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输方式。最后,鲁尔工业区与萨克森、汉诺威等德意志地区经济重镇相邻,西边又与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接壤,历史上就有着‘德意志十字路口’之称。由于与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有着长期而密切的贸易往来,其经济的开放性很强。这一切都为鲁尔工业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洲有一句谚语,叫做“普鲁士是从炮弹壳子里孵出来的”,是用来形容普鲁士的好战传统的。其实,这句谚语还有下半句,叫做“是鲁尔工业区产下的怪蛋”,这下半句则是用来形容鲁尔工业区对于普鲁士的战略意义的。的确,鲁尔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位居普鲁士第1名,占到普鲁士工业总产值的45%,远远超出第2名西里西亚(35%)和第3名汉堡(20%),其重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了普鲁士重工业总产值的80%,而其军事工业总产值更是占到了普鲁士军事工业总产值的95%。可以说,如果没有鲁尔工业区那些厂房林立、浓烟滚滚的工厂,即便普鲁士陆军再骁勇善战,也根本没有资本与法国这样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相抗衡。
从腓特烈二世到威廉一世的历代普鲁士国王都深谙这一点。因此,他们在扶植鲁尔工业区重工业企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不仅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为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直接援助,还通过政府订单的方式为市场开拓乏力的企业提供间接支持。
……
克虏伯兵工厂是一家以生产武器装备为主、机械设备为辅的综合性重工业企业,由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于1847年创立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克虏伯兵工厂已经成为鲁尔工业区规模最大、产值最高、名头最响的军工企业,其生产的克虏伯大炮帮助普鲁士陆军赢得了普奥战胜、普丹战争的胜利,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也因此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火炮大王”。
即便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企业管理方面的天才。
1811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父亲腓特烈・克虏伯创立了克虏伯制造厂。事实上,当时的克虏伯制造厂不过是一家铁器小作坊,从事的也只是简单的铁器加工之类的小买卖。不过,腓特烈・克虏伯虽然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却热心发明创造,冶炼出了“罐钢”这种延展性能极好的钢材。1826年,腓特烈・克虏伯去世,年仅14岁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陷入困境的企业和“罐钢”的冶炼方法。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个年仅14岁的少年能够使这家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的小作坊起死回生。然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所作所为却使他们不得不刮目相看。他先是通过出售“罐钢”的冶炼方法获得了可观的周转资金,随后又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技术研发和扩大生产,先后研制出了羹匙压制机和铸币机,使汤匙、叉子的生产实现了批量化,迅速抢占了金属餐具市场,并成为普鲁士铸币局的独家供应商。在铁器加工领域站稳脚跟之后,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开始进行积极的市场拓展并开始尝试多元化生产。1847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将克虏伯制造厂改名为克虏伯兵工厂,开始向军事工业领域进军。
1851年,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英国举办这次的博览会的目的本来是向世界展现英国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没想到,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居然成功说服筹委会主席、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允许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克虏伯兵工厂参展。克虏伯兵工厂的展品是一枚重达4300镑的钢锭,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钢锭。它与英国的主展品一块象征着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重达24吨的煤块被摆放在会场最显眼的位置,成为了当时最受瞩目的展品之一。
………………………………
第三百零六章 火炮大王(上)
也正是借由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东风,克虏伯兵工厂名声大噪,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像雪花般从天而降。1852年,克虏伯兵工厂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个无缝的钢火车轮毂,随后又开始生产铸钢的火车轮轴和弹簧。1862年,克虏伯兵工厂又将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引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钢材的质量。那家昔日的铁器小作坊开始向以生产武器装备为主、机械设备为辅的综合性重工业企业转变。
中国与克虏伯兵工厂的合作也是由来已久的 ”“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在目睹了弗里德里克·华尔率领的“常胜军”所装备的“开花大炮”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出的巨大战斗力之后,时任江苏巡抚、五口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就决心开展海外军事采购,向“船坚炮利”的西洋诸国购买火炮等武器装备。在得到总理王大臣、恭亲王爱新觉罗·奕的支持后,李鸿章开始对西洋诸国的武器装备进行考察。
最初,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等和存在商业贿赂等问题,李鸿章的海外军事采购进行的并不顺利。采购对象混乱不一,基本依赖外国驻华使节牵线搭桥,导致湘军和淮军的武器装备制式各异、维护不便。后来,在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的引荐下,大批英制武器装备列装湘军、淮军。然而,这些装备不仅价格畸高,而且性能落伍,完全无法满足湘军、淮军的日常训练、作战需要。
同治三年(1864年)年初,在泰来洋行的引荐下,克虏伯兵工厂派员来华,受聘于淮军水师,担任火炮营教官。他们的严谨细致和忠于职守,令李鸿章深为赞许,而他们所携带的技术精良、质量过硬、性能可靠的训练用克虏伯大炮更是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鸿章由此决定海外军事采购优先选择普鲁士tebie是克虏伯兵工厂的产品。同治三年(1864年)年底,李鸿章订购的第一批共计40门克虏伯大炮运抵中国并优先装备给在两江地区遂行剿灭太平天国残部任务的湘军和淮军。李鸿章按照清朝为火炮赠号“大将军”的惯例,根据krupp的谐音,取“克制敌军,战胜夷虏”之意,将其命名为“克虏伯”。
同治四年(1865年)年初,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又与克虏伯兵工厂签订了购买克虏伯大炮生产权的协议,开始仿制克虏伯大炮。同治四年(1865年)8月,张继率领的“护国军”在挂甲台与新任英国远东远征军总司令温斯顿·康瓦里斯勋爵作战时所使用的20门克虏伯大炮就是由金陵制造局仿制的。
此后,中国与克虏伯兵工厂的合作日渐密切。同治五年(1866年)2月,张继出任两江观风使兼‘新政’规划部侍郎之后,一改过去过分依赖怡和洋行、泰来洋行和斯米德洋行等中间人的作法,命令容闳赴克虏伯兵工厂考察,直接向克虏伯兵工厂订购了第二批共计120门克虏伯大炮,用于列装两江地区各海防要塞的守备部队,由金陵制造局扩建而成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克虏伯大炮也陆续列装两江水师,这也为之后两江水师在定海海战中战胜英国皇家海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张继率领联合使团赴西洋诸国考察‘新政’之时,旅顺口海防要塞已经列装克虏伯大炮42门,大连湾海防要塞已经列装克虏伯大炮26门,威海卫海防要塞则已经列装克虏伯大炮108门,两江水师和刚刚组建的北洋水师的全部战列舰都列装了2至4门不等、共计160的克虏伯大炮,以致于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克虏伯大炮都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
克虏伯兵工厂位于鲁尔工业区腹地的埃森,厂区占地面积近三万亩,拥有工人近十万,有大大小小的车间共计五十六座,配套的生活设施更是不计其数,相当于一座小型的城市。
克虏伯兵工厂的办公主楼“克虏伯宫”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式建筑,以罗马万神殿为模型的柱廊大厅,高达110米,直径60多米,建筑规模相当于圣彼得大教堂的2倍、美国国会大厦的12倍,流经厂区的圣佐治亚运河在改道之后绕柱廊大厅的三面流过,最后流入一个巨大的倒影池。
看着在一片绿树掩映下巍然耸立的“克虏伯宫”,张继不禁暗暗赞叹,这样巨大的工程量,也只有克虏伯兵工厂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重工业企业能够建造得起。不过,这样的建筑形制倒是非常符合普鲁士的美学标准。因为新古典主义式建筑的形制特点就是外观对称、气质庄严。这样的形制特点会使走近的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