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谋听得两眼圆瞪,呆立了半晌方才回过神来,两手狠狠地拍了一下大腿,说道:“妙啊,实在是太妙了。中堂大人,秦谋对您和张大人可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中堂大人,刚才我说的那一番昏话,真是让您见笑了。中堂大人,您说吧,需要我怎么做?”
曾国藩笑着拍拍秦谋的肩膀,说道:“凤鸣,你也不必谦虚,你刚才说的那些不是昏话,如果只是单纯的战争,你的那些话会使至理名言。只是由于这场战争太复杂了,决定它的因素更多地是政治,所以才不完全对。凤鸣,根据我的推测,英军总司令温斯顿・康瓦里斯已经向国内申请投降了。不出意外的话,国内的答复这几天就会到。如果国内同意他投降,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国内不同意他投降,我们就加大炮击力度,逼他投降。如果我预料得不错的话,滩头阵地里的英军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了,只要我们再加把劲儿,他们一定会选择投降的。我这几天要做的是起草一份劝降信交到温斯顿・康瓦里斯手中,你这几天要做的则是照常指挥炮击,但是炮击得要有策略,要尽量减少对英军的杀伤,又要尽量加大对英军工事的损毁力度,这样一来,对他们心理造成的压力就更大了。”
秦谋兴奋地拱手道:“中堂大人,您放心好了,秦谋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说着转身离去。
曾国藩含笑点头,目送秦谋离去。
……
曾国藩的推测是正确的。
曾国藩和秦谋谈话的三天后,塘沽英军滩头阵地,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的书房。
书桌上摆放着三封信函,收件人都是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
这三封信函分别是英国女王、议会和政府联名发出的授权他率部投降的命令;密友、国防大臣杰恩・奥斯丁以个人名义力劝他坚守到底的信函以及曾国藩以大清护国军总司令名义劝慰他率部投降的信函。;
英国女王、议会和政府联名发出的授权他率部投降的命令是这么写的:“帝国勋爵、帝国远东远征军总司令温斯顿・康瓦里斯先生:您于公元1866年5月29日发出的内容为申请率部投降的信函我们已经收悉。出现今天这样的战败局面是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但是,事以至此,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这次战败承担责任。大英帝国立国数百年而能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每一条生命的敬畏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我们授权你率部投降并欢迎你和你的士兵们回家,帝国依然以你们为荣。英国女王亚历山大里亚・维多利亚、英国上议院议长卡尔・文森、英国下议院议长道林・格雷、英国首相詹姆斯・斯图尔特于公元1866年7月21日。”
国防大臣杰恩・奥斯丁以个人名义力劝他坚守到底的信函是这么写的:“亲爱的温斯顿,得知你兵败被围的消息,我万分痛苦。请你相信,我宁愿千里之外困守孤城的那个人是我。今天,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你申请率部投降的事,支持者在下议院占到2/3,在上议院也占到2/5,尽管女王陛下和内阁都持反对态度,但还是不得不签署了授权你率部投降的命令。作为国防大臣,我必须服从议会的决定,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协助你处理善后事宜。但是作为你的朋友,我不得不劝说你见守到底,不要率部投降。原因很多,首先,帝国之所以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我们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殖民地是帝国的命脉。如果你率部投降,就意味着向全世界宣告帝国接受了战败的结果,这样做的后果是帝国所不能承受的如果到时候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地都会起而效仿。我们就会丢掉殖民地,帝国也就死亡了。其次,虽然下议院有2/3的议员,上议院有2/5的议员都支持授权你率部投降,但是他们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更多地出于对那两万子弟兵生命安全的考虑。女王陛下和内阁都反对你率部投降,现在也在坚持对议会进行游说,相信议会最终会收回这一命令并继续派出援军的。再次,虽然由于久攻张家口不下导致弹药、粮草难以为继,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不得不率领十万俄国骑兵撤退。但是,俄国政府已经承诺全力协助英国对华开战。最后,作为帝国的勋爵,作为帝国的远东远征军总司令,作为一名帝国军人,你个人的荣誉、你家族的荣光和帝国的荣耀都取决于你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率部投降,着一切就都完了。总之,亲爱的温斯顿,希望你三思而后行。你最诚挚的温斯顿于公元1866年7月23日。”
………………………………
第四十三章 止戈为武(下)
曾国藩以大清护国军总司令名义劝慰他率部投降的信函是这么写的:“英国远东远征军总司令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这场战争进行到此时已无继续的必要,你和你的部下已经没有扳回败局的可能。// //虽然你和你的部下是侵略者,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承认,你和你的部下充分证明了英国军人的勇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冤家宜解不宜结’,中国与英国有着长达数百年的和平交往历史,两国的贸易往来也在逐年上升,我们更希望两国成为贸易伙伴而不是战场死敌。无论如何,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生命受到伤害,希望你能率领你的部下在收到这封信函的三天之内解除武装,离开滩头阵地投降。否则,大军到处,玉石俱焚。大清太子少保、二等果毅公、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护国军总司令曾国藩于同治五年”
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看着这三封信函,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愿意投降的。他认为这样做有损于个人的荣誉、家族的荣光和帝国的荣耀,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选择坚守到底会面临着怎样的结果。杰恩・奥斯丁宣称的“议会最终会收回这一命令并继续派出援军”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很难实现。退一步讲,即便这个想法真的付诸实践,等援军赶到塘沽最快也到9月了,那时候,自己和部下们即便没有炮弹炸死也一定病死或者饿死了。至于俄国政府已经承诺全力协助英国对华开战更是完全指望不上,要知道,“俄罗斯人都是婊子养的”,这群王八蛋早已经将英国出卖了,英国政府还完全蒙在鼓里呢。俄罗斯人从来都只站在赢家的一面,他们是不会帮助输家的,哪怕输家是他们的亲密盟友。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真的率部投降了,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对待?那些与他不共戴天的中国人会羞辱自己么?他们会放自己回国么?自己还能被英国社会所接受么?自己该如何面对整个社会的谴责呢?正是这一连串的疑问使他难以作出决定。 ”“
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正在苦苦思考,突然被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天旋地转的晃动惊醒,清军的炮击又开始了。
今天,清军的火力似乎格外强,参与的防御工事几乎完全被击毁了,就连储藏饰品和药物的仓库也被击中起火了。
副官劳合・乔治在一旁嗫嚅着,似乎想说什么。
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叹息一声,回头问道:“乔治,你也想劝我率部投降,是么?”
劳合・乔治使劲点点头,颤抖着说道:“是的,长官。您得对您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负责。”
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疲倦地点点头,挥了挥右手,说道:“那就投降吧。传令下去,炮击结束后,全体士兵开始解除武装,将所有武器和辎重登记造册,准备移交,然后离开滩头阵地,向清军投降。”
……
受降仪式是在三天之后举行的,地点就选在大沽炮台,这个见证了整场战争全过程的地方。
海风裹挟着点滴海水吹来,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儿,大沽炮台那斑驳的城墙仿佛诉说着当日的血雨腥风。
站在阳光下,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忽然一阵恍惚,似乎回到了三个月前,那时的自己刚刚率部在这里登陆,还没有开始那场致命的旅程,望着在自己炮火轰击下摇摇欲坠的大沽炮台踌躇满志。
劳合・乔治在身后轻轻拉了拉他的上衣后摆,他才回过神来,站直身子,望向前方。
今天的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一身戎装,上身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