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公孙大帝-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荣五人齐齐点头。

    公孙度微微一笑,道:“那好,现在都说说你们打探到的情况,尤其是各县目前还有多少人在,其中又有多少青壮?”

    言毕,公孙度首先看向徐荣,显然他对徐荣的重视是要超过柳毅四人的。柳毅四人倒是没有介怀,毕竟他们是知道徐荣的本事的,比他们强多了,更受重视也是应该的。

    徐荣没有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稍作沉吟便说道:“襄平城内大约有一千户人,青壮约占一到两成。周边村镇的情况更差,加起来都和城内仅仅是差不多,不过青壮应该要多些。”

    接着公孙度又看向柳毅,柳毅便接着说道:“我去的是西安平,因为距离稍远,了解的情况可能没有亭方这么详细。”

    顿了顿,又道:“城内约有五百户人,青壮更是不到一成。至于周边村镇,我听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西安平的情况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公孙度忍不住问道:“这消息准确吗?”

    柳毅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道:“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我在城内打听了一下,得知有许多人就是从周边的村镇逃到城内的,所以应该八。九不离十。”

    公孙度面色难看,但事情还得继续,又看向阳仪。

    “平郭和北丰二县可能因为位置的缘故,每县约有千户,包括周边村镇,青壮约有两成。不过,我听说高句丽因为嫌东沓和沓渚路途太远,又没有多少油水,便没有前去劫掠。所以,我觉着如果我们去那里的话,可能会有大收获。”

    说完,阳仪就眼巴巴的看着公孙度,似是希望能获得褒奖。

    可是,公孙度的面色却更加难看了,而且不仅是他,就连徐荣也是如此。

    阳仪看出不对,诧异道:“是我说错话了吗?”

    公孙度没有说话。徐荣看了看他,转头对阳仪说道:“你没有说错话,但是因为你不是辽东人,所以不知道辽东一些真实情况。”

    “什么真实情况?”徐荣的话,成功引起了柳毅等人的好奇,不由问道。

    “辽东郡下有十余县,可以说是大郡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除了因为地处东北,离都城太远的缘故以外,还有人口太少,以及东沓、沓渚等几个县的缘故。”

    “他们名义上属于朝廷,归于辽东郡管辖,但是实际上却是由其中的氏族掌握真正的权柄。”

    “什么?”阳仪听完忍不住大叫起来,“这怎么可能?朝廷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氏族存在?”

    柳毅开口慢了半拍,只能瞪了阳仪一眼,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徐荣,等他解释。焦路、涂易也是如此。

    徐荣却再次转头,看向了公孙度,道:“升济,要不,还是你来说吧?”

    公孙度也是知情的,不过他和徐荣不同,徐荣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加上他父亲在辽东一带还算有几分能耐,能知晓其中隐秘也是正常;而他,则是因为上辈子作为李元霸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些关于辽东的记载,其中就有东沓、沓渚等三县的特殊地位。

    想了想,公孙度觉得由他来说也不错,可以提高自己在柳毅、阳仪等心中的威信,也能提高在徐荣心中的地位,为今后将其留在身边打下基础。

    公孙度有了决定,但没有立即说话,而是起身去里间拿出一块兽皮,将他铺到面前的桌案上:“你们来看。”

    徐荣、柳毅等人齐齐起身,来到公孙度的桌案四周。

    “这是我这几天找到地图,它包括了整个辽东郡。”

    公孙度简单介绍了一下地图的来历,以及范围,然后指着其中某处说道:“你们看,东沓在这里,沓渚在这里。他们地处辽东西南突出去的这一角的尖端,已经处于辽东的边缘,与其他县的距离也是甚远,联系上自然也就不是那么紧密了。”

    柳毅等人也看出了这个问题,都点了点头。

    公孙度又道:“这是他们地理因素,因为联系不紧密,自然受到朝廷的约束力也就大减。”

    “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靠海,海风海浪那是常有的事儿,按理说,这里不应该有城池。”公孙度心底还有句话没有,那就是,“就算是两千年后,人们对于台风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那为何会有东沓、沓渚的存在呢?”

    公孙度环视了众人一眼,即便是知道这里受氏族控制的徐荣也是一脸不解,笑了笑,说道:“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辽东校尉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柳毅、阳仪不知,将目光放到了徐荣身上,想来他既然是辽东人,肯定是知道的。

    徐荣也不负二人的期望,说道:“东夷校尉?”

    啪~

    公孙度抚掌道:“没错,就是东夷校尉。”

    “或许你们觉得这个东夷校尉的名头来源便是高句丽、扶余、娄挹、乌桓等异族的原因。然而,最初设置东夷校尉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东沓、沓渚等三县的前朝遗民。”

    柳毅、阳仪等人都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徐荣则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公孙度见此暗道:果然,徐荣就是徐荣!

    面上一笑,公孙度又道:“大家应该都知道商朝时期,东夷屡次进犯,可以说,周取商而代之就有东夷的助力。周时,初期国力强盛,几乎覆灭了这个帮他们取代商的助手。少数东夷人,和不愿受周通知的商民,便一同跨越大海,来到这两个地方。之后秦代周,汉又取代了秦,一些前朝遗民,效仿这一做法,之后渐渐的就形成了东沓等几个由氏族控制的城池,直到朝廷将辽东纳入版图,他们才从名义上归附于朝廷,但实际上,还是归他们自己管理。”

    柳毅等人没有想到东沓等县还有这样的来历,实在是大涨了见识。

    徐荣眼中闪过道道精光,他也没有想到公孙度居然知道的比他还多,还要详细。他仅仅是因为得知这里的人是前朝遗民,至于是秦,还是周,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可以说既解了他的一个疑惑,也加重公孙度在心底的分量。
………………………………

第13章 形势严峻

    涨了见识不假,但是有着这样一股不稳定的力量在背后,没有人会觉得安稳。想象一下,数百年,上千年的发展下来,这三个县,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废话,若是简单的话,朝廷早就将其灭了无数遍了。

    气氛就此沉闷了下来。

    公孙度见这样不是个事儿,严肃道:“诸位,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是,我觉得,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况且,他们安份了上千年,不会轻易就打破固有的传统的。”

    徐荣、柳毅等人闻言点了点头,面上的沉闷缓解。

    公孙度这才放下心来,看向焦路、涂易,道:“焦路、涂易,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情况。现在只有先摸清辽东的底细,才能确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焦路、涂易点了点,然后说起了收集到的消息。

    他们二人去的是新昌、安市、汶县等三县,其中汶县和安市各有八百户左右,而新昌仅有六百多户,其中青壮应该在一到两成。周边村镇三县加起来约有千户,青壮近三成。

    公孙度默算了一下,整个辽东,除了东沓、沓渚等三县,以及还有两三个人口本就不足五百户的小县以外,其余各县加起来才不到九千户,青壮也只有两成左右,也就是大约在一两千的样子。

    算起来,整个辽东郡,还没有许多县的人多。要知道许多比较大的县,甚至有万多户人。这真是……

    形势严峻呐!

    公孙度、徐荣、柳毅、阳仪四人都是觉得压力甚大,面色甚是严肃,焦路和涂易则是感觉到气氛不对,紧紧地闭上了嘴巴,生怕因为露出半点动静,引起大家的注目。

    呼~

    良久,公孙度缓缓吐出一口气,又缓缓的说道:“诸位,我知道现在情况很是严峻,甚至可以说就算我们将所有适龄的青壮招募过来,不过一两千人,根本难以抵抗丸子的侵扰。而且,我们将青壮都聚集起来之后,耕地将面临无人耕种,造成无数人来年吃不上饭的糟糕局面。”

    “但是,我们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吗?”

    “难道不久之前达成的一致意见就这么放弃了吗?”

    公孙度声音越说越高,最后甚至是吼了起来——

    “不,绝不,哪怕最后就是死,我也绝不放弃!绝不放弃!”

    高昂的声音,充满了斩钉截铁,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