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犹豫下去了。无论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自己都必须迈出这一步。就像中国的《孙子兵法》里所说的那样:“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起于狐疑”。

    于是,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挥了挥手中的马刀,下令道:“冲锋,务必全歼对面的中国军队。”此时的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策将会给以后的历史造成何等重要的影响。

    ……

    殷如岳站在数百架投石机前面,搓搓手,兴奋地对张继说道:“元帅,请下令吧。”

    张继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殷如岳将军,现在还有一部分敌军尚在投石机的射程之外。咱们必须保证第一轮齐射造成至少40%以上的敌军伤亡,否则敌军元气未损,对我们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我们必须把把敌军放得再近些。”

    殷如岳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异样的神采。看得出来,他异常兴奋。

    ……

    殷如岳与奴隶出身的巴特尔不同,他是世家子弟,他的父亲殷洪涛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名将,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靖南大将军、川陕总督,曾经在中缅战争中率五千精兵奇袭万象,生擒缅王吴登盛。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俄国也趁机派出五万大军进犯满洲里。时任盛京将军的殷洪涛在腹背受敌、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率领三千绿营兵死守满洲里三个月,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来,殷洪涛在巡视战场时误入俄军的埋伏圈,身中二十余箭。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计,命令秘不发丧,又让部将穿上自己的铠甲,打着自己的旗帜继续指挥战斗,最终迫使俄军撤兵。

    殷如岳至今还记得,父亲的灵柩运回北京时的情形,远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亲笔为殷洪涛撰写了挽联和祭文,恭亲王奕�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主持葬礼,在京的宗室贵胄和朝廷大员们纷纷前来致哀。看着父亲身上二十余处的箭创,殷如岳哭了。从那时起,他就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这段血海深仇。葬礼结束后,在翰林院担任编修的殷如岳投笔从戎,成为了奉天驻军的一名参将。短短几年,进士出身的殷如岳就凭借着在历次边境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崭露头角。同治三年,同治皇帝下诏,任命殷如岳为奉天驻军主帅。这次得知朝廷要派兵围剿入侵的十万俄国骑兵的消息后,殷如岳刺破手指,连夜用鲜血给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写了请战术和军令状。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深受感动,批准了他率兵参战的请求。

    ……
………………………………

第八十三章 星火燎原(下)

    九百米,八百米,七百米……眼看着距离所谓的“中国军队主力”越来越近,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变的兴奋无比,眼中精光爆射,握着马刀的手也不由得颤抖起来。他沉浸在马上就要名垂青史的幻想中,竟然没有注意到胯下战马的行进速度越来越慢了。

    等到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意识到这一点时,他胯下的战马已经无法快速奔跑了。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接过副官瓦尔特·安条克递过来的火把,仔细观察起来,这才发现,原来因为自己杀敌心切,竟没有注意到,居然纵马跑进了一大片淤泥之中,马蹄陷入厚重的淤泥之中,自然无法快速奔跑了。

    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心急如焚,他十分担心这一突发情况影响到行进速度,只是中国军队主力得以顺利突围。于是,他下令道:“传令下去,继续向前,尽快离开这片淤泥,今天晚上无论如何也要歼灭中国军队主力。”

    又前进了几百米,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发现,自己胯下的战马马蹄已经深深陷入了厚重的淤泥之中,连走动都变得困难了。原来,自己和麾下的十万铁甲重骑不是跑进了一大片淤泥之中,而是跑进了一大片沼泽之中。 ”“

    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本能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他惊骇欲死,大声喊道:“全体注意,全体注意,迅速后撤,我们上当了。”

    ……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就在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下令后撤的同时,张继果断地挥了下手,早就迫不及待的殷如岳立即大声喊道:“发射”。

    随着殷如岳这一声大喊,那数百架弓弦早已绷紧的投石机被同时放开,无数个亮闪闪的东西飞到空中,向那十万铁甲重骑砸去。

    那些东西一旦落在地上或者砸到那十万铁甲重骑身上就立刻摔得粉碎,发出玻璃破碎的声音。与此同时,里面盛满的液体飞溅出来,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浓烈的酒香。其中有几滴液体甚至溅到了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的脸上,他不禁摸了摸,然后放到鼻子下闻了闻……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感到,他全身上下的力气似乎都被人在一瞬间抽走了,整个身体变得冰凉无比。那个味道他很熟悉,那是俄国最有名的伏特加酒——产自托斯卡纳的“维京海盗”。

    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地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用手指向副官瓦尔特·安条克,后者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大声喊道:“全体注意,迅速后撤,全体注意,迅速后撤。”

    然而,回答他的却是飞蝗一般、带着火苗的箭矢。这些箭矢如同一群暗夜下的萤火虫,飞向了那十万被困在沼泽里的铁甲重骑。

    很快,火焰燃烧起来并呈燎原之势向周围扩散。那片沼泽变成了一片火海,剧烈燃烧的火焰甚至照亮了夜空。火焰中,那十万铁甲重骑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就像但丁在《神曲》里描述的的炼狱。

    很多铁甲重骑滚落下马,想要尽快逃离这片沼泽,谋得一条生路。但是,身上沉重无比的铁甲,脚下深不见底齐膝的沼泽,都使得他们寸步难行。他们毫无办法,只能挣扎哀嚎。

    那种叫做“维京海盗”的著名伏特加酒还在被投石机不断地发射过来,火势越来越凶猛。

    ……

    火势渐渐变小了,几千名残余俄军聚拢在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和副官瓦尔特·安条克周围,希望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能为他们寻找一条求生之路。

    看着重新集结起来的俄军,张继微微皱了皱眉头,轻声说道:“纳尔苏将军,梁慕唐将军,请迅速解决残敌并打扫战场”。

    早就按捺不住的纳尔苏和梁慕唐齐声道:“嗻”,说着,飞身上马,率领梁州师和雍州师向残余俄军冲去。

    ……

    是役,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率领的十万铁甲重骑全军覆没,其中九万七千人战死,三千人重伤,他们的指挥官、俄国陆军元帅瓦伦丁·迪米特里及其副官瓦尔特·安条克下落不明。…;

    ……

    此时,察罕·帖木儿元帅正率领着他麾下的二十万步兵在距离托斯卡纳城不足五十里的罗摩衍那宿营。几天来,他们披星戴月,昼夜兼程,终于按期赶到了托斯卡纳。想到麾下的官兵们明天就要参加围剿中国军队的战斗,察罕·帖木儿元帅下令今晚在罗摩衍那宿营,以便官兵们能够好好休整一番。

    察罕·帖木儿元帅是哥萨克人出身。1812年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任命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担任俄军总司令抗击法军。库图佐夫上任伊始就确立了以“运动战”和“游击战”消灭法军有生力量的宗旨。当时,察罕·帖木儿元帅的父亲蒙戈·帖木儿只是游牧于顿河流域的一支哥萨克部落的首领,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任命他为哥萨克游击队总司令,命令他率领麾下骑兵抗击法军。1812年底,拿破仑·波拿巴败走莫斯科,60万大军灰飞烟灭,几乎是只身逃回了法国。蒙戈·帖木儿也因为战功被晋封为斯摩棱斯克侯爵。察罕·帖木儿元帅16岁时考入圣彼得堡陆军军官指挥学校,毕业后进入俄国军队服役,1860年,凭借在克里米亚战争、高加索战争和东普鲁士战争中的功勋,察罕·帖木儿被晋封为俄国陆军元帅。但是,由于他的哥萨克人出身,他始终没有得到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的信任以及同僚们的尊敬。也正因为此,在这次的“托斯卡纳会战”中,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将战斗力最强的十万铁甲重骑交由自己的亲信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指挥,将战斗力次之的十五万混合兵团交由贵族出身的大卫·杜夫元帅指挥,而将战斗力最弱的二十万步兵交由察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