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格格常随父亲奕�进宫给两宫太后请安,虽然丽贵妃有一个乖巧的女儿大公主,今年七八岁了,但比起奕�的女儿来,她显得逊色多了。大公主不仅长相不及奕�的女儿,而且品性也不及奕�的女儿,这对于从未生育过的东太后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她有意收奕�的女儿为干女儿,封大格格为公主。
东太后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想西太后提及了这件事。
“妹妹,老六的大格格,乖巧又懂事儿,端庄而优雅,干脆,咱们将她接近宫里来,收为干女儿,你看怎么样。”
西太后心想:“只要你钮钴禄氏不与我叶赫那拉氏争夺政权,后宫的事情由着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再者,把老六的女儿接近宫里来,老六岂不更是受宠若惊,他会死心塌地为我卖命的。”
于是,西太后直点头,说:“姐姐,我也正有此意,大格格乖巧又懂事儿,十一二岁的小格格到比十五六岁的大姑娘还懂事儿,我也很喜欢她,过两天就给老六说说,还不知他舍得不舍得,人家福晋养大了的女儿,一朝给了我们,一定不舍得。”
东太后一听,也觉得西太后的话很有道理,便连忙说:“也罢,和六福晋抢女儿,我于心不忍。让大格格住在恭王府罢了,想她的时候,让她进宫,两全其美。”
西太后连连说:“虽说六福晋一定不舍得女儿,但她一定会乐意把女儿送进宫的,当个公主总比当个格格好。”
为什么西太后坚决主张大格格进宫抚养呢那当然是有原因的,如今是两宫垂帘听政,可是西太后极不愿意东太后与她争权夺利,如果大格格进宫,东太后眼前有个可爱的女儿晃来晃去,她一定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大殿上的一切事务全由西太后一人作主,岂不美哉。
所以,西太后极力赞同封恭亲王奕�的大女儿为公主,这也迎合了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心意。大格格进宫,所有服色体制,均按清廷固伦公主之例办理的,这可乐坏了恭亲王奕�,女儿摇身一变,由格格变成了公主,他焉能不高兴。
大格格的“固伦公主”这个封号,是两宫太后共同商议定下来的。清廷制中宫中嫡出女曰“固伦公主”,妃嫔所出曰“和硕公主”,宫外亲王的女儿或曰“荣寿公主”或曰“荣祥公主”。公主的等级封号森严。当年,丽贵妃生下了咸丰皇帝的大女儿,咸丰皇帝一高兴,封女儿为“固伦公主”,而不是“和硕公主”,就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如今再封奕�的女儿为“固伦公主”,恐怕更有一些人的不满。
………………………………
第九十章 围剿太平军 重用汉臣曾国藩
更新时间:20111219
对于封号的问题,东太后自作主张,她振振有词:“大格格为两宫太后的女儿,虽不是我们姐妹其中一个人的亲生,但收养在我们宫里,理应算嫡出,所以应该是固伦公主。”
西太后的心理却是另有打算的,她认为东太后虽言之有理,到那一定会引起皇宗的一些人的不满,为了笼络人心,她说:“姐姐,固伦公主这个封号有些太凝重了,所以应该是荣寿公主好一些。”
东太后一听,脸沉了下来,她心想:“叶赫那拉氏,平日里我钮钴禄氏不与你争权夺利,大殿之上凡事儿顺着你,附和你。今日这点小事儿,你也自作主张,今日还有我母后皇太后说话的份吗”
东太后声音有些生硬,反驳道:“妹妹太多虑了,既然是我们姐妹收养的女儿,当然不能叫荣寿公主了,那将降低两宫太后的地位,不怕人耻笑吗。”
西太后不愿意因小事儿与东太后发生争执,她见风使舵,马上说:“行,既然姐姐言之有理,大格格就封为固伦公主吧”
就这样,恭亲王奕的大女儿进了宫,当上了固伦公主。她的母亲嫡福晋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她考虑到女儿的前程以及恭亲王在朝廷上的显赫地位,她也只好含泪惜别女儿,做一次牺牲了。
恭亲王奕连逢两件喜事儿,他有些飘飘然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两宫太后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此时的他,感觉人生好幸福啊
同治元年,两宫太后接受了恭亲王奕的意见,重用汉臣,曾国藩,以图歼灭太平军。
提起太平军,最让西太后头疼。早就咸丰年间,广东花县的山沟里腾起了一条龙,他便是洪秀全大清朝的的一个秀才。他与天子爱新觉罗奕泞同读圣贤书,一个反天下,一个坐天下。洪秀全以传道为名,联合起受苦受难的兄弟,于咸丰三年,即一八五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宣告“太平天国”成立,洪秀全做了天王。
京师紫禁城里的咸丰皇帝震惊了,他谕令清军围剿方兴未艾的太平起义军,可是,经历十年,太平军仍然未被围剿尽,咸丰皇帝宾天时对太平军之事还耿耿于怀。小皇上载淳即位以后,六岁的小儿怎么知道江南还有个“天王”洪秀全时刻动摇着他的皇位呢。可是,小皇上是两位额娘并没有放松警惕,她们要组织兵力,围剿驻扎在天京江宁一带的太平军,好让载淳安安稳稳的坐江山。
恭亲王奕连逢两件没事儿,他的地位比以前高多了,只要是白天,他可以随意的出入皇宫,无论是在大殿,还是在后宫,他随时都可以与两宫太后商谈朝政。特别是女儿被封为“固伦公主”后,他与六福晋进宫的机会更多了。
这日,奕与六福晋又来到了坤宁宫,他们的女儿意见父母到此,十分的高兴,连忙向父母请安:“阿玛吉祥额娘吉祥”
如今女儿是公主,恭亲王连忙说:“公主吉祥”
毕竟是亲生女儿,虽然固伦公主身价倍增,但挡不住亲情。固伦公主依偎在母亲六福晋的怀里,那亲昵劲儿真叫人羡慕。东太后看在眼里,又高兴又若有所失,高兴的是这个公主乖巧懂事儿,遗憾的时自己从未生育过,她体验不到做母亲的欢欣。
“公主乖巧吗”
六福晋问着女儿,女儿甜甜地一笑,眼睛飘向东太后,意思是:“皇额娘,我乖巧吗”
东太后明白公主的意思,她温和的说:“大公主乖巧极了,这全是托福晋调养教导的如此懂事儿。”
六福晋连连说:“不,不,是太后教导有方,福晋多谢太后恩赏,把大公主教导的如此懂事儿。”
两个人正说着,西太后到此。西太后与福晋寒暄了几句,便转向恭亲王,问:“前几日曾国藩上奏一折,说太平军之患甚重,你意如何”
东太后与六福晋知道西太后与奕有要事相说,便牵着大公主的手到了东暖阁,西暖阁只剩下西太后与奕二人。奕也正想谈谈这件事儿,他便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太后,这几年内忧外患,特别是前年的洋人之进犯,使我大清满蒙军队损失惨重,依臣之见,平剿太平军须借汉人的力量,方可取胜。”
西太后问:“借汉人的力量,可靠吗”
奕沉吟了一会儿说:“朝廷命官中,汉人多忠于朝廷,但也不排除心怀鬼胎者,但有一个人可以信任他。”
“谁”
“曾国藩”
提起曾国藩,西太后不会忘记这个湖南人,咸丰年代,他曾获得理学家、文学家的桂冠。可是他并不是书呆子,他善于把握时机,看准政治风向。咸丰皇帝登基不久,湘人曾国藩便展露头角,活跃在清廷的政治舞台上。咸丰皇帝谕令他:“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事宜。”
天子下令让曾国藩筹办湘军,以剿太平军。果然,曾国藩不负重望,他的湘军很快组建了起来,并且在镇压太平军的几年中也屡建奇功。可是,一向优柔寡断的咸丰皇帝害怕了,他生怕曾国藩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军,接着来捣毁他的朝廷。于是,咸丰皇帝开始怀疑曾国藩,并处处的防备于他,湘人曾国藩这些年来一直得不到重用。
尽管如此,曾国藩一心效忠朝廷。这一点,恭亲王奕全看在了眼里,如今他建议西太后重用汉臣曾国藩,对于清廷来说,确实是一个良策。
西太后接纳了恭亲王的建议,她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协办大学士。曾国藩一心效忠朝廷,尽管前几年皇上不信任他,但他从未有过异心,如今两宫太后重新启用他,他怎能不感激涕零。
此时的理学家曾国藩少了几分早年的热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