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与王允的斗争中,马日磾等一系大臣落败,虽无人流血,但那是以马日磾等八为元老自愿辞官归乡作为交换达成的。也正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马日磾才真正看明白王允已经不是昔日老友的那个王允,而是有大功于社稷,剪除董贼的王允。原本他以为人是不会变的,但是现在看来人是会变的,尤其是遭遇了这样大的变化之后,心思难免与初衷不符,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来。
不过,马日磾倒也未曾担心王允会变成下一个董卓,要不然,土都已经快要淹没头顶的他,哪怕是死也要拉着王允一起下去。
只是马日磾没有想到的是,他头顶差的那一点点土,马上就要被人送来了。王允也想不到因为他的举动,让马日磾死在回乡的路上。
马日磾乃扶风茂陵人,回乡自然是要向西。但是马日磾和王允都忘了,西面虽是汉地,却尚在董卓余孽手中。
或许,他们不是忘了,而是选择性忽略了,以为董卓一死,余众皆散,即便不散,也万万不会轻举妄动,对马日磾这样的老家伙下手。
然而,没过多久,王允又借势压服了其他与之不对付的大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马日磾的死讯传到了长安。同样的,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刘协耳中。
“臣,王允拜见陛下!”
与往日不同,这次王允下拜之后,脑袋紧紧的贴在地上,不敢抬起半分。
“子师,你可是说过放马公一马的,现在不过月余时间,便传来马公的死讯,你有何说法?”刘协很是不满的说道。
王允身子一颤,道:“回陛下,老臣也没有想到董卓死后,他麾下的那些小瘪三竟然还敢对朝廷重臣下手,实在是老臣之过。为赎前罪,老臣愿意领兵前去扶风,一则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有这些董卓余孽,长安也将受到掣肘;二则为马兄之仇,不可不报。”
刘协听到这话,却是迟疑了,半晌,才说道:“不知新的西园八校现在如何了?”
王允如实道:“回陛下,经过数月的训练,大军已经初具其形,已有不俗的战力,应对董卓余孽必然是不在话下。”
刘协对这些并不是太懂,但他对王允依旧很是信任,同意了下来:“既如此,朕同意了,只是……应当派何人领兵?”
王允倒是有心亲自领兵,只是想到长安刚刚平静下来,未免再起波澜,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建议道:“皇甫嵩深通兵法,于镇压黄巾贼众时颇有功劳,今欲除董卓余孽,非他莫属!”
刘协点点头,却又担心道:“如今皇甫爱卿年事已高,如此舟车劳顿,不知可行否?”
“想来无碍。义真文武双全,身体向来硬朗,当不惧些许劳累。”王允对皇甫嵩了解甚深,只是他却没有想到有好些日子没有与之碰面了。
是以,当刘协同意下来之后,王允带着圣旨前去寻皇甫嵩的时候,却是不巧,前些日子皇甫嵩偶感风寒,病了,如今是卧病在榻。唯一中文网
王允探视了皇甫嵩,见其非是装病,只能回禀刘协道:“皇甫嵩抱恙,未能如愿命其领兵出战,皆乃老臣之过也!不过,老臣观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有乃父之风,前些年更是多亏其暗中对董卓进行牵制,方才有如今之局面。因此,老臣建议以皇甫坚寿为将,领兵讨贼。”
“皇甫坚寿如今可是无恙?”刘协不想再有皇甫嵩这样的情况出现,随口又问了句。
“无恙!此乃老臣亲眼所见,断不可能有假。”王允斩钉截铁的回道。
“好,那就着皇甫坚寿为虎威将军,假节,领兵征讨扶风!”
不久,皇甫坚寿应命领兵西园八校中的长水、射声二校出征扶风。
不过十余日,皇甫坚寿败归,领残兵八百而归。刘协与王允皆是大惊。王允担心被降罪,以皇甫坚寿轻敌冒进,致使大军损失惨重为由将其下狱,连刘协的面都没有见着。
然而,皇甫嵩闻得消息,拖着病体入宫与刘协一见,保下了皇甫坚寿。也幸亏他的动作够快,要不然皇甫坚寿已然无故死于狱中。却也因此,让刘协得到了兵败的真正原因,竟是两军对垒之时,手下有人趁机作乱,方才致使大败。
刘协本要借机降罪于王允,因为最近这些日子让他感觉到不对,担心再出一个董卓。只是命令尚未传下,李傕、郭汜等董卓旧将竟引兵而来,只能暂时放过王允。
王允同样知晓了兵败的原因,为了洗脱嫌疑,他亲自领兵守城。
“李傕、郭汜何在?”
“李傕在此!”
“郭汜在此!”
“你二人相助董贼,为祸甚重。陛下尚未降罪于你二人,缘何你二人还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大逆不道?”
“哈哈哈~”
对于王允的话,李傕、郭汜一人一句应和道——
“我等皆乃汉臣,早先之前不过是佯装听候董贼之命罢了,谈何有罪?”
“马日磾,马大人于社稷有大功,我等心甚敬服,不想却为尔所害,莫不是想要做第二董贼?”
“没错!董卓荼毒甚深,我等二人岂能坐视,此来不过是清君侧,为马大人复仇罢了!”
“就是,王允你若是还有一丝自知之明,切勿行那大逆不道之举,赶紧自杀了事,否则定要你如董贼那般死无葬身之地!”
《三国之公孙大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
………………………………
第四百二十一章 长安再乱(下)
“动手!”
李傕、郭汜原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挺好的,陡然二人齐齐吼了句。王允心头一惊,暗叫不妙,转头向左右的守城的大军望了过去。
且说皇甫坚寿大败而归,王允首先察觉到不妙,而且这股不妙感来自于重建的西园八校,准确说其中的士兵,必然是有部分士兵乃是凉州军旧部。王允倒是想要找出这些人,奈何这些人脑门没有写“我是凉州军旧部”几个大字,没法分辨出来。但如今西园八校不仅是王允的依仗,更是刘协的依仗,万万是不能放弃的,所以为了大局,直接将皇甫坚寿拿下,想要掩盖事实,为分辨敌人留下足够的时间。
然而,当李郭二人话音落下,城头的大军就是一乱,至少数十个士兵举刀挥向了身侧的“袍泽”,一时间守军风声鹤唳,直接乱了起来。
“当真是好算计,好算计啊!”
王允恨恨的说了句,便不得不带着身边的数百人撤退。这个时候企图稳定局势是不妥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凉州军旧部,而且能够完全信任的,也就身旁特意挑出来的两百五十人,若是因此有所损伤,就无法返回了。
王允下了城头,迅速往皇宫奔去。皇宫内尚有一千两百羽林卫,这些人都是身家清白的精锐,加上皇宫的宫闱比之长安城的城墙也是丝毫不差,或可挡住凉州军。
城门处,李傕和郭汜喊出“暗号以后”,又下令立即攻城。如此,里应外合之下,不过一刻钟的时间便拿下城门。
“老郭!”
李傕满脸喜色道:“军师果然料事如神,区区数十死士便拿下长安,实在是太简单了!”
郭汜见他这般得意,忍不住泼凉水道:“军师固然料事如神,但你也别忘了,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军师已经离开了。”
李傕面色一滞,半晌,才叹道:“老郭,你说我们对军师怎么样?难道不够好吗?为何他要离开呢?”
郭汜摇头叹气道:“哎,谁知道呢!不过谁让我们欠军师的人情呢,要不是有军师指点,你我二人早已在丞相被逆贼所杀之时殒命。”
李傕急道:“正是因为军师救了我们一命,所以才更应该将军师留在身边才是。”说完,见郭汜一脸的鄙视,心下也觉得似乎过了点儿,轻咳两声,接着说道:“咳咳,傕这不是为了军师的安危着想嘛!你想啊,你我如今即将入主长安,复行丞相之举,军师要是跟着我们岂不是也能一步登天?”
郭汜闻言眉头一皱,心底多了一丝不好的感觉。
“哎?你怎么了?老郭!”李傕见郭汜久久不语,不由叫道。
“没什么!”郭汜回神,回了句,似是不想李傕多问,转移话题道:“现在我们还是先拿下长安才是。”
李傕与郭汜相处多年,哪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