心中一切早已都永生不息了,他是多么希望老天保佑,不要再有更多的人离去了,他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出现在他面前啊。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上天眷顾,一阵嘈杂的声音顿时在张文的耳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