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垂帘听政,不愿意放下手中掌握着的大权,‘帝党’与‘后党’的博弈属于‘零和博弈’,注定只能有一个赢家,其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帝党’与‘后党’的明争暗斗也就愈演愈烈,以前深深埋藏着的一些矛盾开始半公开化甚至公开化,每次的人事变动也就相应地充满了双方的博弈。第二条说起来同样是‘大不敬’甚至‘大逆不道’的,这两次朝会,皇上的身体状况你也看到了,元气损伤,每况愈下。我虽然不通医道,也能推断出来,皇上剩下的日子不会超过一年了。太后现在对‘新政’持宽容态度,一方面是因为皇上和恭亲王都支持‘新政’,她不能与他们决裂,另一方面是因为‘新政派’官员在地方上实力很强、现在在地方上特别是东南各省,基本都是由出身于我们湘军、淮军,支持‘新政’的官员担任总督、巡抚或者布政使,太后需要收买‘新政派’官员的人心,将来一旦皇上驾崩,她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取向,没有人知道。第三条乍听起来似乎很牵强,事实上却是所有原因中唯一已经被证实了的,那就是醇亲王奕谨入职军机。皇上最信任和亲近的人是恭亲王。也正是因为恭亲王的全力支持,咱们才能取得抗英战争的胜利,才能在两江试行‘新政’。但是,这次皇上却提升了醇亲王为军机大臣,名义上是为恭亲王分劳,实际上是在变相瓜分恭亲王手中的权力。所以,我推断,醇亲王奕谨入职军机并不是皇上的主意,而是太后授意的,因为她知道恭亲王是‘帝党’也是‘新政派’的领袖人物,地位难以撼动,她需要培养一个足以与之抗衡的人出来,而奕谨又年纪轻,易于控制。”; ”“

    张继听得张口结舌,半晌,他慢慢说道:“但是,在抗英战争的决战时刻,正是醇亲王亲自率领五千包衣门人赶赴挂甲台协助我们打胜仗的呀。”

    曾国藩闻言一笑,说道:“松涛,你说的完全是事实,但是这二者并没有关系啊,你这是生造了一个逻辑。难道协助我们打仗的人就不能反对‘新政’,成为我们的政敌么?”

    张继悚然一惊,是啊,醇亲王协助自己打仗与他反对“新政”完全没有关系啊,自己是被对他的好感迷惑了。

    曾国藩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可以有一个更大胆的假设,那就是醇亲王协助我们打仗根本就是事先安排好的,这也是可以找到证据的。”

    张继被曾国藩的这个假设吓得呆住了,他不敢再往下想。

    但是,曾国藩已经开口了:“你回想当日的情况,醇亲王所带领的五千骑兵弓马娴熟,战斗力强,号令统一,指挥得当。这绝对不是一般包衣门能做到的。那些八旗子弟你是了解的,纯粹是一群败家子,上了战场也只会是乌合之众,这么短的时间里就集结起这样一支虎狼之师,就是韩信也做不到啊。所以,这支骑兵一定是早就存在的,至于他们是被直接调拨过来的八旗兵呢,还是醇亲王秘密训练的私人武装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醇亲王的政治野心有多大,他的心机有多深。当然了,有政治野心无可厚非,心机深夜不是罪过,用到正处还往往能成大事。但是,我们不得不防备他为太后所用,成为阻碍‘新政’推行最大的绊脚石啊。
………………………………

第四十七章 求贤若渴(上)

    张继彻底震惊了,良久,他还颤抖着声音问道:“那,那咱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曾国藩笑道:“做好自己该做的。// 更新最快//”

    张继愣住了:“做好自己该做的?”

    曾国藩点点头,说道:“是啊,做好自己该做的。第一,醇亲王入职军机是太后授意,由皇上宣布的。我们无法也无力改变,只能接受。第二,醇亲王是否支持‘新政’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也无力改变,只能接受。第三,醇亲王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阻碍‘新政’的事情,我们无法也无力指摘,只能接受。因此,现阶段,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

    看着眉头紧锁、默默不语的张继,曾国藩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本来说的是庆功的,我提这些干什么?来,松涛,咱们继续喝酒。其他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尽人事,听天命’吧。明天咱们就要赶赴两江了,路上还要商议试行‘新政’的策略呢,今夜一醉方休,明朝来日方长。”

    张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

    回到久违的南京,张继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轻松,这里远离北京从哪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权力格局,虽然还是冬天,但是湖光山色,颇为引人入胜。

    几天来,张继兴致颇高,流连在玄武湖、紫金山、夫子庙、秦淮岸,有时还会去一些更为偏远的市镇去,在两江总督衙府呆的时间很短,人们都以为这位新任的两江观风使是酷爱游历的风流雅士,只有曾国藩知道,张继是在考察前一阶段‘新政’推行的结果,思考下一阶段‘新政’推行的重点。因为他每次回来都会把自己关在书房,一直熬到深夜。

    ……

    半个月后的一天,曾国藩处理完政务,刚刚回到后堂坐下,正准备喝杯茶缓缓神,张继就捧着一大堆手稿,兴冲冲地冲了进来。

    张继端起桌上的茶,容不得喘口气,就往嘴里灌,结果由于喝得太快,咳嗽了起来。

    曾国藩一边给他拍背,一边说道:“慢着点儿喝,话要一句一句说,事要一件一件办,松涛,你总是这样急性子,说过你多少遍,也不见你改改。”

    张继笑道:“中堂大人,前一阶段‘新政’推行的考察结果和下一阶段‘新政’推行的规划方案我已经做好了,请您过目。”

    曾国藩接过那堆手稿,细细看了起来,嘴上还说着:“早就说了让你重新学这些毛笔字,你一直不把这当回事,难道将来写奏折也用这钢笔?西洋的东西都是好的,只有这钢笔不行,写出的字没有半点笔锋笔势,像什么样子?”

    张继笑道:“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开始学,到时候,还得请中堂大人赐一幅墨宝让我做仿子呢。中堂大人,您看这部分,由于世宗爷时期就已经实现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官绅一体当差’,我们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政策推行得是比较顺利的。今年以来,两江地区三个省、三百六十多个县通过并购已经形成了四百八十多个大型的农庄,今年两江水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半还多,米价只有丰年时期的一半,为了避免谷贱伤农,我已经行文三省藩司衙门收购民间余粮,一部分存入义仓,以备荒年,另一部分转卖到今年刚刚早了旱灾的河南、陕西和甘肃,这件事情由两省的布政使亲自负责。另外,咱们年初筹备的安庆内军械所已经正式开工了,月均可以制造红衣大炮十五门,步枪九十支,炮弹三百枚,子弹六千发。我们开设的大通缫丝厂、恒通纺纱厂、顺通织布厂和诚通纺织厂也都运转良好。它们的产品物美价廉,已经形成了对外国货的竞争力,很多外国纺织品都买不出去了。总的来说,今年成绩还是很多的。但是,问题也还不少,首先,铁路、邮政、电报、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还没有开展起来。其次,除了极少数教会学校,两江地区的书院、学堂还没有开设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再次,换装现代武器的速度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成立军校的计划也搁浅了。”;

    曾国藩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点头。

    张继又说道:“今年,我的规划是这样的。第一,在大型农庄实行多元化经营,一方面,继续巩固水稻产量,另一方面,开始种植蔬菜、水果,养殖家畜、家禽,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可以养殖水产。这样一来,明年两江地区的食品产量还会有一个大的突破。第二,将李鸿章大人创办的金陵制造局扩建为江南制造总局,大幅提升军火产量和质量。第三,创办轮船招商局,解决大型农庄多元化经营以及新上马工厂的产品运输问题。第四,与左宗棠大人合作,在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下开设船政学堂,培养船政人才,还可以为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做些贡献。第五,再开设一批缫丝厂、纺纱厂、织布厂和纺织厂,再吸收一部分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今年,我们首先要把铁路、邮政、电报、银行、保险和证券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