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个附和道:“对,就请张大哥挑个头,咱们也红红火火的干起来吧。”
十几个年轻人一齐转向张乐行,一个小伙子急切的说:“张大哥,只有你行,带着咱们穷哥们拉队伍吧劫富济贫,行侠仗义,多威风啊。”
张乐行没说什么,他没读过几年书,如今小伙子们让他当领袖,拉队伍打富豪,他行吗一位年龄稍长一些的人所:“张兄弟,你行,人们洪秀全如今做了天王,你也一定行”
张乐行还想推辞,他大叫:“成,我张乐行干了带领咱们捻子队伍,建一只捻军”
这位三十来岁的北方大汉激动地满脸通红,他高高的眉棱,宽宽的下巴,打着赤背,没穿鞋子,裤子上还缀了几块大补丁。就这样,张乐行宣布“就职”。
一八八五年,即咸丰皇帝五年秋,皖北雉河集热市非凡,散乱多年的捻子军终于推出了盟主,正式建立了捻军。捻军一成立,便得到了洪秀全天朝的封赏。天王洪秀全封张乐行为征北主将,鼎天福,后又封为沃王。
咸丰皇帝以前就听说过鲁、豫、皖三省交界处有什么“捻子”,聚而为捻,散而为民。但他一直没在意,撒乱的乡民成不了什么气候,可如今不是等闲之辈了。他们居然也学着太平军,推崇领袖,建立五旗军,拿起了大刀,长枪配合太平军打清兵。
咸丰皇帝决定让僧格林沁派小部队去围剿。可是捻军是由地方上的民众组成的,他们粗深入化、变化多端,半个时辰以前还是捻子,这会儿又成了老实巴交的老百姓。该种地的种地,该做买卖的做买卖,有的人怀里还抱着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的孩子,孩子哇哇大哭,他便大吼:“小子,你娘喂猪去了,爹抱着你,哭什么”
弄得清兵不敢乱抓人,生怕引起民愤。僧格林沁只好如实上奏,气的咸丰皇帝只骂他是饭桶。
就这样,到了同治年间,北方的捻军仍未被剿灭。当僧格林沁剿杀太平军的同时,僧格林沁带领蒙古骑兵剿杀捻军。面对黑压压的清军,捻军决定采用游击战术,各个击破清军,捻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当僧格林沁追捻军的时候,落入了捻军布置的埋伏,死于曹州。
僧格林沁的死震撼了朝廷,系天河虽然对僧格林沁早有偏见,但毕竟他是大清国的第一武臣,失去他,清廷就像失去一只手。系天河的声音有些低沉,她说:“僧格林沁带兵追贼,一夜三百余里,这种兵法,一定导致覆灭。但是,僧格林沁是为大清朝捐躯的,着厚葬僧格林沁,并抚慰他的家眷,以示悼念。
接着,西太后决定派曾国藩去继续围剿捻军。两宫太后以小皇上载淳的名义,颁布一道懿旨。曾国藩岂敢怠慢,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与僧格林沁不同的战术。十天后,曾国藩上一奏折,言明:“臣身泽皇恩,唯恐不才。臣以为歼灭捻军以围攻为上策,扼住临海关、周家口、济宁、徐州四镇,一处有急,三处往援。如今贼捻已或流寇,若贼流而我与之俱流,必致于奔波。故臣坚持初仪,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重迎剿,不重追。”
奏折以八百里加急到了西太后手里,她仔细琢磨了曾国藩的每句话,欣慰的对恭亲王奕�说:“老六,这个曾国藩虽然是汉臣,比起蒙满子弟还忠心啊,是在难得。”
奕�附和道:“太后,臣也由同感,若曾国藩果如折子所言,捻匪很快就能平定。我大清得此大员,实属幸事。”
曾国藩这次还要露一手,他很快得打了清廷的恩准。他采取筑长城、开战壕的战法,围剿捻军。捻军这只曾活跃在河北、河南、皖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终因缺乏领导,缺少战争经验,于同治六年被曾国藩剿杀了。
………………………………
第九十二章 慈禧多疑 眼里不容沙子
更新时间:20111221
大清的小皇帝载淳,虽然把朝政给了他的两位皇额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天子十分明白曾动摇大清江山的洪秀全以及捻军,已经被曾国藩消灭了,在他看来,曾国藩是一位难得的忠臣。十二岁的小皇上龙颜大悦,他拉着皇额娘西太后的手说:“额娘,曾爱卿终于平定了乱党,应该重赏他才是。”
西太后凝视着儿子,她忽然间发现载淳长大了,她笑眯眯的说:“皇上,额娘早已经考虑过了,这些年曾爱卿为大清的江山社稷出生入死,他建立功勋,如今是该重赏他。”
于是,同治六年六月,曾国藩授大学士,仍任两江总督。七月,授体仁阁大学士。几天后,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
同治六年十二月,皇城北风呼呼吹,人们感到格外寒冷。但是,新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却感到寒冷的冬天似春天一样的温暖,因为他又得到一个殊荣,由于他剿杀捻军有功,被赐宝马一批,并可在紫禁城内骑马。此时的曾国藩已经顾不得许多,他十分明白两宫太后如此嘉奖他,一定会招来同僚们的嫉妒。
可是,人生能有几度春,该得意时便得意。同僚们羡慕也好,嫉妒也好,风风光光的时他曾国藩。曾国藩已经不再年轻,他少了几分的热情,多了几分的老成。为清廷卖命的十几年,如今的风光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曾国藩不再拼搏,他要尽情的享乐。
日子过得好快,一转眼,到了同治四年。这四年,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尽心尽力辅佐朝廷。他们重用汉臣,剿杀了太平军以及捻军两股比较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接着又杀了何桂清与胜保两位朝廷重臣,一次次的政治的斗争中,都表现出慈禧西太后的强硬与凶狠的一面,这不能不使恭亲王奕�对她戒备几分。因为在他们的历次合作中,奕�都看得清清楚楚:叶赫那拉氏极端的维护自己的利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她的原则。
尽管恭亲王是铁帽子王爷,也尽管他目前是众人之上的议政王,但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做人,尽量避免与西太后发生冲突。可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治初年,朝廷上下刚稳固,西太后便对恭亲王奕�亮出了红牌,使得奕�措手不及,他心中恨得牙痒痒,骂道:“好一个歹毒的女人。”
当年,咸丰皇帝宾天时,羽翼尚未丰满的叶赫那拉氏不得不与恭亲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赞蘘八大臣,尤其是老奸巨猾的肃顺,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叶赫那拉氏说服了钮钴禄氏,她们与奕�联手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形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辅佐朝政的格局。为了让奕�死心塌地的为两宫太后卖命,慈禧西太后慈恩于奕�,先是追谥奕�之母,后又将奕�之女赐为固伦公主。使得奕�受宠若惊,但同时他也明白,他与两宫太后,特别是西太后必须谨慎相处,否则的话将导致大祸。本来,还是咸丰皇帝巡幸木兰之时,奕�并没有认识到叶赫那拉氏的铁手腕,当肃顺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叶赫那拉氏暗中串通恭亲王,希望奕�能帮她一把。奕�心中欣喜若狂,他认为肃顺等人若是一手遮天,把持朝政,还有他奕�的好日子吗
叶赫那拉氏就不同了,毕竟她是女流之辈,一个后妃能有多大的本事奕�低估了慈禧西太后的能力,当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一连串的事情发生,恭亲王奕�不得不重新认识西太后,她是女人,到那绝不是让恭亲王奕�省心的女流之辈。她像一座大山,重重的压在了奕�的头上,压的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特使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军后,朝廷的压力大大的减轻,西太后有更多的精力限制、压抑恭亲王,这使得奕�十分的反感。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恭亲王奕�作为议政王,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即皇帝之下,众臣之上。况且朝廷上下,文武群臣多是他的亲信,对于两宫太后对他的牵制,奕�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采取表面恭敬,背地里不买账阳奉阴违的方针。聪明的西太后不止一次的想过:“这个,鬼子六,不可太抬举他。不然的话,他会擅权自傲、目中无人。我必须找个借口打击一下他的气焰。叫他知道我叶赫那拉氏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的。”
可是,自以为是铁帽子王爷的奕�虽然处处提防着西太后,但他却没有料到事情发生的这么快。平日里,他只注意到处理朝政与西太后尽量保持一致意见,生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