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辉敢獬惺艿摹W钪眨笪纴99杜夫元帅选择了立即攻城。
不过,大卫・杜夫元帅毕竟是打了四十多年仗的老行伍,他没有轻率地下令所部十万步兵全数进城,而是狡猾地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先遣部队先行进城打探敌军虚实。自己则率领其余的九万五千人在托斯卡纳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原地休整,随时待命。…;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整整三个小时过去了,派进城的先遣部队竟然还没有回来报告敌情。这五千人就好像蒸发了一般,凭空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地待命的士兵们也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纷纷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起来,脸上留露出或者恐惧或者忧虑的神色。
大卫・杜夫元帅坐不住了,他认定那支五千人的先遣部队已经遭遇不测,更坏的情况是,康斯坦丁・马卡洛夫将军的五万革甲轻骑也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此时此刻,自己不能再犹豫,是即刻攻城还是马上撤退,必须立即作出决定,拖延的时间越长,对士气的影响也就越大,拖延的时间太长的话,自己很可能会不战自败。
于是,大卫・杜夫元帅下令,全军立即行动,撤退到位于托斯卡纳以东一百里处的阿内尔卡,等候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率领的十万铁甲重骑和察罕・帖木儿元帅率领的的二十万步兵的到来。
令大卫・杜夫元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敌情的不明朗和信息的不对等,加之指挥层级过多,这一命令传达到大多数士兵那里时已经严重走样。一时间,谣言四起,士兵们开始惊慌地收拾行装,有一些士兵甚至没有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就开始先行撤退,营地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大卫・杜夫元帅急令各级军官向士兵说明情况。但是,想要维持一支九万五千人队伍的的秩序谈何容易,军官们忙得马不停蹄,而营地却混乱依旧。
……
就在这时,一阵阵喊杀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四支中国骑兵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围了过来,总数大约在六万人上下。与此同时,托斯卡纳城城门大开,一只大约两万人的中国骑兵向他们冲杀过来。
这下子,原先的猜测和谣言都坐实了,俄军营地更加混乱起来,士兵们纷纷逃命。虽然,大卫・杜夫元帅急令各级军官进行弹压并组织抵抗,但是收效甚微。
这座营地原本就只是为了暂时休整而建,十分简陋,完全不具备防御功能,再加上中国军队来势汹汹,而俄军却士气全无,连有效地反击都组织不起来。此外,骑兵的机动性、冲击力和攻击力原本就远高于步兵。因此,经过大约六个小时的激战,大卫・杜夫元帅率领的九万五千名步兵被全部消灭,他自己也死在了乱军之中。最为可笑的是,他居然不是战死的,而是被自己受惊的战马踩踏而死的。
……
………………………………
第七十九章 中间开花(中)
托斯卡纳城圣保罗大教堂内,张继和巴特尔、殷如岳、达瓦西、纳尔苏、梁慕唐、李文英、宋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阿桂等人坐在沙盘前,商议最新的作战方案。
张继微笑地说道:“今天,我们一举消灭了大卫・杜夫元帅率领的十五万混合兵团,而自己的伤亡只有不到一万人,各位辛苦了。我们明天的主要任务是消灭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率领的十万铁甲重骑和察罕・帖木儿元帅率领的的二十万步兵。情报显示,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率领的十万铁甲重骑距离我们已经不足两百里,大约今天晚上6点左右就能抵达。察罕・帖木儿元帅率领的二十万步兵距离我们还有大约一百五十里,由于行进速度较慢,大约后天上午8点可以抵达。现在,我们还有大约十二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休整,传令下去,让各师官兵饱餐一顿,然后睡个好觉。记住,要留下一万五千人做为应急部队,分三班轮替,每班五千人。还要吩咐执行哨戒任务的官兵,全体弟兄的生命都系于他们身上,无论多困,一定不可以打盹。下面,我简要布置一下明天的作战方案,布置完毕,大家也都回去休息吧。”
…… ”“
此时,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正率领着他麾下的十万铁甲重骑全速向托斯卡纳城赶去。
早晨无疑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清新的空气,悄然绽放的花朵,树叶上浑圆的露珠,还未散去的淡淡山岚……若是放在平常的日子里,这样的景色足以让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生出满肚的诗意,即兴写出一首十四行诗来。然而,此时此刻,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却完全提不起兴致来。
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今年四十五岁,他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和朋友合伙经营着一家小型的船舶修理厂,母亲是一名面包师,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在他十四岁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炮火下,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参军的志向,他要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和祖国而战。
十八岁的时候,瓦伦丁・迪米特里参军了,成为了近卫一军骑兵师的一名普通骑兵。一年后,高加索战争爆发,瓦伦丁・迪米特里所在的近卫一军做为主力参战。此时的瓦伦丁・迪米特里由于为人厚道、待人宽和加之军事素质过硬,已经晋升为小队长。他率领部下作为突击部队在高加索的战场上冒着保加利亚军队猛烈的炮火来回穿插,生擒了保加利亚陆军元帅瓦力西・日夫科夫,深受当时身为近卫一军军长的尤里・弗洛斯基所赏识,被晋升为中队长。此后,瓦伦丁・迪米特里一直服役于一线部队,先后参加了第二次高加索战争、布尼索拉战争,仕途上平步青云,不断得到晋升。
1862年,东普鲁士战争爆发,普鲁士军队在强大炮兵的支持下,仅用三个月就攻克波兰,占领了东普鲁士地区并向俄国境内开进。此时的瓦伦丁・迪米特里已经是近卫一军的军长,他临危受命,率领装备和军事素养都远远不及普鲁士军队的五万俄军与普鲁士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仅用了半年时间,不仅成功夺回了东普鲁士,还将战线推进到了普鲁士境内。瓦伦丁・迪米特里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成为了俄国军队中第一个平民出身、不满五十岁、完全依靠军功获得元帅军衔的人。
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他的一切战略思维和战术思想都来自于实战。因此,他对战局的分析反倒比那些从军校毕业、对图上作业和沙盘推演有着强烈依靠的军官们更加务实、透彻。
此时,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疑虑重重。一方面,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觉得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的作战方案存在着纰漏,但是这纰漏究竟在哪里,他一时又说不出来。另一方面,几天来,他不断派出侦察兵打探大卫・杜夫元帅和察罕・帖木儿元帅的位置,以便于进行战术协同。但是,从昨天晚上起,大卫・杜夫元帅那面就没有了消息,派去打探消息的侦察兵回报说康斯坦丁・马卡洛夫将军率领的五万革甲轻骑和大卫・杜夫元帅率领的十万步兵在托斯卡纳城附近消失了。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不知道康斯坦丁・马卡洛夫将军和大卫・杜夫元帅究竟是已经遭遇不测还是已经攻克托斯卡纳城,不过,他的心中总觉得不踏实。
为了尽快排解心中的疑虑,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力争于下午5点之前抵达托斯卡纳。
熹微的晨光中,这十万威震东欧的铁甲重骑如同一条铁灰色的钢铁长河,带着隆隆的马蹄声,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方奔涌而去。
当天下午5点左右,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的十万铁甲重骑来到了距离托斯卡纳城二十里的地方。
又是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眼看着天色就要变暗,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焦急起来。
这时,一名侦察兵飞速奔驰过来道:“元帅,前方约十里处发现一支中国军队,都是革甲轻骑,大约有两万人。”
侦察兵的消息让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不由得一怔,更加疑虑起来。情报显示,中国军队只有不足九万人,而且全部是革甲轻骑,虽然在行进速度上占优势,但是冲击力和防御性却远逊于自己的铁甲重骑,人数上也处于劣势。他们应该选择坚守不出才对,为何会弃城而出,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