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和徐继畲胡扯呢,李颖修突然从隔壁过来:“安纳姆西斯从广州送来报告,额尔金对咱们的抗议回复了照会。”
“他怎么说。”
“他说,‘洋泾浜左岸体系’是基于清国和英国签订的《辛丑合约》。而共和是叛乱政权,并不是条约的签署方,也就无权抗议《善后借款章程》是对‘洋泾浜左岸体系’的破坏。而且,英国从来没有承认过叛乱政权可以接手清国的相关权益。但如果我们答应英国的一些条件,他们可以承认我们为合法交战团体。”
楚剑功没问英国的条件是什么,而是说:“该怎么处理呢?”
“那就把这份照会保存好,到时候,就以这份照会为基础,宣布共和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因为我们不是签约主体。”
12月24日开局的结束
“那一帮自由派议员们,什么时候才能清醒?”霰弹亲王威廉愤愤不平,对站自己身边的秘书俾斯麦说道,“‘德意志看得起普鲁士的不是它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强权。……当前各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演说和过半数的投票’。您看看呀,您看看呀,这么有感染力的词句也不能打动他们通过军事改革法案。今天的午餐会,自由派议员完全找茬。”
“亲王阁下,”俾斯麦却非常冷静,“普鲁士人对自由主义还有幻想,他们仍旧希望法兰克福的大学生们,靠请愿就能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同时,即使我们通过了军事改革法案,也不能马上行动。普鲁士统一的敌人不德意志内部,而德意志的外围。哈布斯堡、法国和俄罗斯如同一个巨爪抓住了德意志,让他不得伸展。而我们一旦通过军事改革法案,就一定会引起英国的疑虑,一旦英国加入了这个包围圈,德意志统一的梦想,就将万劫不复。”
俾斯麦继续说:“所以,殿下,请您看到光明的一面,至少我们仍旧没有惊动英国。”
威廉亲王叹了口气:“奥托,如果不通过军事改革法案,那么,我们所计划的一切,都只是存于理论上,而不能得到验证。”
俾斯麦沉默了。军事改革,如果没有得到验证之前,就仓促的投入到对俄国或者法国的战争去,那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推动军事改革的人,包括亲王,罗恩陆军部长,毛奇少将,以及如同群星般璀璨的普鲁士军官团,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阁下,其实,有一个验证的机会。伦敦公使回的《军事合作意向书》。”
“和清国进行军事合作?”
“是的,清国,是一个拥有无限人力的国家,他们的国土上正进行叛乱,而叛乱者就是访问过我们的楚剑功将军。”
“你的意思是,我们将援助清国,并对叛乱者实验我们的战略,战术,兵器。”
“是的,花英国人的钱,流别人的血,实验我们的战术,获取经验。”
威廉亲王带着俾斯麦回到府邸,将《军事合作意向书》取出来仔细查看。
“英国人将为清国提供前装滑膛枪和维克斯大炮,而我们要向他们提供德雷泽1842式后装线膛枪,克虏伯野战炮,还要给清国人修一条铁路……从胶州湾到济南?这两个城市哪里?”
“我也不知道哪里,反正都是计算贷款里,清国人会归还的,而还清贷款之前,铁路沿线的矿产和商业收益都归我们。”
“说到商业收益,”俾斯麦继续说,“英国人邀请我们,担任上海工部局董事,上海……就是清国的汉堡港。”
“你想去担任这个董事?奥托?”
“不仅如此,我还想将俄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这样抓着德意志的巨爪就会松一点。而且,俄国所有战线上和英国人冲突,如果我们能够以东方利益为导火,将俄国拖入一场和英国的战争,那么德意志统一的时机就来到了。殿下,不是我夸口,这需要同时玩转个球的外交技能,只有我能办到。”
“奥托,本来我希望你去法国担任公使,但既然你自己要求,那么去上海担任公使并兼任工部局董事也可以。我明天就和外相商议。但是……军事顾问团,派谁去合适呢?”
“当然是派出军事改革的计划人,毛奇少将,还有戈本和冯德坦恩校。只有他们亲临前线,才能好的考察他们的思想,才能好的现军事改革的缺陷并修正它。”
19世纪期的普鲁士军事改革,就是由毛奇、戈本和冯德坦恩三个人推动的。
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战略上重创造普鲁士总参谋部,主要两个方面实现了划时代的变革。
总体战的动员上推行普遍兵役制,士兵正规军服满3年义务役后,再服4年预备役,尔后转入后备军。执行这种全面动员的兵役制后,普鲁士军队的数量相对于人口而言,比任何其他大国都多得多。实行这种改革后到普法战争前夕,仅仅普鲁士一个邦就可动员69万余人,并战争起之前的一个星期之内,就莱茵地区集了46万人。相比之下,法国人口是普鲁士的两倍,却只集了26万人。
军事指挥方面,认真吸收了军事学院卓越的成就,给参谋们传授制订防范可能出现的未来战争的计划和战备措施;强调战争到来之前,参谋部必须拟制好作战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使之符合战争实际;即使是平时的军事演习和军事行动,参谋部也要参照有强国参与的历史性战役战例,对实施方案加以仔细研究;参谋部还不厌其烦地向军官团和大部队反复强调实战既要能**地挥机动作用,又要能根据指挥系统的要求随时进行集结和决战,对于与作战部队相关的军需、工程及其它部门,也要能参谋部的协调下统一行动。由实行参谋制所建立起来的普鲁士军队的灵便的指挥枢,是当时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所没有的。
而具体的战场上,普鲁士军事改革的成果也让它受益匪浅,这自然要归功于推动战术改革的戈本和冯德坦恩。
另一个时空,普鲁士普奥战争,火炮落后于奥地利,而普法战争,步枪落后于法国。是冯德坦恩的的一项伟大创举——步炮协同,保证了普鲁士的胜利。拿破仑战争以来,炮兵和步兵分成不同的兵种集团,炮兵轰然后步兵冲。但冯德坦恩改变了这种做法,他将炮兵部队分解开来,下放到各个步兵团,步兵推进到哪里,炮兵就打他们前方。为了配合他的这种战法,甚至克虏伯专门开了一种可以推行前进的直射炮——野战炮。
现是1844年,冯德坦恩的奇战法还未被广泛的接受,克虏伯也只是刚刚开出70毫米后装线膛野战炮,到底“步炮协同”是否可行,就到清国战场上去检验。
奥古斯特…卡尔…冯…戈本则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直接改变了两军会战这一拿破仑战争的主要形式,而是采用了一种的战略——机动包抄。另一个时空的普法战争,他利用铁路和水运,先维桑堡战役形成10:1的兵力优势,又弗洛什威利形成3比1的兵力优势,后,以徒步行军抢法军之前到达梅斯,一举切断麦克马洪和巴赞两军的联系,普法战争的结局就此决定。
“将我们杰出的军事改革家,派到清国去试验他们的军事改革设想:慎密的计划,广阔的机动,迅猛的突破。然后,将实验的成果用来改革普鲁士陆军。”
“清国的将领们,能够理解他们么?”威廉亲王迟疑的问。
“所以,我们绝不只派出他们三人,整个普鲁士军官团,都要去清国,参加轮战,获取战争经验。”
普鲁士军官团:冯…克鲁格,冯…勒伯姆伯格,冯…布劳希契,冯…波克,冯…莱歇尔,冯…曼斯坦因,冯…莱温斯基,……他们代代相传,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所系。将他们派去清国?威廉亲王迟疑了。
“殿下,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普鲁士几乎没有参加过大型战争,让军官团闻一闻血腥味,是绝对必要的。”
“这件事很重要。”威廉亲王下了决心,“我要向国王禀报,奥托,你帮我安排,年后,我要与毛奇少将面谈。”
就威廉亲王与俾斯麦谈话的时候,遥远的东方,江宁,太平天国正举行欢迎晚宴,接待远道而来的美利坚军事顾问团。
“密斯脱伯礼玺天德,西点军校1839年毕业生,尉亨利·韦杰·哈勒克,向您报道。”
“密斯脱伯礼玺天德,西点军校1840年毕业生,尉谢尔曼,向您报道。”
“密斯脱伯礼玺天德,西点军校1842年毕业生,少尉格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