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出生天(上)
这时,一个粗里粗气的声音说道:“都别嚼舌头了,还要不要命了?这种军国大事轮得着咱们这些丘八操心么?管好你们的嘴,把这次的差事办好了,领了赏回去养活老婆孩子才是正经。”
看来,最后说话的这个人大小是个军官,他一开口,之前说话的那两个人都不敢再造次了,嘟哝两句之后也就安静了下来。
这时,远处又传来一阵交谈声,听上去,似乎是两个人在边往小院的方向走,边聊着什么 。
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问道:“吴兄,兄弟还有一事未明,请您示下。既然恭亲王、曾中堂和张大人图谋不轨,已经被定为钦犯,现在又已经伏诛,草草挖个坑埋了也就是了。多格多将军干嘛要多此一举,给他们设什么灵堂?还要手书这功盖千古、徳昭日月的挽联?这岂不是违抗太后、信亲王爷和醇亲王爷的旨意么?”
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说道:“贤弟,其实,这并不是多格多将军的意思,而是上边传达下来的指示。至于究竟为什么这么做?愚兄也不好说。不过,愚兄在京城当值这么些年,有些事情实在是司空见惯了。贤弟,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坐在咱们这个wèizhi上的人该考虑的。所以,愚兄劝你一句,不该想的不想,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免得祸从口出,给自己弄上一顶‘妄谈国事’的帽子。”
那个年轻的声音急忙说道:“谢谢吴兄提点。”
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叹息道:“贤弟,你言重了,愚兄是走过弯路的人,结果蹉跎半生,几乎一事无成。我实在不忍心看着你们这些后辈在走我的老路啊”,听他言下之意,竟不胜唏嘘,良久,他才回过神来,笑着说道:“我已经派人去买布置灵堂所需的东西了。你先带人把这里收拾干净,等他们一回来,你们就立即着手把灵堂布置起来。多格多将军已经下了死命令,灵堂务必于今夜布置完成。从明天开始,这里就要接受吊唁了。”
那个年轻的声音急忙说道:“吴兄请放心,我这就交代下去。”
张继听他们二人的对话,似乎并没有进到院子来的打算,终于松了一口气,蹑手蹑脚地回到了位于暖阁旁边的卧室。
根据刚才偷听到的对话,张继对目前的形势作出了判断。他知道,此时的恭王府内外,已经布满了丰台大营的兵马,想要混出去无异于痴人说梦。为今之计,只有等待吊唁的人们陆续前来之后,趁着人多事杂,再易容混出去。
这样一来,自己就不能再呆在暗室里了,否则,到时候连脱身的机会都没有。然而,现在,多格多正带领着丰台大营的兵马到处搜查他们‘图谋不轨’的罪证。恭王府上下想要找到一个藏身之处也是难于登天。想来想去,位于暖阁旁边的卧室反倒相对安全。那里本来是搜查的重点,因此,丰台大营的兵马一进院子,就先去了那里。后来那里又死了人,晦气得很,想来,他们也不会再进去了。
张继环视着卧室里的陈设,最终选中了位于卧床卧榻右侧的立柜。那里正好能容得下一个人藏身。
……
张继不知道,在他藏身于暗室的这个晚上,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故。
昨天傍晚,同治皇帝的病情突然转重,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同治皇帝担心一旦自己驾崩,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慈禧太后、信亲王奕译和醇亲王奕谨会矫诏行事,在将“新政”派一网打尽之后,废除“新政”。因此,他向慈禧太后提出,要宣恭亲王奕�、信亲王奕译、醇亲王奕谨、曾国藩和倭仁等军机大臣进宫,为自己预立遗诏。慈禧太后当即表示同意,并派自己的心腹、六宫都太监李莲英带着自己和同治皇帝的手谕前去传旨。
同治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太后采取了拖延战术,直到弥留之际,李莲英还没有将旨意传递给恭亲王奕�和曾国藩。与此同时,慈禧太后秘密召见信亲王奕译和醇亲王奕谨,要求他们立即着手,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于是,在同治皇帝苦苦等候恭亲王奕�和曾国藩的同时,善扑营、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通州大营的兵马和醇亲王奕谨的家兵部曲都已经动员起来了。
其中,善扑营在醇亲王奕谨的指挥下负责控制紫禁城,他们封锁了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无论进宫办理政务的官员,还是还是进宫陪**嫔妃闲聊、游戏的内眷,都只准进、不准出。
而丰台大营则在主帅多格多的指挥下负责拿下恭王府和“新政”派官员的府邸,其中,恭王府是重中之重。慈禧太后还特别强调,一定要保证捉拿或者处决张继,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西山锐健营则在主帅塔克世的指挥下负责控制步军统领衙门并防守九门,在进攻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力的过程中,西山锐健营与九门提督**率领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在宣武门附近发生了交火。但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遭到惨败,九门提督**也被流弹击中,伤重不治而死。随后,九门都落入了西山锐健营之手,
通州大营则在主帅马国成的指挥下负责控制顺天府、保护守旧派官员的府邸、维持京城秩序。马国成此人既不通兵法韬略,也不会舞刀弄枪,完全是靠着醇亲王奕谨的扶持,才当上了金陵副将。后来,“新政”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了牢牢掌握兵权,醇亲王奕谨又举荐他担任了通州大营主帅。相比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通州大营这个最年轻的京师卫戍力量的战斗力要逊色得多。但是,顺天府尹王乾一毕竟是文官出身,而顺天府的衙役们毕竟也不是正规的武装力量。不多时,有组织的抵抗就宣告结束,王乾一也选择了吞枪自杀。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三百六十章 逃出生天(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醇亲王奕谨的家兵部曲。本来,按照原定计划,这支在挂甲台之战中崭露头角的神秘武装是由醇亲王奕谨的幕僚魏宇率领,作为总预备队的,而魏宇还肩负着在恭王府督战的重任。但是,在临出发前,醇亲王奕谨突然提出奉天驻军主帅殷如岳与张继过从甚密,并且是“新政”的支持者,为了以防万一,最好先行接管,并建议由魏宇率领醇亲王奕谨的家兵部曲执行此项任务。
醇亲王奕谨知道,信亲王奕译在此时提出这项建议明显有公报私仇的意味,他是想借此机会除掉一向与自己不和的奉天驻军主帅殷如岳 。但是,正如信亲王奕译所言,奉天驻军主帅殷如岳确实与张继过从甚密。而且,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对于这样一支距离京城只有两天路程的武装,也确实不得不防。更何况,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必须维护团结,也不好公然表现出信亲王奕译意见相左。
于是,醇亲王奕谨也就勉强同意了信亲王奕译的建议。但是,信亲王奕译的这一建议却遭到了魏宇的强烈反对。他反复指出,恭亲王奕�和曾国藩已经是瓮中之鳖,其他的“新政”派官员也是群龙无首,就只有恭王府和藏匿于其中的张继才是最重要的目标。不过,虽然魏宇一再坚持要在恭王府督战,醇亲王奕谨出于维护团结的考虑,还是下令由他率领家兵部曲前去接管奉天驻军。
等到一切都准备停当,已经是子时三刻了。没过多久,太医院的医正们前来禀报,大行皇帝已经殡天。慈禧太后当即下令秘不发丧,并要求李莲英立即出动,宣恭亲王奕�和曾国藩入宫。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像凤鸣岐向陈士楷转述的那样,奕�和曾国藩进宫之后,刚刚赶到养心殿,奕译和奕谨就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大行皇帝遗诏”和太后懿旨:第一,奕�因即位问题心怀怨望,早有不臣之心。又违反“诸王皇子不得结交外臣”的祖制,与多个部院衙门主官和地方督抚私通书信。近来,更加丧心病狂,与其党羽多次组织秘密会议,并插手京城防务安排,妄图趁皇上龙体欠安,图谋不轨。第二,曾国藩素来居功自傲,无视朝廷,私自在两江地区推行‘新政’,弄的民怨沸腾。近来,更是沦为奕�帮凶,拉拢九门提督多格多和顺天府尹王乾一,图谋不轨。第三,对于此等十恶不赦的谋反罪行本来应当交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依照《大清律》处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