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的下午,楚剑功和李颖修,带着杰肯斯凯,与肯尼夫…莱特珠江边上的一家酒馆碰头,酒馆的横匾上提着三个字“素菜帮”。
“既然是请你吃饭,就让你看看东方的特色——素菜。”
“好啊,好啊。”
四人入了店内,很随意的挑了个临江的座位坐下。广东开埠已久,大多数人对洋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小二凑上来,李颖修做主,点了些时令小菜,以一味鱼肉馒头做主食。
楚剑功对肯尼夫很感兴趣,和他随便聊着,说起了他的身世。
肯尼夫…莱特,父亲参加过1812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后来到了墨西哥,纳帕谷开垦葡萄园为生。
而小肯尼夫则十七岁的时候,回到美国本土,经众议员亚伯拉罕…林肯的推荐,考入西点军校。西点的课程设置非常广博,基础课主要有数学、工程、英语、历史,西点的毕业生如果不是一个军人,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当时,西点军校的校务总管是罗伯特…李上校,他和其他的教师们交给了肯尼夫严谨而扎实的军事知识。他常常教导肯尼夫…莱特和他的同学们说:“美国因自由而生,你们无论将来身处何地,都要为自由而战。”
肯尼夫…莱特1834年毕业以后,西部参加了第七骑兵团,任后勤少尉,开始了他传播天定命运的历程。
肯尼夫…莱特并不像后来的著名的卡斯特那样,骑着战马,挥舞着手枪,迎战印第安人的羽箭。
莱特多的时候,是坐行军帐篷里,写写画画:多少步枪,多少子弹,收买这个部落需要多少物资,多少东西能引起几个部落进行一次有效的火拼……。
第七骑兵团莱特的规划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物资短缺,也从未出现过子弹比印第安人的人数少的情况。几十年后,第七骑兵团的军官们还念叨:如果肯尼夫…莱特和我们一起,卡斯特就会活着直到当上美国总统。
印第安人曾经试图切断莱特的补给线,他们知道,没有子弹,美国人就是一堆烂肉。
但莱特的精确计划下,第七骑兵团的兵站就像一张大网上的网眼,无论印第安人袭击哪一个兵站,这张大网都会颤动起来,第七骑兵团的主力随之而来,以兵站为饵,骑兵为刀,将路易斯安那上的印第安部落切得一塌糊涂。
莱特并不喜欢“奋战”这个词,他所心仪的战争方式,是用物资换取人命。兵站,就是力量的源泉,只要兵站附近,第七骑兵团就像脚踏大地的巨人,战不殆。
小心的规划,仔细的推演,源源不断的物资从莱特的笔尖流进第七骑兵团,又散布到整个路易斯安那大草原上。
莱特,以这样的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我不想说,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我只能说,好印第安人都死了。”
他服役一年多以后,生了一件插曲:
1835年德克萨斯“孤星共和国”宣布脱离墨西哥的统治,墨西哥当局大为恼怒,开始驱逐境内的美国移民。莱特的父亲也失去了自己的葡萄园,回到美国本土。肯尼夫…莱特非常的愤怒,自由之光居然被驱逐了。他决心,总有一天要夺回加利福利亚,夺回自己的家园。
路易斯安那的印第安战争慢慢接近尾声,美国开始向荒渺无人的西北方向扩张。
这时候,已经成为尉的肯尼夫…莱特,给他军校的老师罗伯特…李将军写信,要求第七骑兵团进攻加利福利亚,给那里的人民带去自由。
美国是自由,美国是天定命运,这样的念头,年轻的肯尼夫…莱特心不断反复催眠,他从不怀疑,自己所肩负的自由的天命。
但这个时期,美国的战略方向西北方,东南方的加利福利亚还没有排上日程。第七骑兵团驻地里无所事事,自由散漫。
既然还没到夺回加利福利亚的时候,北美大陆已经容不下肯尼夫…莱特那澎湃的雄心,他要跨出美洲,到未开的地区去传播天命自由。
服役数年的他经过种种手续,转为预备役,而投靠美国船东罗素手下,驶向了东方。
“很感人,”楚剑功夹起一撮菜心,“真是有理想的青年。”
“你昨天说,要帮助我们打败英国人,为什么呢?”李颖修问道。
“英国人自从1669年以来,就是扼杀自由的刽子手,英国人的每一次挫败,都是自由的胜利。”
“那法国人,俄国人呢?”
“沙皇俄国是自由的敌人,这还用问吗?法国人……这些软骨公鸡,革命的叛徒。”
看来,只要不和美国生直接冲突,肯尼夫…莱特还是安全的。
“对,软骨公鸡,革命的叛徒。”杰肯斯凯说。
“杰肯,你觉得让莱特先生做我们的同事怎么样?”
“我只有一个问题。”杰肯斯凯说,“美国人现正拼命的夺取殖民地,他们要是跨过太平洋来打我们,肯尼夫,你站哪边?”
“不,不会的,跨过太平洋,成本太高了,而且,北美大陆如此辽阔,我们的人口相对来说过于稀薄,我们没有人力来清国殖民,不过……让清国变得自由,我倒是很乐意。”
“好极了,喜欢国菜吗?”
“喜欢,素菜真好吃,这家饭馆叫什么?”
“素菜帮。”
“好啊,等我夺回了加利福利亚,我也要开一家国饭馆,就叫‘南加菜帮’。”
“太棒了,我们到时候都去,给不给我们打折?”杰肯斯凯说。
“你这样的职业革命者还是不要来美国,美国已经不需要革命了。我们现的矛盾,都靠投票解决。”
“杰肯,肯尼夫,你们近要紧密合作,把朱雀军条令写出来。”楚剑功用英语说完,又用对李颖修说:“肯尼夫不管怎么样也是西点毕业的,不是杰肯这种野路子。”
“剑功同志,什么叫‘野路子’”杰肯斯凯居然听懂了。
“就是说你长于实践,擅长野战,肯尼夫…莱特是坐办公室的。”
1月11日三千卫门
三千卫门带着他的弟子西乡隆盛,游荡广州街头。
“老师,我们还来广州做什么?”西乡隆盛问道。
“没想到清国居然打胜了啊,隆盛,你想得到么?”
“战斗嘛,总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但战争的结局却不会改变,对,老师。”
“隆盛,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老师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见。”西乡隆盛恭敬的说。
接着,西乡隆盛开始分析他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我们从京师到了洞庭湖畔,然后沿江东下,游览了两江,然后南下闽浙,后到了广东。所谓两湖两广两河山,清国的精华地带,我们已经见识了大半,若问弟子有什么感想,弟子只想说‘大好江山,沦于庸人之手’。剩下的西北和四川,我们虽然没有去,但想来会比东南加封闭和保守。”
西乡隆盛抬起头,看到三千卫门嘉许的目光,便勇敢说下去:“弟子从平常姓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死气。”
“死气?”
“准确的说,是麻木和呆滞。得过且过,但求苟安。”
“好!隆盛郎,你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已经知道了望气之术的真谛。一国之气数,姓,次士人,三者官僚,姓满脸死气,那士人和官僚呢?”
“清国士人,则是满脸迂气,宋代以降,理学昌盛,明清两代,犹成枷锁。崖山之后无国,岂是说人种衣冠?汉唐开拓万里的大气,早被消磨殆。”
“隆盛郎,你这话,用来嘲笑清人,自然不错,你若真信崖山之后无国,便是自大了。”
“谢谢老师指教。”
“你接着说。”
“至于官僚……清廷之,所谓能吏尚有不少,只是理学掣肘于心内,天朝障目于海外,气心胸,是比不上我日本大名的。”
“我们的大名?”
“老师心里知道。弟子所指的大名,不过南部长洲、萨摩诸藩,寥寥数人而已。不是德川幕府的老头子们。”
日本两年来的锁国政策,使日本天皇和幕府的共同意愿,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日本的等级制不受侵犯。执掌国家大权的,都是一些出身名门望族的长者,他们掌权的时候,已经是风烛残年,勃勃的野心已经熄灭,抱残守缺,安晚年是他们政治上也是生活上的基本态。
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日渐腐朽,不思进取。
比如,德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