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仿的意思。

    效仿什么?

    自然是投入公孙度麾下!

    对此,兄弟二人的看法是不同的:

    拓跋义觉得,拒绝更好,因为只有他们这一部鲜卑加入公孙度手下的话,肯定更为受重视。

    拓跋忠觉得,都是受到檀石槐的打压,不得不做出此种选择,理应相互帮助,况且,公孙度手下只有他们兄弟二人不是汉人,虽然没有受到十分明显的排挤,但这一年多以来,与其他人的交流甚少,有交情的仅仅寥寥三五人,若是宇文助也来了,也能多一份力量。

    拓跋义向来以自家哥哥的主意为准,即便是现在也是一样,所以虽然另有看法,但还是一同求见了公孙度。

    “嗯,某知道了,你们先下去休息休息,待明天会议过后,再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听完拓跋忠的话,公孙度没有当即应下,而是如此说道。

    拓跋义张嘴欲言,但被拓跋忠拦下了:“是,多谢主公!”

    拓跋义也只好跟着说道:“是,多谢主公。”

    “嗯。”公孙度点了点头。

    兄弟二人随即退了出去。

    刚走出没有多远,拓跋义就不乐意的说道:“二哥,你干嘛不让我说?难道你不想主公答应下来吗?”

    不乐意中还带着丝丝疑惑。

    “我的傻弟弟啊!”

    拓跋忠摇摇头,解释道:“牧野,你要知道现在主公是主,我们是臣属,主公既然说了会考虑,那就是会考虑,岂能多言?无论最后主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只需要遵从就行了。”

    “可……”拓跋义仍是不乐意。

    拓跋忠见此却没有在多说什么。

    当这一番对话,传到公孙度耳中的时候,令其对拓跋忠又多了几分刮目相看。只不过,是否接纳宇文部,依旧让他头疼。

    宇文部和拓跋部有着十分巨大的区别:

    宇文部是东部鲜卑大部之一,在檀石槐统一鲜卑以前,他们在玄菟、辽东、昌黎等边郡多有劫掠,算是有着数代的仇恨;加之去年宇文助更是亲自领兵攻伐候城,虽然这是檀石槐的命令,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宇文助对汉人的伤害。

    拓跋部就不同了,他们乃是北部鲜卑的一部,虽然也是大部,但是多是与同族的其余各部,以及北面的丁零等族作战,南下的时候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在雁门郡。

    所以公孙度能接受拓跋部,但是对于宇文部却担心接纳之后会影响民心,以及稳定。尤其是眼下即将攻伐东沓等城的时候,稳定尤为重要。

    要是能等到攻伐完成之后的话,倒是还好,但是显然这不可能,毕竟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宇文部需要的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其实,如果是换做朝廷的人来选择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同意。

    这从大汉能接纳西羌、匈奴、乌桓,以高句丽一部来看,就能明显看出汉人有着容纳万民百族之心。

    最关键的是,以大汉广阔的宜居领土,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有着容纳万民百族之能。

    因此,当公孙度思索良久,仍是难以下定决心,将魏攸招来之时,得到的便是应允。

    “为什么?你就不怕因此影响了玄菟、辽东的安定吗?还是说觉得我们与鲜卑之前的仇恨就因某的一道命令就消除了?”公孙度十分不解。

    魏攸诧异道:“主公怎么会这么想?”

    公孙度闻言便将自己想到了宇文部拓跋部的不同说了出来。

    “哈哈哈!”

    哪知魏攸听完就大笑了起来,直到看到公孙度面色一黑的时候,才赶紧了停了下来,说道:“咳咳,主公,不管他原来是北部鲜卑,还是东部鲜卑,宇文部和拓跋部都是鲜卑,在百姓眼中没有任何不同。”

    公孙度恍然大悟,是了,管他张三还是李四,他都是人,在猛兽眼中就是一道美味……额,错了,无论是东部鲜卑,还是西部鲜卑,或者是少有与大汉打交道的北部鲜卑,他都是鲜卑,没有任何的不同。

    百姓们能接受拓跋部,也就能接受宇文部!


………………………………

第186章 东沓 沓氏与三山

    “拜见主公!”

    “嗯,都坐吧!”

    “谢主公!”

    众人坐定,公孙度面色一整,道:“诸位,本来再有三五天某便会召诸位前来议事,现在既然来了,也就不用等三五天了。”说完,看了一眼魏攸。

    昨天,魏攸请罪,被公孙度罚了一年薪俸。

    可魏攸等人有薪俸吗?

    当然是没有!所以,公孙度算是惩罚了魏攸,但也算是没有惩罚。

    众人想笑,但又不能笑,憋得很辛苦,唯有向来像是门板脸的徐荣面上没有丝毫变化,似是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可笑的”。

    “咳咳~”

    公孙度轻咳两声,待众人都收拾好心情,才对魏攸使了个眼色,同时嘴里说道:“鲜卑有多强大,想来大家已经深有体会。近几年,檀石槐没有空闲顾及我们,但是几年后就难讲了,到时候必定是一场艰难的大战。”

    “因此,为了提高实力,某决定对东沓等城动手。现在,就让魏郡丞跟大家说说东沓等城的具体情况。”

    魏攸当即接口说了起来——

    “东沓诸城虽然我们将他们合在一块,看似一个势力,但是实际上,是分为三个势力,分别是东沓、沓氏和三山。”

    “沓氏?这是一个城池的名字吗?”

    “三山是一座山,还是三座山?”

    涂易和焦路噗呲一笑,插嘴说了起来,但见魏攸冷眼扫了过来,又赶紧收敛了面上的笑容,装作一本正经的模样,似是在说刚才不是我们俩,是别人。

    逗?

    魏攸目光一收,继续道:“东沓城,比邻北丰,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目标,同时也是这三方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拥有月十六万人,城中兵丁共计五千,其中骑兵约有八百,俱是精锐。”

    “沓氏,并不是一个城池的名字,而是沓氏县的统称,实际上应该分为沓渚城和沓津港。沓津港算作水寨躲过城池,不过,因为他离沓渚不过五十余里地,又修建得和城池一般,其内更有四万余人居住,通常被当做是城池。沓渚城内的士兵共有四千,骑兵约一曲之数;沓津亦有两千士兵,其中约有五百水军。共计六千的兵丁,是他们可以和东沓抗衡的主要原因。”

    “三山,其实并不是山,所以就更不可能是三座山了。”

    说到这里,魏攸瞅了一眼涂易和焦路,二人面上都是满满地尴尬。

    “三山实际上是位于东沓往南数百里外的一群岛屿,不过离岸边不是很远,约莫十来里的样子,能看得见。因此,这三方之中,最麻烦的反而是三山。”

    “因为想要与对方接战,首先得要上岛,而这恰恰是最难办到的,因为他们多数是水军。而如今我们的战舰全部离开了,因此,属下建议,暂时放弃对三山的攻伐,待程普将军率水军回返之后再行其事。”

    最后一句话,魏攸是对公孙度讲的。

    公孙度微微一笑,并未发表意见。

    魏攸却心知公孙度是听到心里去了的,又继续道:“不过,只要能上岛,对方基本就没多少反抗之力了,因为他们并没有城池,而是以村寨的形势存在。三山约有近百村寨,大则上万人,小则百余人,多数在千人之万人不等,共计三十余万人,因此,虽然没有城池之利,东沓和沓氏在相互的牵制之下,也没法对三山动手。”

    这些,都是幽冥数月以来打探到的消息,没打探到的还有很多,尤其是这些人的来历。

    公孙度扫了一眼众人,便补充道:“三山,实际上才是这三方势力最早出现在辽东的一方。他们乃是商周时期的渡海而来的东夷族以及商与西周遗民,也因此,他们彼此之间既相互抵御沓氏和东沓,又相互攻伐。”

    “东沓和沓氏,则是春秋战国,以及秦末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渡海而来的百姓。”

    有句话公孙度没有说,但家都明白,东沓和沓氏必定其中一方是春秋战国时期之人,另一方则是秦末之人。话句话将,基本可以算是秦与六国之人,自然互相看不顺眼。

    也多亏是这样,要不然,这三方若是联合一处,何人能挡?

    可以说又是一个鲜卑、匈奴!

    待众人将这些从未听过的消息消化之后,公孙度问道:“知道了东沓等城的情况,现在何人愿随某征伐,见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