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45-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本王知道,所以才进退两难。”

    “又假设,肃大帅真的是顺应时势,力行革,王爷虽然和肃大帅同为八旗都统,却没有功劳,也不曾附和其事,难免被肃大帅、怡亲王猜忌。”

    端华叹了口气:“我是他的三哥,他总要给我几分薄面。”

    “原来王爷早已打定主意,要站肃大帅一边,站亲兄弟一边,以此试探我等来着。”

    端华默认。他和肃顺同父,肃顺如果败了,他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但他又不能自己来说“背叛皇上”的话,故而抛出这个引子,方从哲一接口,就捅破这层纸,话题揭穿了,后面就好办。

    “王爷想来已有定计。从哲自作聪明,惹人笑话。”

    “且住,方先生,本王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爷有什么为难的,为国守住这东北便是,肃大帅要停旗饷,旗民没了生计,王爷招募些到东北屯垦,也为肃大帅分忧,山东河南,到处都是流民,王爷一并招到东北,充实这关外的人口,岂不好。”

    “就算皇上扳回了局面,王爷东北坐镇一方,于国无愧,于心无愧,而且手握重兵,人口充实,皇上也不敢轻动,南边麻烦大着呢。”

    方从哲看着郑亲王的脸色,说道:“而且,王爷先祖,是清初议政八王之一,天生贵胄。王爷若是守住了东北这万里疆土,裂土封王那是应有之义。我前面说,东北龙气所,高屋建瓴。王爷屯守东北,静观关内时局,若时机成熟,入关勤王也不一定。”

    “时机成熟,入关勤王?”郑亲王反问道。他知道勤王的真正意思。

    “那要看肃大帅的本事了。”

    “小臣也有一策。”一直没做声的奉天府丞萧怀丹跑到下面跪下。

    “萧怀丹,你说。”

    “自从罗刹人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吉林将军自杀,这吉林,就一直没人管着,吉林长春堡,为东北要冲,不可不守,王爷可遣一旗队,驻守长春堡和吉林府。而我大清制,吉林将军辖下,只有三姓副都统和宁古塔副都统。王爷可给这个旗队长加个都统的头衔,总制吉林。”

    端华想了想:“神机军各旗都要扩编,这样,范铁锡的汉军旗队锦州扩充,马千山的蒙古旗队奉天扩充,你们两人都升为副都统,兼任当地守官。富明阿,你前往吉林,就地扩编,还是满洲旗队,还我神机军正蓝旗辖下。就食吉林府,驻屯长春堡。只是还缺一人,掌管吉林府。”

    “小臣愿去。”萧怀丹说。

    “那好,就你去,原吉林府尹失地之罪,也由你查办。”

    “多谢王爷,愿为王爷带路。”

    “带路?”

    “是啊,小臣是契丹名臣萧乙薛之后,萧乙薛为耶律大石所杀之后,只有祖上一人逃得性命,为完颜阿骨打带路,大破上京。蒙古兴起,小臣的祖先带路出潼关,而灭金国。元末时,蓝玉攻北元于捕鱼儿海,失道路,小臣先祖带路,大破北元。大清初兴,号后金,小臣先祖与名臣范仲淹之后范程同带路,而掩有辽阳。”

    萧怀丹振奋精神:“小臣的先祖,为金太祖、元太宗、明太祖、和本朝太祖带过路,今日,小臣愿为王爷带路。”

    端华哈哈大笑:“悖逆、悖逆。事不宜迟。和富明阿出去,准备出。”

    “又与名臣之后携手,不胜荣幸。”

    第二日,郑亲王公告天下,东北三将军府一致拥护林堂、肃大帅同光改制,拥护“师夷,溶汉,整军经武”三大政策,全力经营东北,为肃大帅之后盾。

    11月19日忠义还乡

    经过四十多天的奔波,曾国华,曾贞干带领族人余户,终于到达南昌,曾国藩本江,听到消息,特地赶回南昌来。

    曾国华,曾贞干等人,都是从湘赣边界翻山越岭而来,所带全族余户,只有十数人走失,也多亏了他们兄弟沿途指挥照顾

    曾贞干一见曾国藩,曾国荃两人,便放声大哭。

    “哭什么?”曾国藩责问,“真没有志气。随我见几个人。”

    曾国藩现南昌巡抚衙门里借住,他带着几个兄弟来到一个大房间里,里面有十余人早就等着,曾国华一看,大多数认识,江忠源家三兄弟等等,还有几个不认识

    “这位,是潮勇的领朱启仁,他匪起事的时候,就与匪作战。”

    “潮勇?潮州不是匪起事之前,就陷落于匪共了吗?”

    “着啊,广东陷落之后,匪共就广东全境贱卖粮食,压低粮价,趁机兼并良田,士绅动辄得罪,被罚没田产。由于广东北面的韶关被匪共封锁,从广东出逃的士绅就都逃到广西。匪作乱,这些对乱匪深恶痛绝的广东流亡士绅就自结团,与匪作战。”

    “那为何叫做潮勇?”

    “小可是潮州人,”朱启仁说,“本广州干行商,匪共的南洋总局,兼并了小可的身家性命,小可与匪共势不两立,就暗支助广东士绅逃亡广西,后来事情败露,我也去了广西,匪作乱,广东流亡士绅起团,里面许多人都记着小可的好处,又因为小可跑过海外,见过世面,就推小可为头领,我们这个民团,按着小可的籍贯,也就叫做潮勇。”

    朱启仁说着说着,流下泪来:“小可广东,城里有铺面,乡下有田。可恨楚剑功、李颖修作乱,毁了大伙的生计,我们这一团人,人人都记着,终有一日要衣锦还乡,拿了我的地,给我退回来,并了我的生意,给我分回来。”

    曾国华一旁大呼:“说得好,剪了的辫子,给我长回来,放了的小脚,给我缠回来。还乡,还乡!”

    曾贞干等人也跟着大呼:“还乡,还乡。”一时间,屋里十数人都叫了起来,群情激愤。

    这时候,就听见门外一声干笑:“还乡,好啊,好事情啊。”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江西巡抚陈启迈。他月得了清廷的任命,现才到任不久。

    “见过抚台。”

    “免礼,免礼。我听见你们要还乡?好啊。曾署制,这一个多月,你们湖南人来了可不少,眼看就要把我这江西吃穷了。底下的乡绅都闹起来了。就算鄂督和粤督是当代名儒,只怕也压不下去啊。”陈启迈故意点出曾国藩是署理总督,而且他和江忠源都是外省的总督,意思就是“别看你俩是总督,可管不到我江西。也别江西赖吃赖喝啦。”

    “陈大人,你这是什么话!”江忠源大喝,“我们都是为皇上分忧,难道要分江西湖南?这江西还是不是大清的天下啊?你想割据称王不成?”

    陈启迈一下子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曾国藩故意打圆场:“陈大人也是为江西父老着想,口不择言。岷樵,你就不要追究了。”

    陈启迈讪讪而退。

    曾国藩面有忧色:“虽然斥退了这昏官,然而我们江西,终究是客军,恐怕势不能久。”

    “我等破家为国,只要举起忠义大旗,涤生兄你素有儒名,以名教为号,何愁江西人不服。”

    “说得也是,且容我细细思量。国华,我为你等引见几位英雄,刚才说到还乡,都忘了。这位是丁锐义,你早就认识了的,这是他的好友孙守信,本湖北为官……”

    三日后,曾国藩,江忠源南昌整军。两人仔细商量,原先“守乡保土”的旗号,江西恐怕行不通,江西人凭啥支持你湖南人守乡保土?于是,他们决定混编流亡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苏人,以及江西本地人,高举名教的大旗。

    曾国藩江开设一家书院,成为“理学书院”,曾国藩自认山长,江忠源为祭酒,理学书院地主阶层出身、专攻理学、有良心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学生。理学书院的口号是“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被书生出身的军官们开展士兵教育时形象地改成“耐的烦、吃的苦、霸得蛮、舍得死”。

    江忠源部设为五个“忠字”营,以及潮勇

    江忠源的亲兵营号称“忠孝营”,该营骨干,均是江家的族人。全营皆视江忠源如父兄。

    他的幼弟江忠济统带称为“忠义营”,这个营由大量的湖南练勇加上一部分江西人组成。其很大部分是反正的江西会党,故而以“忠义”号召。

    江忠源的二弟江忠浚带领“忠信营”,这个营以湖南人为骨干,大量的江西人组成。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宁人。道光二十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忠源援湖北,遇贼崇、通间,长佑自长沙驰援,战於通城,大破之,自是独领一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