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魅姬慈禧太后-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佛爷,您有所不知,人们争先恐后的捐银子,臣等告知已经够了,他们还要求再捐一些。”

    西太后笑逐颜开,她高兴地说:“爱卿们如此爱戴哀家,哀家真是高兴。”

    奕劻问:“所捐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全部用于景点建设吗”

    “不,动用其中三分之一即可,其余的用于颐和园的一些修葺。”

    西太后正得意洋洋的计划着蓝图,忽见李莲英上气不接下气的冲了进来,他既没磕头,也没有下跪,一个劲儿的嚷嚷道:“老佛爷,日本人同北洋军队打起来了,万岁爷求见老佛爷。”

    西太后猛地一震惊,她急忙问:“什么时候打上来的皇上来了吗”

    “没来,皇上请太后回宫议事儿。”

    西太后不以为然,她冲李莲英来了一句:“告诉宫中来的公公,老佛爷正议着大庆之事,等明个儿再进宫,让皇上不要紧张,小小日本国掀不起什么大浪。”

    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即公元一**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来的并不突然,年轻的天子早料到会有这样一天。当日本军队侵略朝鲜之时,光绪皇帝便明确了立场,坚持站在邻国朝鲜一边,令李鸿章派船只前往仁川、汉城,以保护华裔为名,援助朝鲜抵抗入侵的日军。当清军雇佣的英国商船高升号满载清兵及军需物资到达丰岛时,日军击沉了高升号,并重创济远好,清舰操江号被掠走。

    消息传到清廷,光绪皇帝怒气冲天,他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决定对日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消息震惊了清廷,西太后一个劲儿的埋怨光绪皇帝说:”我朝无力与敌人抗衡,皇上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儿吗”

    大清的天子载湉一手拿着李鸿章的奏折,一手抹着泪说:“亲爸爸,孩儿祈求你读一读李鸿章的折子,这折子里讲的太感人了。”

    西太后接过折子,读罢。她沉默不语,光绪皇帝沉痛地说:“我大清朝不乏英勇之壮士,只缺军饷之银两。亲爸爸,甲午战争,涌现出多少仁人义士,难道不令人感慨万分吗”

    广大官兵严阵以待,人们看的清清楚楚,日舰共12艘,形成一字形向清军扑来。丁大人下令:“开炮。”

    一时间,炮声不断、鱼雷飞驶、日舰受到打击,正当清军斗志激昂之际,忽见敌舰鱼雷猛地扑我人字军舰的末端,企图冲撒大清军舰,约一刻钟的功夫,我致远、济远、经远就被逼出了人字阵对。致远号上,管带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并没有乱了方寸,他沉着地对大副陈金奎说:“你看,敌舰中只有吉野号速度最快,如果我们能击沉它,敌人会方寸大乱。”

    邓世昌正了正官帽,向全体士兵说:“全体主意,开足马力,冲撞敌舰吉野号。撞舰后,若我船破损不大,马上归舰队,若我船破损严重,大家各自逃生。”

    士兵们个个斗志昂扬,大家都为邓世昌的精神所感染。只见黄海海面浓烟滚滚、波涛汹涌,邓世昌的致远号向敌舰吉野号飞速驶去,吉野见状,狼狈逃窜,这时,敌军发出的鱼雷直冲致远号,士兵们尖声惊叫,邓世昌镇定自如,大喊:“调转舵头,冲撞敌军扶桑号”

    经过三个小时的海战,致远号舰身已经身受重伤,可是,主机并没有坏,船只开足了马力又向扶桑号撞去,可是,就在快要撞到扶桑号时,鱼雷艇驶了过来,致远号受创下沉。

    一位士兵疾呼:“邓大人,快逃命啊。”

    邓世昌整了整官府,屹立在甲板上,舰体慢慢下沉,他随之慢慢下沉

    光绪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感动不已:“亲爸爸,日寇不遵守条约,不守公法,任意嚣张、专行诡计,我大清是可忍孰不可忍孩儿乞求亲爸爸三思”

    西太后急切的说:“李鸿章舰队武装了近二十年,他养了一群饭桶吗”

    “不,亲爸爸,从海战指挥上来看,北洋舰队训练有素,只是由于多年来未置办新舰艇,原来所购买的军舰已经陈旧了,加上军饷严重缺乏,士兵仓促应战,怎么能打胜仗。”

    光绪皇帝见西太后沉默不语,他犯颜直谏:“亲爸爸,国难当头,颐和园不能再建了,庆典活动也应立即取消,挪出经费以充海军。”

    西太后豁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那架势一点儿也不像六十岁的老妪,她叫道:“皇上严重了吧,建一个颐和园与海战失礼必有联系吗六十庆典为何要取消哀家能有几个六十大寿,皇是,你太不孝顺了吧。”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上求战 西太后暗中求和

    更新时间:20120212

    说罢,她便呜呜大哭了起来,弄得光绪皇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亲爸爸,孩儿如有冲撞之处,还请亲爸爸原谅。”

    西太后抹了一把眼泪,为自己掩饰:“人老了,总怕冷清,原想趁大寿庆典好好热闹,热闹,也好多年没办喜事了。既然战事失利,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庆典就不再颐和园举行了,不过,宫中的庆典不能少。”

    西太后做出了初步才让步,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她谕令:著由宫中节省项下发出银子三百万两,交由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

    四天后,又谕令:“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

    九月二十日,海战战况恶化,光绪皇帝向西太后禀告了这一情况。不曾想,西太后尚未听完奏折,她马上就不耐烦的打断了皇上的话,她的声音低沉的很:“战不过日寇,那就求和吧。皇上,亲爸爸寿辰典礼之前,不要再报告战况了,亲爸爸老了,想高高兴兴的过大寿。从明日起,各王、公、大臣及外省地方进贡物品陆续进宫,呈进时一律进福华门。”

    光绪皇帝犹豫地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能不能取消进贡。”

    “不能”

    西太后的态度很坚决,连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丹墀下,大臣们议论纷纷:“太后六十大寿,庆典不可减弱。”

    “太后三十年支撑着大清的江山,如今过六十大寿,寿辰庆典不算过分。”

    “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不应大肆铺张”

    “打仗没有银子怎么行,省下些银子扩充军队,以后再补办庆典也行啊

    “”

    这些话很快传到了西太后的耳朵里,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她只是笑了笑说:“任他们说去吧,该进贡的进贡,该祝贺的还得祝贺。”

    九月二十八日,西太后写了一副副福或寿字赏给每个进贡者。十月初六,西太后召见了几位军机大臣,对他们说:“从明日起,众爱卿都不用上朝了,在宫中听戏三日,赏早点一份、午膳一份、晚点一份、另赏糖果一碟、奶饼一碟、水果一碟、锦缎一批。”

    受制于西太后的这几位敷衍趋势者听罢,个个磕头谢恩,西太后满面春风,说:“众爱卿不要为战事所影响,应该开心一点,好多年宫中没有这么热闹了,难道你们不高兴吗”

    “高兴,高兴。”

    朝廷文武百官个个被西太后牵着鼻子走,他们除了叩头与赞颂,几乎没有人去关心一下前方的战事,光绪皇帝无力扭转这个局面,他只好机械的带领群臣向西太后行三跪九叩之礼,祝福老佛爷:“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西太后再众人的簇拥下,在皇极殿完成了她的六十大寿。

    朝拜之后,西太后赏众人皆去听戏,许多人谈笑风生,脸上挂着笑容,随西太后而去。大清的皇帝载湉面带愁云,他的师父翁同龢最了解他的心,翁同龢低声说:“庆典热浪很快就过去了,皇上这些日子也不容易,国事家事事事烦心,臣能理解皇上的苦衷。”

    “师父,太后的威力如此强大,朕能干出一番事业吗”

    “皇上,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自古以来成大业者多艰难,皇上是一国之君,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臣相信皇上早晚有一天成大业。”

    翁同龢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天子,他屡着胡须,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亲手教导了一代君王,当然希望这个君王能有一番作为。

    战败了的西太后一味的求和。她对外国人有种恐惧心理,在众王臣的呼吁下,西太后决定重新启用恭亲王奕。围绕在西太后身边的一群主和派还有许多掌握实权的人物,首先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他手中掌有重兵,然后是孙毓汶、徐桐等人。这两个人奸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