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安子,事不宜迟,你赶快去山庄去请醇亲王。”
“主子,天色已经这么晚了,我如何出的了这山庄啊。”
“该死的奴才,自己想办法出去。”
“嗻”
机灵的小安子居然深夜出了山庄,他直奔醇亲王的临时府邸。醇亲王和他的福晋听完小安子的描述后,心中大惊,表示一定救助懿贵妃。
第二天上午,醇亲王携带着身怀六甲的福晋进了山庄。咸丰皇帝一见七弟和弟媳儿到此,心中十分的高兴。毕竟他们乃是一母所生,血缘亲情割舍不断。他看的清清楚楚,七弟媳儿已经怀上了孩子,他更是高兴了。因为皇兄弟几人的孩子中,只有载淳一位阿哥,其他的都是格格。
咸丰皇帝望皇宗血脉更旺一些,这次蓉儿争口气,为七弟生个儿子,他做皇兄的也高兴。
“皇上吉祥”
夫妻二人双双跪安,咸丰皇帝一看弟媳儿蓉儿挺着个大肚子,跪下已经十分的困难,他便说:“福晋免礼。”
可是蓉儿就是不起身,她艰难的跪在地下,而且,两行泪水顺着两腮直往下留。
“福晋,怎么了。”
对于这位弟媳儿,咸丰皇帝是有好感的。她虽然与懿贵妃是一母所生,但两个人的性格却迥然不同。姐姐兰儿有些刁钻,而妹妹蓉儿却温和大度,咸丰皇帝很喜欢这位弟媳加小姨子,双重身份的女人。
“皇上,我夫妻二人今日而来正是为懿贵妃求情。昨天夜里,福晋做了一个噩梦,她从梦中哭醒了。”
“哦,朕干了什么你们为什么来为懿贵妃求情。”
咸丰皇帝颇有些心虚,他的话已经有些不打自招了。看来,小安子的禀告所属属实。
醇亲王奕環接着说:福晋一向少梦,可昨晚竟然做了一个怪梦,梦见皇上发了一道谕令,令懿贵妃身亡。”
明白人还用细说吗蓉儿是懿贵妃的亲妹妹,她今天挺着个大肚子来为姐姐求情,看来是逼着皇上开口了,否则,她不肯站起来。
咸丰皇帝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说:“哪儿会有这等事情呢,懿贵妃是大阿哥的生母、朕的爱妃,你们多虑了。”
一听这话,七福晋破涕为笑,她高兴极了,忙说:“那是蓉儿多心了,请皇上恕罪。”
“免礼平身,福晋真乃仁慈之人啊。”
奕環带着他的福晋离开了烟波致爽殿,又到了懿贵妃哪儿,悄悄的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咸丰皇帝偷偷的撕碎了昨天写的那张纸,懿贵妃化险为夷。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醇亲王以及福晋为懿贵妃求情的事情,很快的传到了肃顺的耳朵里,他的心里恨得牙痒痒的。不曾料到皇上的心那么软,竟然会那么轻易的动摇。形势所逼,肃顺必须加快步伐。毕竟他肃老六老奸巨猾,他早就已经在热河安置了自己的心腹,这几个人全听他一个人的调遣。当时以奕�为首的“北京派”称“热河派”为肃党。肃党中的主要人物有:肃顺、载恒、端华、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灜等。
载恒是皇室世袭的怡亲王。当年,康熙皇帝封十三子允祥为怡贤亲王,到了雍正年代,该封为怡亲王。允祥忠于皇兄雍正皇帝,而且他秉公办事、无私无畏、深受百姓的好评。人们趁允祥为“耿直王爷”,允祥晚年时,雍正皇帝瑜王爵世袭。于是,载恒一生下来就是王爷命。
道光年间,年轻的怡亲王也曾有所作为,任御前大臣行走。咸丰皇帝登基后,非常欣赏载恒的才干,谕令载恒为左宗令、宗令、前侍卫大臣。载恒成了满朝文武中最受器用的一个人。
这位世袭王爷、文武双全、胆识过人,而且长的俊美。只可惜,他在咸丰末年找错了依柱,投靠了专横跋扈的肃顺,最后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前途,还搭上了性命。
………………………………
第六十八章 两派斗争 皇上失利求荒唐
更新时间:20111127
端华与肃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肃顺排行老六,人称“肃六”。按礼法,他无权继承王爵,而长兄端华却顺理成章当上了郑亲王。他们的祖上的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其王爵也是世袭的。端华与肃顺,早年兄弟关系并不融洽,肃顺少时不务正业,提笼架鸟,专干游手好闲之徒打架斗殴。作为兄长很看不起这个不成材的弟弟。可是,咸丰皇帝登基后,肃顺几乎一夜间变成了重臣,端华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小弟了。兄弟的关系渐渐的好转。到后来,已经不是兄长看不起弟弟了,而变成了兄长依靠、巴结小弟。
肃顺更加的洋洋得意。他要利用兄弟之间的亲情来扩大自己的势力,随时准备与奕�斗、与叶赫那拉氏斗。
另一个肃党中的重要人物是穆荫。他是满旗正白旗人,穆荫的文采很好,善诗文、懂音律,多年来一直从事文职工作。而且他还富有外交才能,一年前,他与载恒赴通州与洋人谈判,设计谋逮捕了英国领事巴夏礼,一时间引起了朝廷上下不小的反响。连英国首领都佩服他说:“穆荫是个有头脑的人。”
可是,这个有头脑的内容,到了热河只后却头脑发了晕,跟在肃顺的后面,拍马逢迎,希望能投机取巧,背靠肃顺这可大树好乘凉。
匡源,汉人。山东胶东人,胶州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代文豪。匡源自幼熟读诗书,长大立志做官,希望自己能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年轻的才子于咸丰八年入军机处学习,他聪明好学,很受元老们的赞赏。随皇上到热河后,迫于形势,也投靠了肃顺。
杜翰,书香门第之后,杜受田的儿子。此人虽有先父杜受田的学识,却无杜受田之德,若不是念在恩师的份上,咸丰三年,他就销声匿迹了。咸丰四年,杜翰接受了教训,再也不敢在年轻的皇上面前玩什么花招了。他仿佛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居然也曾干过一番事业。后来,咸丰皇帝不计前嫌,重新启用他。“巡幸木兰”时带来了杜翰。
焦佑灜,天津人。在一年前抵御英国人的那场战斗中,他在天津静海诸县城举办了团练,的确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咸丰皇帝最赏识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文采。焦佑灜写的一手好字,而且文章功底也很深。闲来无事时,咸丰皇帝喜欢与他钻研诗文以及其他艺术,与其说是皇上的臣子,不如说是学友。令人痛心的是,热河那个小天地里,他也进入了肃党,祥棋政变后,他一落千丈,一代才子无处施展才能。
另外一个人,虽不是肃党分子,但他也不敢得罪肃顺。对于肃顺的专横跋扈的嚣张做法,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人便是六额驸景寿,即小载淳的六姑父。这位皇家的乘龙快婿,为人忠诚老实,平日里是个闷葫芦,关键时刻一开口,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在热河,景寿看不惯肃顺、载恒、端华等人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的做法。但大智若愚的景寿采取的方针是明哲保身。后来,也曾有人评论景寿是“高手”。
在热河行宫里,矛盾对立的双方已经拔剑弩张,差不多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肃顺在以重金加紧笼络人心的时候,懿贵妃也为放弃扩张自己的势力。她与皇后取得了一致,决定派人迅速与在京的恭亲王奕�取得联系,以争得“北京派”对她们的支持。很快,皇后、懿贵妃便与奕�联系上了,充当联络员的竟然是肃顺手下的一员干将曹敏英。
肃顺的重大失误之一是用错了曹敏英。今年前,军机处有个大臣叫曹毓英,此人对肃顺忠心耿耿,绝无异心。。可是一个大才子曹毓英却收到了肃门其他弟子的排挤,肃顺不但不出来主持公道,反而嘲笑他无能。
这一年多来,肃顺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还有良知的曹毓英全看在了眼里,他心中十分的反感。一听,肃顺邀曹毓英到他的府邸喝酒,酒过几盅,肃顺到有些口无遮拦了,他拍着曹毓英的肩膀说:“曹大人,跟着我干,保你前途似锦,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曹毓英一仰脖子,喝干了一杯闷酒,他忧心忡忡的说:“皇上的玉体一天不如一天了,真让人发愁啊,可是皇上仍然纵情酒色,肃大人应该劝劝才是啊。”
“劝,能劝的了吗”
“肃大人,听说你带着皇上逛窑子,有这回事儿吗”
“皇上是个风流种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那龙体啊,早就被女子吸干了。”
“万一”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