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张继这么说,奕�脸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定定地凝视着张继,说道:“你的意思是……” ”“
张继点点头,一字一顿地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扶植一个弱国,诱导它产生与俄国抗衡的意愿,帮助它获得与俄国抗衡的实力,最终使它成为俄国的现实威胁,使俄国无暇南顾。”
奕�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
半晌,奕�才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国家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俄国的邻国,最好边境线还比较长,否则所能起到的牵制作用就极其有限了。第二,两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争端,至少也要有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比如存在争议的领土、对资源的争夺或者民族和宗教的矛盾,争端的历史和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是产生仇恨的根源之一,而没有仇恨,就没有敌对。第三,它目前必须足够弱小,最好还和我们相邻。这样才能保证它基本上是在我们的扶植下强大起来,也才能保证我们对它的控制,以免除后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扶植的是盟友,而不是潜在的敌人。”
听到这里,曾国藩笑道:“恭亲王爷,您这条件开的也着实苛刻了,符合这些条件的国家真是少之又少。第一条和第二条还好说,波兰、保加利亚等国近年来都饱受俄国蹂躏,又都与俄国相邻,算是符合条件的。但是想要满足第三条可就真是太难了,与我们和俄国都相邻的弱国也就只剩下朝鲜和日本了。总不能指望扶植它们来牵制俄国吧”,说着,曾国藩向张继投去询问的目光。
与此同时,奕�也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张继。
张继笑道:“中堂大人,您说得对,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弱国就只有朝鲜和日本而已,而我的计划就是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奕�和曾国藩同时惊呼道:“什么?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张继点点头,胸有成竹地说道:“是的,扶植日本来牵制俄国。”
奕�摇摇头,似乎对张继的答案感到不可思议。他沉思半晌,说道:“你的答案是我所完全没有想到的。退一步讲,即使只能从这两个国家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我倒觉得,与日本相比,朝鲜似乎更为合适。朝鲜有‘三可用’。首先,朝鲜自古就是中国的藩属国,世守臣节,与中国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朝鲜也继续上表称臣,年年进贡。其次,俄国侵占外兴安岭地区和库页岛之后,就与朝鲜在海参崴地区接壤了,而朝鲜又与我们接壤,无论是由朝鲜发挥牵制俄国的作用,还是由我们发挥压制朝鲜的作用都方便得多。再次,朝鲜国弱民穷,前明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还是靠明军的援助才得以击败日军,不致亡国灭种。这也更有利于我们扶植和控制它。反观日本,则有‘四不可用’。首先,虽然中日两国在盛唐时期关系密切,日本也以藩属和学生自居,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典章制度。但是,自南宋灭亡以来,日本就妄称‘中华道统已绝,汉唐声威不再’,不再臣服于中国。特别是前明万历年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时还数度与援助朝鲜的明军作战。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日本竟视大清为叛逆,而将自己说成是中华文明道统之所在,与我们彻底断绝了往来。其次,日本民族偏执而尚武,它在国内刚刚实现统一的情况下就敢于发兵侵朝,倘若我们真的扶植它实现富国强兵,它岂不是会成为我们潜在的强大敌人?再次,日本乃一岛国,与俄国和我们都是隔海相望,无论是由日本发挥牵制俄国的作用,还是由我们发挥压制日本的作用都没那么容易。最后,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马修·佩里率美国东印度舰队开进江户湾,逼迫日本政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开阜通商。从此,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这也就是著名的‘黑船开国事件’。我想,日本民族应该对西方列强充满了恨意,想在短时间内将他们的仇恨引向俄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这就是朝鲜的‘三可用’和日本的‘四不可用’,松涛,你认为可有道理?”
张继沉吟半晌,回答道:“恭亲王爷深谋远虑,这‘三可用’和‘四不可用’中的许多问题我甚至都没有想到过。不过,我这里也有‘四可用’和‘三不可用’,王爷不妨听听。”
奕�说道:“松涛,你说,想来你一定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的。”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渔翁得利(上)
张继笑着说道:“我们先说朝鲜的‘三不可用’。首先,朝鲜民族生性软弱,耽于安逸,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纵观朝鲜两千多年的历史,或者内战不断,或者受到外族奴役。虽然隋炀帝三征高丽皆以失败告终,但其实他是败在了自己手中,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大军粮饷不济,将领又骄傲轻敌。即便如此,隋军尚且曾经大败高丽大军,包围平壤达数月之久。李朝建立之后,朝鲜实现了统一。但是,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对内则是朋党之争不断,特别是东人党和西人党斗争多年,误国误民,这才使得丰臣秀吉有隙可乘。丰臣秀吉劳师袭远,以十五万疲敝之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攻克汉城,又用了不到一个时间就攻克平壤,占据朝鲜全境。但是,除了朝鲜政府军和援助朝鲜的明军,朝鲜士绅和平民几乎就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这样的民族缺乏血性,即便实现了‘富国’,也很难实现‘强兵’,即便实现了‘强兵’,也很难指望他们起到牵制俄国的作用,反而会让我们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其次,朝鲜和俄国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争端,也缺乏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朝鲜虽然与俄国接壤,却仅限于海参崴一地。海参崴对于俄国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俄国在太平洋的唯一一个不冻港,战略意义巨大,但是它对于朝鲜毫无意义,因为朝鲜良港甚多,对它没有领土诉求。这里既不能成为朝鲜和俄国产生争端的潜在因素,也就很难成为朝鲜牵制俄国的主要阵地。最后,现在的朝鲜虽然国弱民穷,却还没有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正因为此,也就没有实现文明开化,民族救亡意识不强,缺乏改变现状的欲望,这也决定了扶植它会有很大的难度。这正是朝鲜的‘三不可用’。””“
张继顿了顿,继续说道:“们再来说说日本的‘四可用’。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这就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扩张欲望和尚武精神。万历十八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全境,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在全国范围下达征朝总动员令,第三年就发动了侵朝战争。不过,忧患意识、扩张欲望和尚武精神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为我所用。如果我们扶植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一定会大大刺激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就可以把祸水引到俄国身上。您应该知道,日本民族尊崇‘武士道’,武士们视死如归,这样的武士组成的军队应该是所向披靡的。其次,您刚才所说的确实是事实,自南宋灭亡以来,日本就妄称‘中华道统已绝,汉唐声威不再’,不再臣服于中国。大清入主中原之后,日本更是自视为中华文明道统之所在,与我们彻底断绝了往来。事实上,日本之所以持这样的态度,是日本的‘弱者心态’在作祟。日本在唐朝的影响下完成‘大化改新’,它的典章制度、礼仪文化也几乎完全来源于唐朝,它对唐朝有着一种近乎宗教崇拜的感情。这种感情非常微妙,一方面,它会臣服、膜拜于唐朝,另一方面,它会视唐朝的终结者为自己的敌人。宋朝商业繁荣、物阜民丰,日本对宋朝的感情也有些近似于对唐朝的感情。后来,南宋亡于蒙古之手。日本一向将自己视作中华文明的支脉,将蒙古视作蛮夷。现在,蛮夷居然灭亡了自己的文化母国,日本在心理上是无法接受的,再加上蒙古还曾渡海征伐日本,虽然因为台风肆虐而作罢,却给日本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从那以后,日本就不再臣服于中国。至于日本对大清的误会,一方面与对蒙古的感情有些类似,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日本政府闭关锁国多年,完全不了解世界大势,不知道我大清现在的国富兵强。如果能使他们了解到这一点,他们必然会心悦诚服,像臣服、膜拜于唐朝一样接受我们的控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