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芸儿和馨儿呢?”公孙度笑了笑,没有接茬,而是上下扫了两眼,问道。
“还说呢!”黄晴撅着小嘴不满道,“芸儿都到了出嫁的年纪了,结果到现在都还待字闺中,你也不知道早点儿回来。”
公孙芸乃黄晴说出,今已年满十八,按照时下来看,别说出嫁,孩子可能都已经有了。但公孙度知道,黄晴话里的意思却并非如此,只是希望他早些归来罢了。
不等他说话,张芷就帮嘴道:“是啊,夫君,女儿家的,终归还是要早些嫁人的好,要知道那些青彦才俊可是不等人。”
公孙度听到这话沉默了,他认为十八而出才是正常,但时下的情况却非他一人所能扭转。你想这么晚嫁女儿,但男人不可能就这么等着吧?是,人家是纳妾,但有句话说得好,日久情深,与小妾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感情自然会更深,这可不是……咳咳!
虽说以他在辽东的权势,还不至于有人对他的女儿始乱终弃之类,但是成婚之后的事情,总不能还要他去过问吧!这也太那什么了……
“小姐,夫君刚回来,这些事不若过些时候再说吧!”小环哪怕是成了公孙度的小妾,也仍是以小姐称呼张芷,此时见公孙度沉默,忙岔开话题道。
“嗯!”张芷和黄晴也不过是寻个话头罢了,点点头,应道,“夫君,不若与我们说说蔡琰妹妹吧!之前有些话,我们也不好意思问。”
公孙度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也没有隐瞒的想法,径直道:“当世经学大家蔡邕便是昭姬之父,早年因与河东卫家有旧,两家便结了亲。”
“啊?”黄晴听到这里,顿时一声惊呼,道,“那岂不是说蔡琰妹妹她其实已经嫁人了?那夫君你……”
张芷也觉得不可思议,正欲张嘴,却见公孙度一头的黑线,忙又停了下来。
黄晴也发现了公孙度面色不好看,赶紧捂住了小嘴,满脸的不好意思。
公孙度无奈一笑,道:“是的,但……”
随后,公孙度将前前后后,包括蔡琰还是完璧之身,咳咳,被公公惦记以致于逐出家门等等全都说了出来,顿时又引得三女一阵怜悯。
“蔡琰妹妹好可怜!”小环本是张芷的丫鬟,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楚楚道。
“嗯嗯嗯!”
张芷和黄晴都是狠狠的点了点头,然后二女又同时说道:“夫君可一定要好好对昭姬妹妹。”
公孙度瞠目结舌的看着三女,这转变也太快了吧,转眼之前还是蔡琰妹妹,现在就成了昭姬妹妹了?
不过公孙度还是保证道:“你们放心,你们夫君会一视同仁的。”
三女这才大松一口气似的拍了拍胸脯。
公孙度仍觉不可置信,又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点嫉妒?”
“我们可不是嫉妇。”三女齐齐回了句。
张芷却又接着说道:“况且,如今我们公孙家都只有毅儿一个男丁,有了昭姬妹妹说不得还能再添一子。”
公孙度闻言一噎,而黄晴和小环却是一脸黯然的低下了脑袋。公孙度见此忙不迭,扫了眼张芷,忙不迭的安慰了起来,张芷也觉得不应该这样说,起码不应该在二女面前说,悄悄说是最好的,也赶紧加入安慰二女的行列。
许久,二女的情绪才有所好转。
“以后还有机会,不要急!”
末了,公孙度说了这样一句话,引得二女面色羞红,就连张芷也是一阵燥热,顺带甩了几个白眼过来。
公孙度却感觉一阵躁动,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
“对了,毅儿怎么没有一起过来?怎么,难道是没把某这个父亲放在眼里?”公孙度忙转移话题道。
张芷三女面色顿时一沉,公孙度眼珠子一转,就明白肯定是之前来信的消息出了意外,心底不由大骂魏攸为何不在晚宴的时候跟他说说。
“夫君,你说这人为何就那么的不满足?难道现在辽东的生活不够好吗?还是说夫君有什么亏待了他们?遥想多年以前,他们可是过着朝不保夕,多数时候非得南下劫掠我们汉民才有一线生机,为何现在能吃饱饭了,还觉得不好呢?”
张芷说的是这次叛乱的事情,公孙度认真的听着,没有插口。
“若非魏郡丞早有准备,这次说不得我们都再也见不到夫君了。”
公孙度听到这话顿时就怒了,同时终于回想起进城的时候,几乎没有见到原来的鲜卑人,想来也是因此遭遇到了白眼。想到这里,公孙度不由摇了摇头,一码归一码,不是你们的事儿,就与你们无关,毕竟就算是汉人,也是有好人,也有坏人,正常得很。
“此事某自会妥善处理。”公孙度见着三女面上的愤怒,又安慰道,“你们也不用担心,现在某回来了,就不用担心了,想来有某在,他们还不敢起小心思。而且,这次,也不能全怪他们,乃是有人挑拨。”
“啊?有人挑拨,是谁?夫君,晴儿帮你看了他!”黄晴一拍桌子,怒吼道。
公孙度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黄晴陡然而起的举动,眼里满是恍然。黄晴发觉不对,忙又坐了下来,但觉得实在有些丢人,不仅低下了脑袋,还用手捂住了脸颊。
公孙度随即却是想到:此事虽然及时阻止,但乔杨楼未免也太过疏忽了,看来是时候整顿一番了。
接着,心里一动,想到荀攸、戏忠和郭嘉三人。
三人俱是当世大才,无论换谁执掌乔杨楼,恐怕都要比糜度强。尤其是现在糜度年事已高,而且其子糜竺逐渐成为公孙度手下的心腹重臣,掌控者所有的后勤,也是时候交出来了。
与此同时,糜氏父子……
喜欢三国之公孙大帝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公孙大帝更新速度最快。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选择(上)
一夜的休息,让荀攸等人的面色好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天沐浴的缘故。蔡琰因为身体稍差,恢复不如三人。公孙度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启程,回返襄平。
一来历经十多年的道路修建已经不差,尤其是沓津到襄平的这段路,更是最早修建;二来,在襄平的大夫水准也要高不少;三来,襄平的药材质量更高,毕竟好大夫,也得好药来配。
一路上,公孙度终于从魏攸口中弄清楚了这次叛乱的始末。
“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公孙度意有所指的问道。
魏攸了然,道:“现在已经完全看押了起来,没有主公的命令,就连我们自己人也不能再见到他。”
“嗯!”
公孙度点点头,但心头却多有疑惑,只是没有问出口,因为他知道魏攸也不知道。
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襄平,虽然是乘坐的马车,所用也才不过两三天时间。
离城尚有十余里,得到了公孙毅领着一众大小官员并近百人出城十里相迎。
“属下拜见主公!”
“诸位辛苦了,都起来吧!”
“谢主公。”
好些年不见儿子,公孙度还是有些想念的,但真到见了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是认真端详了公孙毅两眼,然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走,先回城。”
“是,主公。”
公孙毅却眼里泛起了泪花,想想过去的十多年里,他还从未得到过赞许,这次虽然公孙度没有明着说,但能感受到其中的认可。这对公孙毅来说,可谓是弥足珍贵。
这都是公孙度刻意的,毕竟有太多的朝代最后灭亡于疏于政务,又骄奢yin逸,致使民不聊生所致。百姓是可爱的,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要不然他们怎么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所以,从源头上预防是最好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但公孙度就是这样想的。甚至他还想着是不是把这点当做家训,直接形成明文的规定算了。只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因为朝代的更迭,其实也是时代的进步,算是一种推陈出新,只是有的可能会大一点有的会小一点,有的是管理制度,有的是在民生,有的是在发明创造上,各种不同的变化,但终归都是好的变化。
所以,尽人事,听天命!
最后能成为什么样,他尽一份力,就已经足够了。
由于公孙度倡导节俭,当然了,辽东苦寒之地,不节俭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迎接的宴会虽然热烈,但并未铺张浪费,众人吃饱喝足之后,纷纷散去。
荀攸等人则是暂时在府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