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示,这支英国舰队大约由两百艘船组成,其中有一百五十艘炮舰,其余的是运兵船和补给船。第二天,他们炮击了定海炮台,并派遣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海军陆战队进攻定海县,定海县现在已经失守了。此外,就在英军炮击定海炮台的当天,还是上次那个俄国陆军元帅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率领十万俄国骑兵进攻了乌里雅苏台将军行辕所在的乌兰巴托,新任乌里雅苏台将军穆彰阿率八万大军迎敌,结果全军覆没。其中,光是战死的就有三万人,受伤和被俘的不计其数。新任热河守备童国刚率五万大军驰援,中了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的埋伏,死伤惨重。他这次率领的十万俄国骑兵就是上次的那三个俄国的精锐之师,近卫一军骑兵师、伊凡骑兵师和罗曼诺夫骑兵师。情报显示,他们正在贝加尔湖一带追击童国刚的那三万残兵。倘若一旦得手,他们的兵锋恐怕就要直指张家口了。他们这次可不像是持观望态度啊。”
张继点点头,说道:“是的,他们这次显然不是持观望态度,持观望态度的是英国。”
曾国藩诧异道:“此话怎样?”
张继指着地图解释道:“道理是明摆着的,那支英国舰队放着距离北京那么近的天津不打,偏偏去打一个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定海县,这作何解释呢?如果他们真的有心登陆作战,就应该选择一片宽阔的海域或者一个优良的港口来建立滩头阵地。舟山海域岛屿密布,水浅礁多,定海县又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实在不是一处优良的登陆场啊。因此,可以判断,这次向我们开战,这十万俄国骑兵才是主力,那支英国舰队不过是转移我们注意力的鱼饵罢了。如果我们上钩了,他们就虚晃一枪,撤出战斗。如果我们不上钩,他们就假戏真做,以定海为滩头阵地,登陆作战,作为俄军的策应。南北夹击,逼迫我们两线作战。目前看来,我们对那支英国舰队,不必过分担心,就算他们假戏真做,毕竟离着北京还很远。倒是那十万俄国骑兵,一定要尽快消灭掉才好,否则张家口一旦被攻陷,北京可就危险了。”
………………………………
第六十八章 阴谋出笼(上)
曾国藩一拍脑门道:“这下糟糕了,昨天刚刚接到圣旨,要我们率领‘护国军’去与那支英国舰队作战,夺回定海县,阻止英军登陆。// 更新最快//至于那十万俄国骑兵,只是安排了京畿地区的几路人马加以围剿。”
张继焦急道:“中堂大人,咱们必须马上给朝廷上折子,把情况做详细的汇报。此外,咱们还得知会恭亲王爷,请他向太后和皇上觐见。”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好,事不宜迟,松涛,奏折由你来拟,我这就给恭亲王爷写信。”
……
张继猜得不错,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率领的十万俄国骑兵才是这次入侵的主力,那支英国舰队不过是声东击西的偏师而已。这个阴谋从两个月前就已经在酝酿了。
……
两个月前,圣彼得堡,冬宫。
俄罗斯的冬天是如此的漫长,以至于圣彼得堡几乎终年都是白雪皑皑。仅仅在一百多年前,这个俄罗斯帝国的首都还仅仅是一个小渔村。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移到了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为古老的俄罗斯帝国寻找到了出海口和发展对外贸易的支撑点,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变法图强。可以说,没有圣彼得堡,就没有俄罗斯帝国的近代化。 ”“
冬宫是一座典型的东正教风格的大厅,白色的墙体,金色的穹顶,规整的格局,密集的窗户。这种几何作图般对称而保守的建筑风格同样是俄罗斯帝国的写照。
御座大厅是冬宫的主体,这里曾经是当年彼得大帝召开御前会议的地方,因为放置了彼得大帝的御座,因此而得名。
酷爱文艺的叶卡特琳娜女皇即位后,把这里改造成了一座舞厅。事实上,御座大厅作为一个舞厅来讲,无疑是合格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墙体装饰得的金碧辉煌,高高的穹顶上悬着华丽的烛台,把大厅内照耀得如同白昼。
舞池里,一对对穿着考究的男女翩翩起舞;走廊里,一队队彬彬有礼的侍者穿梭在人群中,优雅而忙碌。
这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到访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举行的欢迎舞会。他们两人并没有跳舞,而是端着香槟,站在舞池边小声地交谈着。俄国宰相康斯坦丁・列文、枢密院枢密使尤里・弗洛斯基则与陪同维多利亚女王到访的英国首相詹姆斯・斯图尔特、国防大臣杰恩・奥斯丁闲聊着。
亚历山大二世只有22岁,还很年轻。但是,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透彻的了解和准确地把握。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只是徒具大国之名,已无大国之实。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历史上,俄国的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欧国家,甚至比不上波兰、芬兰等邻国。彼得大帝即位后,身先士卒,励精图治,终其一生地推动着俄国的变法图强,为此甚至不惜废除并杀死了自己的太子。彼得大帝的变法图强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俄国的落后状况。但是,彼得大帝更主要的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不是民间自下而上的自发需求来推动变法图强,方式粗暴,工作粗糙,以至于他死后,他的继承人基本上全盘废除了他的的变法图强政策,俄国又陷入了历史的泥潭。直到叶卡特琳娜女皇即位后,俄国的变法图强之路才又重新开始,叶卡特琳娜一生奉行对外扩张和“开明专制”的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建立新式军队,引进西欧文化。在她的努力下,俄国先后获得了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到叶卡特琳娜女皇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即位时,俄国已经隐隐然有问鼎东欧霸主的趋势了。1811年,亚历山大一世在莫斯科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60万大军。1814年和1815年,他又分别在莱比锡和滑铁卢两次击败法军,迫使拿破仑两度退位。此后,亚历山大一世“神圣同盟”、“四国同盟”的主持者,俄国也成为了欧洲各个王室的保护者。一时间,俄国似乎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霸主。但是,亚历山大二世清楚地知道,他的国家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经济上,农奴制度不仅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极端低下,更导致了农奴们的绝对贫困,而农奴们的绝对贫困又使得工商业失去了国内市场的支持,难以实现有规模的发展。政治上,御前大臣会议大大分化了沙皇的权力,加上康斯坦丁・列文、尤里・弗洛斯基这两个权臣的掣肘,使得自己的变法图强意图完全无法实现。军事上,在西欧各国甚至中国都已经大规模装备热兵器的时候,俄国士兵的装备仍以冷兵器为主,没有独立的炮兵部队,没有近代化的指挥系统和战略战术。…;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一直在寻求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向全体臣民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得他们支持的机会。上个月,英国外交大臣理查・张伯伦向他表达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希望访问俄国与自己谈判向中国开战事宜的意思。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此,他极其重视维多利亚女王的这次访问与谈判,亲自拟定了参与谈判人员的名单并亲自安排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行程。
昨天下午,维多利亚女王抵达圣彼得堡,她不顾舟车劳顿立即与亚历山大一世就向中国开战事宜举行了会谈,双方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的谈判,但是毫无进展,只得暂时休会。
今天,维多利亚女王取消了原定的行程,和亚历山大二世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再次就向中国开战事宜进行谈判。虽然双方就开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但是始终没能出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维多利亚女王深谙外交技巧,她知道,很多在谈判桌上无法取得的成果可以在宴会上、舞池里得到。因此,她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磋商。
维多利亚女王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沙皇陛下,我想提醒您的是,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没有自己的直接利益,而俄国却能收获颇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仅仅在于向中国报仇,报前年丧师辱国的一箭之仇。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训中国来敲打其他的殖民地,向他们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寻求独立。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间接利益仅此而已”,看一眼亚历山大二世的表情,维多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