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笫贝钡挠⒐⒎ü任髋饭以对端υ谏砗螅踔敛患耙丫呦蛩ヂ涞闹泄1697年,亲政不久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深感国弱民穷,难以为继,于是率领一支由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遍访西洋诸国,希望寻求‘富国强兵’之道。1698年,满怀信心的彼得大帝回到了莫斯科,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以“西方化”为主题的变法图强。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系统而具体,例如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鼓励发展实业,习俗上厉行文明开化,军事上推行对外扩张,而其中最具远见卓识的莫过于迁都圣彼得堡。当时的圣彼得堡还仅仅是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小渔村,但是,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敏锐地意识到了出海口之于“富国强兵”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将首都从有着“东方君士坦丁堡”之称的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渔村,为俄国寻找到了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扩张的支撑点,也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

    亚历山大二世只有24岁,还很年轻,但是,他已经亲政8年了。8年的历练,使得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透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俄国,只是徒具大国之名而已,实则已无大国之实。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一方面,农奴制度不仅令农业生产效率极端低下,更导致了农奴们的绝对贫困,进而使得工商业失去了国内市场的支持,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御前大臣会议已经被变成了安置元老级大臣的荣誉性机构,失去了对日常政务的实际决策权,而两大权臣之一的尤里・弗洛斯基也因为在张继千里奔袭俄国之役中筹划失策、措置失当已经辞去了枢密院枢密使的职务,但是康斯坦丁・列文却仍旧担任着宰相的职务,对日常政务的处理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对自己始终是一个掣肘。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圣彼得堡(上)

    更让亚历山大二世忧心忡忡的则是皇室内部的矛盾,上一任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私生子、罗曼诺夫骑兵师师长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近来行踪颇为诡秘。据派去秘密监视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的宫廷侍卫回报,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近来与近卫一军骑兵师师长扎卡耶夫・彼特勒上将、伊凡骑兵师师长马卡洛夫・加洛林上将走得很近,三人定期聚在一起密谈,还时常对国事发表怨言。亚历山大二世非常担心这位同父异母哥哥因为觊觎皇位而生出异心,他更担心这三人联手发动军事政变 ”“ 。毕竟他们率领的可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御林军”,而他们又在战场上结下了过命的交情,一旦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登高一呼,难保扎卡耶夫・彼特勒上将和马卡洛夫・加洛林上将不会聚众响应。此时的亚历山大二世追悔莫及,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借着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矫诏杀死自己的上司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率众投降张继的借口处死他。现在倒好,想对付他,都没有了现成的借口。而如果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发难,又得面对皇室内部和民间舆论的非议。有鉴于此,亚历山大二世以“加强战备”的名义将近卫一军骑兵师和伊凡骑兵师调离了圣彼得堡,命令他们率领前往伏尔加平原进行冬季野外训练,成功地支走了扎卡耶夫・彼特勒上将和马卡洛夫・加洛林上将。接着,又以“优化结构”的名义将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提升为枢密院副枢密使,剥夺了他的兵权。

    然而,亚历山大二世深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因为,近年来,随着对皇室特权的削减,皇室内部对自己的不满与日俱增,而且尼古拉・罗曼诺夫上将、扎卡耶夫・彼特勒上将和马卡洛夫・加洛林上将的在军队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即便调离了圣彼得堡,对军队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但是,为了避免皇室内部和民间舆论的非议,也考虑到现实因素的掣肘,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徐徐图之了。

    而所有这些问题中,最让亚历山大二世感到气苦的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亚历山大二世16岁亲政,虽然这8年来在内政外交上都多有建树,却始终被皇室内部和民间舆论认为“年轻识浅”。因此,他一直在寻求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向全体臣民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得他们支持的机会。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向全体臣民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得他们支持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像伊凡三世击败钦察汗国、彼得大帝击败瑞典、叶卡特琳娜女皇击败波兰和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法国那样获得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他最初将目光锁定在邻近的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身上,因为,长期以来,俄国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都受到瑞典、奥斯曼土耳其的危险。但是,此时的俄国海军已经不是当年彼得大帝创立的那支俄国海军了,即便能够击败瑞典海军和奥斯曼土耳其海军,战局也一定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损失是亚历山大二世所无法承受的。于是,他在加紧海军建设的同时,又将目光转向了广袤的欧亚大陆,中国,这个历史上屡次向俄国赔款、割地的东方古国成为了他的又一个选择。正在此时,维多利亚女王来访,表明了英国希望联合俄国对中国开战的意向。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维多利亚女王和亚历山大二世敲定了最终的作战方案。其中,俄国负责陆上作战的部分,具体来说,由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率领十万重装骑兵取道乌里雅苏台、热河进攻张家口,在攻陷张家口之后再直取北京,最终迫使中国割让一部分领土或者让渡一部分经济利益。这样一来,自己就能够向全体臣民证明自己能力并获得他们支持。

    然而,令亚历山大二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居然在形势万般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围魏救赵”,由张继率领九万革甲轻骑千里奔袭俄国。结果,不仅自己进攻张家口、直取北京的计划落空,大卫・杜夫元帅、瓦伦丁・迪米特里元帅和察罕・帖木儿元帅所率领的四十五万大军和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率领的十万重装骑兵也几乎全军覆没,而张继率领的九万革甲轻骑却在自己的腹心之地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虽然这场战争最终得以体面地结束,却也使得俄国元气大伤,对亚历山大二世的威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结果是亚历山大二世所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

    现在,这个被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张继居然率领联合使团前来考察“新政”,怎能不让亚历山大二世郁闷不已?

    ……

    亚历山大二世还在对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圣彼得堡发呆,无休室厚重的橡木门上却传来一阵沉闷而有规律的敲击声。亚历山大二世叹了口气,说道:“进来吧。”

    伴随着“吱呀……”一声,一个黑色的人影闪了进来。那是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儿,他原本就长着一张棱角不甚分明的圆脸,却偏偏蓄了两撇时髦的威廉式胡须,再配上那矮胖的身材和那套显得颇不合身的礼服,远远看上去显得无比滑稽。然而,没有人能在他面前笑得出来,因为当他那阴鸷的目光扫过的时候,任谁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这个其貌不扬而目光阴鸷的老头儿正是俄国两大权臣之一、权势熏天的宰相康斯坦丁・列文。

    康斯坦丁・列文出生于1808年,现年不过60岁,担任俄国宰相却已经长达20年了。他出身贵族家庭,祖上颇为显赫,他的父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的心腹、宠臣缅希科夫・列文,他的母系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叶卡特琳娜女皇的爱将、情夫格里高利・波将金。他的父亲奥尔基・列文曾经跟随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元帅在莫斯科大败拿破仑,被封为“乌拉尔侯爵”。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圣彼得堡(中)

    不过,康斯坦丁・列文并没有走父亲投身行伍的老路,因为,他从小就对政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 欢迎来到阅读//奥尔基・列文也着力培养这个被自己视为家族未来的儿子,先后将他送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留学。20岁那年,康斯坦丁・列文回到俄国,随即就被亚历山大一世选为贴身秘书,充当亚历山大一世和御前大臣会议的联络员。后来,亚历山大一世又力排众议,任命刚刚30岁的康斯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