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德军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便从西德韦纳河向东推进了近100公里,此时已经牢牢控制了里加湾沿岸土地。
而随着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推进,双方都意识到,谁控制制海权谁就能掌握主动。对于德国来说,只有牢牢控制制海权才能有效的保证海上运输的安全,对于俄国人来说击败德国舰队既是为了打击德国陆军的后勤,更重要的是维护自身的海上交通线。
在战争初期的两周内,双方虽然爆发了几次海上遭遇战,但那都是一些小型舰艇之间的交火。规模最大的一次也仅仅是德国的防护巡洋舰“艾琳”号在巡航至里加湾时,遭遇俄国防护巡洋舰“梁赞”号和4条大型鱼雷艇的围攻。
依靠优秀的操舵技巧同时也是由于当时的鱼雷准头太差,“艾琳”号成功的摆脱俄舰的攻击,顺利返回基地。此外,在大约30分钟的交火期间,“艾琳”号以右舷速射炮重创俄巡洋舰“梁赞”号,后者伤亡高达一百多人。
德国海军的几条“老爷舰”在开战前一个月的时候基本都已改装完毕,由于战时紧急,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试航便迅速投入现役。
由海军设计局总监詹姆斯设计的新式战舰均尚未完工,如今德国海军的当家舰艇竟然还是1870年代末的萨克森级铁甲舰。
和俄国海军几艘强大战列舰相比,萨克森级无论在吨位、火力还是设计理念都存在较大差距。
俄国从1885年开始,伴随着无烟火药的使用,开始对海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其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的波罗的海舰队在1885-1887年间共开工了3艘万吨级别的战列舰,分别是亚历山大二世号、尼古拉一世号和纳瓦林号。
前两艘为同型舰,于1885年年末开工,1890年入役,排水量9900吨,前主炮为一座1877式12英寸30倍径双联装露天炮塔。两舷装备了4门35倍径火炮,8门6英寸35倍径火炮,以及高达16门47毫米哈气开斯速射炮。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火力可谓相当强大。
此外,亚历山大二世号最高航速15。3节,比已经服役10年之久的萨克森级也快了近两节。
“纳瓦林”号战列舰是在吸取亚历山大二世号设计的经验教训后,又俄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另一型新式战舰,该舰于1887年开工,1891年1建成下水,就在开战前刚刚紧急入役,部分副炮尚未舾装完成。
不过即便如此,“纳瓦林”号依然是令德国海军感到最为头疼的存在。
该舰战舰排水量为10206吨;两座双联装12英寸主炮前后沿中轴线布置,值得注意的是其主炮为摸del1886式12英寸35倍径火炮,发射无烟火药,并且使用封闭式炮塔,副炮则是8门6英寸炮廓炮;最高航速也达到了当时当时战列舰的较高水平:16节。
和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相比,德国海军在吨位和主炮火力方面都全面落后,但在巡洋舰和速射炮方面则全面领先。
由于和德国海军的设计发展理念不同,俄国海军过分的重视巨舰和巨炮,即便是巡洋舰也喜欢建造大吨位,高航程的大型巡洋舰,而不是建造数量较多的中型巡洋舰。
这主要是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由于没有殖民地,所以对于中型巡洋舰的日常需求并不强烈,其次,俄国半内陆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只要拥有少量强力的战列舰便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领海。
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开战后第十天便倾巢出动,之后他们便全军埋伏在里加湾,准备伺机出动和德国舰队进行决战。
德俄两国交战虽然主要战场是在陆地,而且决定胜负最终也要靠陆军。但就海军决战来说,双方也是谁都输不起的。
德国若失败,不仅陆军东进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自身的海岸线将受到俄国的威胁,贸易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俄国若失败,结果会更悲惨,德国舰队只要封锁芬兰湾,那么俄国的海上贸易就将断绝,而且德**舰还可以直接开到涅瓦河口炮击彼得堡。
对于和德国舰队决战的前景,俄国海军界普遍比较乐观,他们注意到德国海军在战列舰方面全面落后,萨克森级的260毫米主炮甚至不能击穿俄国战列舰的主装甲。
不过在技术日新月异,战术手段不断革新的年代,俄军将领忽视了速射炮的巨大潜力,而从这场海战起,速射炮的威力将被世界各国海军所牢记。
由于俄国提前宣布里加为不设防城市,因此德国陆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该城市。俄国考虑的倒是周全,因为在他们想来,里加早晚还是要收回的,既然不打算在这里和德军决战,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让城市遭受无谓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倒是不急于和俄海军进行决战。经过数日的侦查,在摸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几乎全部军舰云集里加湾后,德国海军司令阿尔伯特公爵采纳了大本营陆军总参谋部的建议――当然海军参谋们大多也持此观点――避实就虚,把巡洋舰主力撒向芬兰湾。
虽然战争爆发后,出海的俄国商船数量锐减,但是两天时间里,还有有三条满载着军火从瑞典归航的商船被德舰俘获。
这一消息令陆军方面感到十分的恼怒,他们要求沙皇责成海军派出部分军舰返回芬兰湾以守护自己的航线。此时,俄军商船已经全面停止了进出波罗的海的活动,俄国所需物资基本侍从瑞典商人那里转手买入。应该说,从瑞典到俄国几百公里的航线,俄国海军是完全有能力加以保护的。
但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别里科夫中将坚持认为海军是一个整体,越是分散实力就越弱,有可能会被敌人各个击破。
不过在陆军强大的压力下,他被迫命令一只分舰队从里加湾回航。此时,他已经对这支分舰队以及自己的大舰队的命运感到了一丝莫名的担忧。
………………………………
第八十九章 里加湾海战(中)
分舰队离开后大约半天时间,别里科夫将军从小型通报舰“秋风”号获得一则最新的德国海军情报:德海军旗舰“威廉国王”号出现在芬兰湾入口处。
这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别里科夫将军和舰队的高层军官大为震动。
如果德海军旗舰出现在芬兰湾,那么这必然意味着德国的海军主力已经集结在那里。
“德国人的策略和我们一样,都是攻其所必救。只不过,德国人比我们更能忍耐,所以他们笑到了最后。”别里科夫将军望着南方的海岸,一阵叹息。
“将军,您是打算让大舰队全部回援吗?”别里科夫的随行参谋问道。
“是的,除此之外还能怎样?我们早早在里加湾给德国人布下了圈套,可惜现在都没有用处了。因为几天前的情报显示,他们的陆军似乎放弃了从里加方向的进军,而他们的海军现在却已经在芬兰湾等着我们上钩呢?如果这是德国人为海军制订的作战计划,那么他们下的本钱还真是不小啊!竟然调动了大规模的陆军进行佯攻。”
此时,德国海军“威廉国王”号正在芬兰湾一带破浪前行,桅杆上的帝国海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海水击打在高高的舰首柱子上,散开一片白色的浪花。
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沃特福德正平静得在海图室和参谋军官们讨论作战方案。
有关俄军的动向,负责监视敌舰的德军通报舰分队基本上每隔八个小时都会赶回来通报一次情报。
沃特福德已经收到俄军派遣一只巡洋舰分队赶来芬兰湾的消息,不过在他看来这支小小的舰队实在对德国海军难以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
这支俄军舰队由两艘巡洋舰和一艘小型铁甲舰组成。
分别是排水量5800吨的防护巡洋舰“科尔尼洛夫上将”号,排水量3900吨的防护巡洋舰“勇士”号,以及老式铁甲舰“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外加两条大型鱼雷快艇。
“科尔尼洛夫上将”号和“勇士”号都是1880年代中期下水的较为新锐的舰艇,虽然赶上了装备发射无烟火药的新式高倍径火炮,但却没有赶上装备速射炮,因此就火力投射量来说,比全面列装速射炮的德国巡洋舰差了可不是一点点。而且17节的最高航速也比德国同类军舰略低。
至于1880年下水的老式铁甲舰“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比之同时代的德**舰萨克森级甚至还不如,不到13节的航速,低倍径的黑火药大炮都已经全面落后于这个时代。