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45-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兵处。楚剑功一路上骑着马,一边想,可还是没想通为什么英军主动求和的原因。

    1841年,到底生了什么呢?马克思起义了?不可能啊。威灵顿公爵的骑兵再次开进伦敦?不会,1839年刚去过一次,英国的国内矛盾激化得没这么快。

    第二天一早,楚剑功又去两江总督署拜见奕经。奕经现也没个章程,巴不得楚剑功给他参谋参谋。楚剑功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便对奕经说道:“大帅,不如先派人去英夷那里送信,双方约见和谈。”

    “谈?本帅没有这个权限啊。”

    “大人,无妨,可以先向朝廷写一封简报,只说英夷求和了。这边可以先接触。”

    “这个……”奕经还犹豫。

    “莫非大人还想打下去?如若这样,我朱雀军坚决站大人一边。”

    “不不不不。虽然我还想和英夷血战一场,但是,恐怕生灵涂炭。”

    两人计议已定,便由奕经给道光帝写奏折,奏折写道:

    “英夷特派普鲁士和尚郭士立前来求和,夷酋闻之圣谕,深知感激,只求通商,言辞恭顺。”

    又说明自己的对策:“当此逆焰方张,战守两难之际,故不敢轻言取胜,亦不敢专事羁縻,唯有镇之以静,相机办理。”

    总之,奕经大人除了奏折里说“洋人恭顺的求和了,”一点也没表明自己的态,也没有说明前线的具体情况。

    而楚剑功用英写了一封给璞鼎查的信,又找来个战俘,让他去镇江英军大营,给璞鼎查送信,约定面谈。并且表明,璞鼎查提出的“十项条件”有待商榷。

    就当天晚上,璞鼎查又放回了一名清兵战俘,带回来一封信,信很简短,但态斩钉截铁:十项条件,绝不改,如果清国不答应,就继续打,直到把清国打服为之。除此之外,璞鼎查还要清国皇帝的授权书,以证明奕经有谈判的权力。

    看到英夷如此强硬,奕经等人自不必说,楚剑功也糊涂了:“你丫到底想不想谈啊?”

    5月29日折腾

    奕经给道光的奏折十一天之后就有了回音,道光帝的旨意下来了。

    “不可与之会晤……专心剿灭,不得犹疑。”

    哎,这可怎么办呐?英夷不肯让步,皇帝根本就不想谈,让我们几个夹间,进退不得。

    现两江总督署里的四位一品大员,奕经、奕山、杨芳、德珠布,都是一筹莫展。

    “列位大人不必烦恼,既然皇上要打,我等打下去便是。”说话的是楚剑功,“我这就出去,编民夫,整顿溃军,和那英夷决一死战。”他豪气干云的说完这段话,抱了个拳,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楚道台且慢。”杨芳叫了一声,也没有叫住他。

    “由他去,愣头青。反正溃兵还要整理,不然迟早出事。”

    “依十弟你的意思,是准备打下去了?”奕经叫着奕山的排行。他们虽然都已经是远支的宗室,但做了这么久难兄难弟,倒也熟络起来

    “哪还能打?不过总要做个还能打的样子。”

    “话分两头,英夷那边先不管,且说皇上这边,该怎么应对,皇上不知道啊,十万大军全垮了。还怎么‘剿’得下去呢?”

    “镇江之战后,咱们给皇上写得折子,把局面说得太好了些,现要改口,可就是欺君了。”

    “那让官、言官来写呢?”

    “浙江巡抚刘韵珂。定海、镇海之战,此人均知道详情,深知英夷的厉害。”

    “他会不会……乱说。”

    “我看不会,此人极为乖巧,熟知为官之道。”

    “一个人不够。”

    “原任两江总督伊里布如何?”

    “伊里布,老制台。我和他还有些同僚之谊。”江宁将军德珠布说道,“我给他写封信。”

    “林则徐林大人,制夷有方,他现河南监督河工,不如我们也写信,向他请教?”

    “林大人上书弹劾我们怎办?”

    “怎么会呢,琦善广州就想议和,林则徐也没有说什么。他是个好官,不仅对姓,对皇上而言是这样,对官员也一样。我和林大人湖广共事,对此深有体会。”

    “既然杨侯爷这么说,那就烦请侯爷给林大人写封信,一方面,向林大人请教如何制夷,一方面,请林大人向皇上痛说利害。”

    几位大员各自写信自是不提,且说楚剑功回到朱雀军大营,便派出精干的队伍,去溃兵聚集之处,挑选败卒,带到朱雀军大营附近安置起来。同时又叫人南京城里纷纷传话,征召民夫。说要与英夷决一死战。

    一时之间,南京城里,流言四起。

    有人称赞朱雀军是好汉子,有人大呼要与城同。也有人偷偷摸摸小声嘀咕。

    江宁乃风月之地,虽历兵火,但风雅之事绝不可停。

    一艘花船之上,几个书生请了花魁娘子出来行酒,这花魁刚刚弹完一曲,几个书生都鼓掌喝彩。

    突然一个书生叫道:“可惜,可惜,如此良辰美景,再也见不到了。”

    “侯兄,何出此言?”

    “我兄长的朋友两江总督署充任案,他前几日回来说……”说到这里,这位姓侯的书生压低了声音,“奕经、奕山要和英夷和谈,割地求和,江苏、浙江,天下富庶之地,就要让给黄头、绿眼睛的洋鬼子啦。”

    “原来这是真的?我前几日听到这消息,还不敢信。”

    “不会,朱雀军不是整顿败兵,征召民夫么?”

    “朱雀军是一顶一的好汉子,可架不住有奸臣啊。说句犯禁的话,岳飞怎么死的?”

    “谁、谁是秦桧?”

    那姓侯的书生摇头晃脑,慢慢唱道:“谋无果,战不勇,老而不死一侯爷,威不扬,逆不靖,难兄难弟两将军。”这是说的果勇侯杨芳,扬威将军奕经,靖逆将军奕山。

    啪!却是那花魁把琴拨子丢地上,“这些宗室甚是无耻。”

    “香君姑娘不必忧心,江宁还有我等读书种子。”

    “命数、命数,公子恰好是姓侯。”

    江宁花船上的莺莺燕燕,碍不到京师的道光批阅奏折。这几日来,林则徐从河南,伊里布京师、刘韵珂从浙江,都上了折子。请道光批准与英夷的议和。

    “说来可恨,林则徐广州一力主战,为此被贬作黄河河督,现却来劝我议和了。”道光愤愤的想。他又打开浙江巡抚刘韵珂的奏折,再细读一遍。

    刘韵珂一直身浙江前线,对战争的进程非常清楚,因此,给道光的上书也是为条理分明,议和的理由也为可信。

    他奏折,不敢明言镇江完败,而是委婉的说:“此战之后,大军锐气全消,不可再战。”提到了粮饷补充等诸多问题,此外,他还指明了“敌我亲疏已分,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这后一点,连楚剑功都没有想到。

    英军占领镇江之后,没有采取乍浦的屠杀政策,反而开仓放粮,收买民心。而清兵的溃兵扰城,自镇海之败以来就已经存,随着战败地点的增多,是愈演愈烈,“兵与民如同仇敌。”清军抢食,甚至已经让浙江绍兴“绝行休市”。

    而让道光震动大的,则是英军占领镇江,“断绝漕运,阻断长江”,清国的经济命脉,已经捏了英夷的手上。

    道光反复的考虑后,终于农历五月初五下密旨,准许奕经和英人接触,同时任命了的两江总督牛鉴,作为和谈钦差的备用人选。

    6月12日,一得到道光允许接触的圣旨,奕经就赶紧联络璞鼎查,璞鼎查这次非常爽快,第二天,皋华丽号战列舰就出现南京下关江面。英国人这个爽快的举动,让楚剑功又起了疑心。

    几位大人互相谦让了一番,后决定派一位外委官陈志刚到英国人的军舰上去探个虚实。陈志刚去了没多久,就带回了一份稿。

    奕经等人一看,上面还是列着“十项条件”,璞鼎查一点都没有退让。

    “怎么办?”众位大人面面相觑。

    “不能久拖,这十项条件,皇上还不知道,但迟早会穿帮的。”

    “难道就这样直接交给皇上?这还有为人臣子的良心吗?”

    “不如,先给皇上敲敲边鼓,再作打算?”

    说干就干,几位一品大员给道光上了这样一份奏折:

    “据守城兵丁探报,城外英夷向城内招手,似有所言,当即差参将熊瑞登城查看,见有英夷数人以手指天指心。熊瑞不解,急招通事翻译之。据云,要秉请大将军,有苦情上述。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